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制动动力单元及液压制动动力系统,液压制动动力单元包括:油箱;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一端连接所述油箱;蓄能器,所述蓄能器通过第一油道连接所述液压泵另一端;比例减泄压阀,所述比例减泄压阀具有第一进油端、第一出油端及第一回油端,所述第一进油端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所述第一回油端连接所述油箱;减泄压阀,所述减泄压阀一端通过第二油道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具有第二进油端及第二出油端,所述第二出油端连接主孔道及副孔道,所述第二进油端连接所述减泄压阀另一端;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一端通过第一回油道连接副孔道,第一电磁阀另一端连接所述油箱。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Hydraulic brake power unit and hydraulic brake pow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制动动力单元及液压制动动力系统
本技术涉及液压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液压制动动力单元及液压制动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制动器是制动系中用于产生阻碍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的部件。车辆制动器一般包括行车制动器及驻车制动器,行车制动器通常称为脚刹,驻车制动器通常称为手刹。制动动力单元用于供给、调节制动所需能量以及改善传能介质状态。根据制动动力单元的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制动动力单元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和电磁式等。液压制动动力单元的作用滞后时间短,制动效率高。因此液压制动动力单元获得了普遍的应用。但是,现有液压制动动力单元的结构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制动动力单元及液压制动动力系统,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制动动力单元,包括:油箱;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一端连接所述油箱;蓄能器,所述蓄能器通过第一油道连接所述液压泵另一端;比例减泄压阀,所述比例减泄压阀具有第一进油端、第一出油端及第一回油端,所述第三进油端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所述第三回油端连接所述油箱;减泄压阀,所述减泄压阀一端通过第二油道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具有第二进油端及第二出油端,所述第二出油端连接主孔道及副孔道,所述第二进油端连接所述减泄压阀另一端;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一端通过第一回油道连接所述副孔道,所述第一电磁阀另一端连接所述油箱。可选的,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连接所述液压泵及所述油箱。可选的,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所述第一进油端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的位置处于所述过滤器与所述蓄能器之间。可选的,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且所述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液压泵之间。可选的,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所述第一进油端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的位置处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过滤器之间;第一压力开关,所述第一压力开关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且所述第一压力开关位于所述蓄能器与压力传感器之间。可选的,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还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设于所述第二油道上;第二压力开关,所述第二压力开关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主孔道。可选的,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还包括:第三压力开关,所述第三压力开关设于所述第一回油道上。可选的,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还包括:报警灯,所述报警灯连接所述第三压力开关。可选的,所述减泄压阀还连接所述油箱。相应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的液压制动动力系统,所述液压制动动力系统还包括:行车制动器,所述行车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一出油端;驻车制动器,所述驻车制动器连接所述主孔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包括:油箱、液压泵、蓄能器、比例减泄压阀、减泄压阀、第一单向阀及第一电磁阀。所述液压泵一端连接所述油箱,所述蓄能器通过第一油道连接所述液压泵另一端。所述油箱内的油液经所述液压泵,并经所述第一油道输送至所述蓄能器。所述比例减泄压阀具有第一进油端、第一出油端及第一回油端,所述第一进油端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所述第一回油端连接所述油箱,所述蓄能器内的油液经所述第一油道输送至所述比例减泄压阀。所述第一出油端可向行车制动器供油,以控制所述行车制动器的制动力大小或解除制动,多余的油液经所述第一回油端回流至所述油箱。此外,所述蓄能器内的油液还可经所述第一油道及所述减泄压阀输送至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具有第二进油端及第二出油端,所述第二出油端连接主孔道及副孔道。所述主孔道可向驻车制动器供油,以控制所述驻车制动器的制动或解除制动,多余的油液经所述副孔道及所述第一电磁阀回流至所述油箱。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支持制动全电控,制动力可以通过电信号实时调节,有助于实现车辆无人驾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液压制动动力单元的液压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一种液压行车制动动力单元进行分析,所述液压行车制动动力单元包括踏板及与所述踏板连接的液压管路。使用者借助脚踩压所述踏板,所述液压管路控制行车制动器的制动或解除制动。所述液压行车制动动力单元难以实现自动化控制。专利技术人对上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经创造性劳动,专利技术人注意到,可通过液压回路实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自动动作,有助于实现车辆无人驾驶。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一种液压制动动力单元100,包括:油箱110、液压泵120、蓄能器200、溢流阀130、比例减泄压阀300、减泄压阀400、第一单向阀410及第一电磁阀420。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压泵120一端连接所述油箱110。所述液压泵120的作用为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100的动力元件。所述液压泵120包括泵体及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泵体。借助所述电机的驱动,所述泵体从所述油箱110中吸入油液,并形成压力油排出。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流阀130连接所述液压泵120及所述油箱110。本实施例中,所述蓄能器200通过第一油道500连接所述液压泵120另一端,所述液压泵120内的油液经所述第一油道500输送至所述蓄能器200内。所述溢流阀130能够起到定压溢流的作用。当所述第一油道500压力达到限定压力时,通过开启所述溢流阀130,可使多余的油液溢回所述油箱110,从而保证所述溢流阀130的进口压力恒定。所述蓄能器200的作用为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100的能量储存元件,当载荷需要具有一定压力的流量时,所述蓄能器200释放储存的油液通过第一油道500为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100提供液压能。当所述蓄能器200内储存油液与压力不足时,所述液压泵120启动并将所排出的油液充到所述蓄能器200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比例减泄压阀300具有第一进油端a1、第一出油端a2及第一回油端a3,所述第一进油端a1设于所述第一油道500上,所述第一回油端a3连接所述油箱110。其中,所述第一出油端a2连接行车制动器。所述比例减泄压阀300的作用为所述液压制动动力单元100中实现的行车制动功能的主要元件。所述比例减泄压阀300的线圈根据接收到的电流信号,比例调节所述比例减泄压阀300所连接的第一出油端a2的压力大小。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实现柔性制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蓄能器200内的油液经所述第一油道500及所述第一进油端a1输送至所述比例减泄压阀300。所述比例减泄压阀300内的油液经所述第一出油端a2输送至所述行车制动器,以控制所述行车制动器的制动力大小或解除制动。多余的油液经所述第一回油端a3回流至所述油箱110。...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制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油箱;/n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一端连接所述油箱;/n蓄能器,所述蓄能器通过第一油道连接所述液压泵另一端;/n比例减泄压阀,所述比例减泄压阀具有第一进油端、第一出油端及第一回油端,所述第一进油端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所述第一回油端连接所述油箱;/n减泄压阀,所述减泄压阀一端通过第二油道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n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具有第二进油端及第二出油端,所述第二出油端连接主孔道及副孔道,所述第二进油端连接所述减泄压阀另一端;/n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一端通过第一回油道连接所述副孔道,所述第一电磁阀另一端连接所述油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制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箱;
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一端连接所述油箱;
蓄能器,所述蓄能器通过第一油道连接所述液压泵另一端;
比例减泄压阀,所述比例减泄压阀具有第一进油端、第一出油端及第一回油端,所述第一进油端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所述第一回油端连接所述油箱;
减泄压阀,所述减泄压阀一端通过第二油道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
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具有第二进油端及第二出油端,所述第二出油端连接主孔道及副孔道,所述第二进油端连接所述减泄压阀另一端;
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一端通过第一回油道连接所述副孔道,所述第一电磁阀另一端连接所述油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制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连接所述液压泵及所述油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制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所述第一进油端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的位置处于所述过滤器与所述蓄能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制动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第一油道上,且所述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过滤器与所述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伦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