无压热水锅炉自动启闭控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217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上、下壳体、中心定位隔板、进出水管、活塞、活塞连杆组成的无压热水锅炉自动启闭控压装置,结构简单、启闭灵活、性能稳定可靠、成本低,是无压热水锅炉控压的理想装置。(*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应用在热水锅炉及换热设备进水尾部的自动启闭控压装置。目前,我国无压锅炉控压一般采用浮球水箱装置来控制,不但受安装位置的限制,并且成本又高。另一种电磁阀控制装置虽成本不高,但性能不稳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体积小、工作性能稳定、启闭灵活寿命又长,并且成本又低的无压热水锅炉控压装置。本专利技术具体结构和实施例,对照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外装饰壳体,2-下壳体二室,3-螺帽,4-压板,5-回水阀盖,6-回水进水管,7-下壳体一室,8-紧固螺栓,9-螺母,10-上壳体二室,11-活塞连杆,12-紧固螺栓,13-上壳体,14-活塞,15-耐热密封减震垫,16-螺母,17-活塞罩限位板孔,18-出水管,19-法兰盘,20-上壳体一室,21-活塞罩侧孔,22-活塞罩,23-活塞罩固定板,24-密封垫,25-进水管,26-上法兰盘,27-密封压帽,28-中心定位隔板,29-耐热橡胶垫,30-下法兰盘,31-密封填料,32-下壳体,33-螺母,34-耐热密封减震垫,35-阀座,36-回水出水管,37-壳体腿,38-排污管座,39-丝堵,40-孔,41-突台,42-定位孔,43-孔,44-锅炉及换热设备,45-水位计,46-通气管,47-循环水泵,48-逆止阀,49-自动启闭控压装置,50-自动排气阀,51-流量调节阀,52-热用户。本专利技术由上、下壳体13、32、进出水管6、18、25、36、活塞14、活塞连杆11、中心定位隔板28组成。上、下壳体13、32由中心定位隔板28与上、下法兰盘26、30、紧固螺栓8、螺母9连为一体,其间设有耐热橡胶垫29。在上壳体13内设有活塞罩固定板23,将上壳体13分为上、下二个室,上壳体一室20和上壳体二室10,在上壳体一室20的顶端有一出水管18,在上壳体二室10的侧面有一进水管25。在下壳体32内设有用铜制成的一阀座35将下壳体32分为二个室,下壳体一室7和下壳体二室2,在下壳体一室7的侧面有一回水进水管6,在下壳体二室2的侧面有一回水出水管36。在上壳体13内有一用不锈钢制成的活塞罩22,用紧固螺栓12固定在活塞罩固定板23上,其间有密封垫24。活塞罩22内有一用不锈钢制成的活塞14,活塞14两端有耐热密封减震垫15,活塞14通过用不锈钢制成的活塞连杆11,穿过中心定位隔板28与回水阀盖5连为一体,在活塞连杆11两端分别有螺母16和螺母3调节其长度。在回水阀盖5的上端有一螺母33,下端有一耐热密封减震垫34和压板4。活塞罩22的上端面限位板均布数孔17和底面设有孔43及侧面均布四孔21。中心定位隔板28中部内有定位孔42,外上端有螺纹,下端为园柱形的突台41,在突台41上端螺纹处有一密封填料31,密封压帽27将密封填料压装在突台41上,使活塞连杆11在定位孔42内上下自由滑行。在下壳体32的底部有一排污管座38,排污管座上有一丝堵39。在上、下壳体13、32的外部有一外装饰壳体1,外装饰壳体1底部有壳体腿37,在进出水管6、18、25、36处均有法兰盘1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当把本技术接入锅炉及换热设备供回水系统中时,由于循环水泵47将锅炉44内部热水抽出经本技术进水管25时,使上壳体13中的上壳体二室10的压力大于上壳体一室20中的系统压力,使液体进入活塞罩22中的孔43,推动活塞14带动活塞连杆11向上运动,将下壳体回水阀盖5同时提起开启,从而使液体通过活塞罩22的活塞罩侧孔21进入上壳体一室20通过出水管18进入热用户52中。热水经过用户后系统回水便通过回水进水管6进入下壳体一室7,通过阀座35上的孔40进入下壳体二室2,通过回水出水管36流入锅炉44。再调节出、回水阀门,使本装置的上壳体一室20的出水管18的出水和下壳体一室7的回水进水管6的回水量相等,观察锅炉44上的水位计45的水位正常稳定即可,这样整个采暖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当循环水泵47停止工作时,由于系统所必产生的水锤现象将通过上壳体13内的活塞罩22上的活塞罩限位板孔17作用到活塞14上部,迫使活塞14下降到关闭位置,在活塞连杆11的作用下,回水阀盖5同时关闭,系统的静压将回水阀盖5压住,这样,锅炉44和系统的水完全隔离,整个过程瞬间完成,保证了锅炉44工作和停止不承受系统动压和静压,锅炉44本身压力始终与大气压力相平衡,达到锅炉及换热设备运行工作绝对安全之目的。