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固定胶带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794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41
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包括电池容置腔和固定胶带,固定胶带用于将电池固定在电池容置腔内,固定胶带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提拉部,第一固定部的一侧连接于电池的后壳,第一固定部的另一侧延伸至电池的前壳,电池上包覆有薄膜,第一提拉部连接在薄膜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置电池封装结构,提拉部与固定胶带分离,使得工人更容易将电池从电池容置腔中拆卸下来,维修更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固定胶带和电子设备。

Built in battery packaging structure, fixed tap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固定胶带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固定胶带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用户终端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的被使用。为了提高用户终端的使用性能,消费者和商家都倾向于在用户终端中采用内置电池的方案。所谓内置电池,是指通过封装结构安装在用户终端内部的可充电电池。对于生产厂家来说,用户终端内置电池,意味着电池不可轻易的拆卸;但是,用户终端的每一种性能异常或外观不良都可能面临着需拆卸电池后才能维修。因此,内置电池的封装结构还需要考虑到电池的可拆卸性。目前,用户终端内部的电池封装结构主要有两种:电池支架固定和胶带固定。所述电池支架固定,是指现将电池粘贴、固定于电池支架上,再通过螺钉将电池支架固定于用后终端内的电池腔内。这种方式虽然可以重复使用电池支架,但由于电池支架的生成过程中需要模具成型,导致生成成本较高;另外,在拆装电池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额外的工具,不便于用户操作。所述胶带固定,是指通过易拉胶带直接将电池固定于电池腔内。当需要拆卸电池时,只需拉动易拉胶带,即可将电池从电池腔中拉出。相较于电池支架固定的方式,胶带固定方式成本低廉,在拆卸电池的过程中不需要借助额外的工具,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和生产厂家的青睐,成为目前主流的内置电池封装方式。对于利用胶带固定的电池封装结构,为了方便提拉电池,胶带上会设置用于提拉电池的提拉部,在拆卸电池过程中,向着远离电池的方向提拉提拉部,即可实现拆卸电池,以下举例进行说明。申请号为201720645930.1的专利揭示了一种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并揭示了提拉胶带,提拉胶带用于将电池固定在电池容置腔内,提拉胶带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提拉区域,提拉区域通过第一撕拉线和第二撕拉线分别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连接,提拉区域的粘贴部与电池的后壳粘黏,提拉区域的提拉部延伸至电池的前壳。当需要拆卸电池时,先从电池的前壳将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拉起,然后提拉提拉部,即可将电池从电池容置腔中拆卸下来。但是,由于提拉区域通过第一撕拉线和第二撕拉线分别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连接,在拉扯提拉部时,会带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同时需要增加拆卸力度,造成拆卸不便,降低了拆卸效率。而且,在生产制造提拉胶带时,需要还制作第一撕拉线和第二撕拉线,增加了生产工序,提高了内置电池封装结构的制作成本和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电池封装结构,提拉部与固定胶带分离,使得工人更容易将电池从电池容置腔中拆卸下来,维修更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包括电池容置腔和固定胶带,固定胶带用于将电池固定在电池容置腔内,固定胶带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提拉部,第一固定部的一侧连接于电池的后壳,第一固定部的另一侧延伸至电池的前壳,电池上包覆有薄膜,第一提拉部连接在薄膜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薄膜为麦拉膜,所述薄膜包覆所述电池的前壳和后壳,所述第一提拉部位于所述前壳的所述薄膜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粘贴在所述后壳的所述薄膜上,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区域连接,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前壳的所述薄膜上,所述提拉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区域上设有第一延伸区域,所述第一延伸区域向着远离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区域上设有第一指示箭头,所述第一指示箭头指向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上设有第二延伸区域,所述第二延伸区域向着远离所述第三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区域上设有第二指示箭头,所述第二指示箭头指向所述第三区域。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胶带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的两侧。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所述第四区域粘贴在所述后壳的所述薄膜上,所述第五区域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区域连接,所述第五区域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前壳的所述薄膜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第五区域上设有第三延伸区域和第四延伸区域,所述第三延伸区域与所述第四延伸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延伸区域和所述第四延伸区域向着远离所述第五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延伸区域上设有第三指示箭头,所述第四延伸区域上设有第四指示箭头,所述第三指示箭头和所述第四指示箭头指向所述第五区域。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电池容置腔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双面胶和第二双面胶,所述第一双面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粘结,所述第二双面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粘结。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胶带还包括第二提拉部,所述第二提拉部与所述第一提拉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提拉部连接在所述薄膜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提拉部是由所述薄膜的局部向外延伸一体形成,或者所述第二提拉部是由所述薄膜的局部向外延伸一体形成,或者所述第一提拉部、所述第二提拉部是由所述薄膜的局部向外延伸一体形成。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胶带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制作而成。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固定胶带,所述固定胶带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提拉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将电池固定在电池容置腔内,所述第一提拉部连接在所述电池的薄膜上,所述薄膜包覆所述电池的前壳和后壳。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用于粘贴在所述后壳的所述薄膜上,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区域连接,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另一端延用于伸至所述前壳的所述薄膜上,所述第一提拉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胶带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将电池固定在电池容置腔内,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设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所述第四区域用于粘贴在所述后壳的所述薄膜上,所述第五区域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区域连接,所述第五区域的另一端用于延伸至所述前壳的所述薄膜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胶带还包括第二提拉部,所述第二提拉部与所述第一提拉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提拉部连接在所述电池的薄膜上。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固定胶带,所述固定胶带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提拉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将电池固定在电池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用于粘贴在所述电池的后壳上,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用于延伸至所述电池的前壳上,所述第一提拉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所述第一提拉部的端部通过第一虚断线与所述第一区域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容置腔和固定胶带,所述固定胶带用于将电池固定在所述电池容置腔内,所述固定胶带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提拉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电池的后壳,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电池的前壳,所述电池上包覆有薄膜,所述第一提拉部连接在所述薄膜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容置腔和固定胶带,所述固定胶带用于将电池固定在所述电池容置腔内,所述固定胶带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提拉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电池的后壳,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电池的前壳,所述电池上包覆有薄膜,所述第一提拉部连接在所述薄膜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为麦拉膜,所述薄膜包覆所述电池的前壳和后壳,所述第一提拉部位于所述前壳的所述薄膜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粘贴在所述后壳的所述薄膜上,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区域连接,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前壳的所述薄膜上,所述第一提拉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上设有第一延伸区域,所述第一延伸区域向着远离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区域上设有第一指示箭头,所述第一指示箭头指向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上设有第二延伸区域,所述第二延伸区域向着远离所述第三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区域上设有第二指示箭头,所述第二指示箭头指向所述第三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胶带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所述第四区域粘贴在所述后壳的所述薄膜上,所述第五区域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区域连接,所述第五区域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前壳的所述薄膜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区域上设有第三延伸区域和第四延伸区域,所述第三延伸区域与所述第四延伸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延伸区域和所述第四延伸区域向着远离所述第五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延伸区域上设有第三指示箭头,所述第四延伸区域上设有第四指示箭头,所述第三指示箭头和所述第四指示箭头指向所述第五区域。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容置腔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双面胶和第二双面胶,所述第一双面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粘结,所述第二双面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粘结。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胶带还包括第二提拉部,所述第二提拉部与所述第一提拉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提拉部连接在所述薄膜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置电池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拉部是由所述薄膜的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秀风马帅柳汉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