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无压锅炉的自动启闭控压上,又可用于换热容器及其它液体开式循环系统中。本专利技术性能稳定可靠,节约能源,启闭灵活,制作简单,成本低,不受安装位置的限制,是无压热水锅炉控压的理想装置。权利要求1.一种由上、下壳体13、32、中心定位隔板28、进出水管6、18、25、36、活塞14和活塞连杆11组成的无压热水锅炉自动启闭控压装置,其特征是上、下壳体13、32由中心定位隔板28通过上下法兰盘26、30,紧固螺栓8、螺母9连为一体,其间设有耐热橡胶垫29,在上壳体13内设有活塞罩固定板23,将上壳体13分为上、下二室上壳体一室20和上壳体二室10,在上壳体一室20的顶端有一出水管18,在上壳体二室10侧面有一进水管25,在下壳体32内设有一阀座35,将下壳体32分为上、下二室下壳体一室7和下壳体二室2,在下壳体一室7的侧面有一回水进水管6,在下壳体二室2的侧面有一回水出水管36,在上壳体13内有一活塞罩22用紧固螺栓12固定在活塞罩固定板23上,其间有密封垫24,活塞罩22内有一活塞14,活塞14两端有耐热密封减震垫15,活塞14通过活塞连杆11穿过中心定位隔板28与回水阀盖5连为一体,在活塞连杆11两端分别有螺母16和螺母3调节其长度。在回水阀盖5的上端有一螺母33,下端有一耐热密封减震垫34和压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热水锅炉自动启闭控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塞罩22的上端面限位板均布数孔17,底面有孔43及侧面均布四孔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热水锅炉自动启闭控压装置,其 特征是所述的中心定位隔板28中部内有定位孔42,外上端有螺纹、下端为园柱形的突台41,在突台上端有一密封填料31、密封压帽31压装在突台41上使活塞连杆11在定位孔42内上下自由滑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热水锅炉自动启闭控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下壳体32的底部有一排污管座38,排污管座上有一丝堵3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热水锅炉自动启闭控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上、下壳体13、32的外部有一外装饰壳体1,外装饰壳体1的底部有壳体腿3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热水锅炉自动启闭控压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的阀座35是由铜制作,活塞14、活塞罩22、活塞连杆11均由不锈钢制成。全文摘要一种由上、下壳体、中心定位隔板、进出水管、活塞、活塞连杆组成的无压热水锅炉自动启闭控压装置,结构简单、启闭灵活、性能稳定可靠、成本低,是无压热水锅炉控压的理想装置。文档编号F24H9/20GK1055420SQ9110639公开日1991年10月16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陶盛昌, 陶骏昌 申请人:济南市长清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上、下壳体13、32、中心定位隔板28、进出水管6、18、25、36、活塞14和活塞连杆11组成的无压热水锅炉自动启闭控压装置,其特征是上、下壳体13、32由中心定位隔板28通过上下法兰盘26、30,紧固螺栓8、螺母9连为一体,其间设有耐热橡胶垫29,在上壳体13内设有活塞罩固定板23,将上壳体13分为上、下二室上壳体一室20和上壳体二室10,在上壳体一室20的顶端有一出水管18,在上壳体二室10侧面有一进水管25,在下壳体32内设有一阀座35,将下壳体32分为上、下二室下壳体一室7和下壳体二室2,在下壳体一室7的侧面有一回水进水管6,在下壳体二室2的侧面有一回水出水管36,在上壳体13内有一活塞罩22用紧固螺栓12固定在活塞罩固定板23上,其间有密封垫24,活塞罩22内有一活塞14,活塞14两端有耐热密封减震垫15,活塞14通过活塞连杆11穿过中心定位隔板28与回水阀盖5连为一体,在活塞连杆11两端分别有螺母16和螺母3调节其长度。在回水阀盖5的上端有一螺母33,下端有一耐热密封减震垫34和压板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盛昌陶骏昌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长清县无压热水锅炉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