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防脱转动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50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防脱转动盘,包括转动盘本体和防脱环,所述防脱环设置在所述转动盘本体的下方,所述防脱环的外缘部与所述转动盘本体相连,所述防脱环的内缘部与所述转动盘本体在竖向分隔开,夹设在二者之间的环形区域形成转盘防脱腔,所述防脱环的内缘部环向下凹以形成防脱抵靠槽,该防脱抵靠槽的槽底内面形成上盘防脱抵靠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转动盘与固定盘装配到一起后,固定盘的防脱限位部伸入到转盘防脱腔内,防止转动盘向上脱出,从而保证转动稳定性。

Vehicle seat anti falling rotat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防脱转动盘
本技术属于车辆座椅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座椅防脱转动盘。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乘坐舒适性和丰富功能性的要求提高,汽车座椅的结构和功能也日趋复杂。对部分位置的座椅,除了常见的靠背调节、前后移动、竖向升降等功能,还需要增加座椅转动功能,以便于乘员进入,或者方便车内乘员之间交谈。座椅旋转依靠转动机构来实现,转动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固定盘和转动盘。其中固定盘与座椅轨道或支座固定连接,转动盘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盘上,然后将座椅骨架安装在转动盘上。一些专利文献如公布号为CN106427682A和CN109677302A的专利公开了一类转动机构,其依靠滚珠作为转动盘与固定盘的转动配合面之间的减阻件,存在的问题是,长时间的摩擦之后,可能出现滚珠与/或转动配合面的磨损,转动阻力增加,转动副加速失效,且该过程容易产生异响。公布号为CN109017460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旋转机构,其采用耐磨带代替滚珠,设置在转动配合面上,避免了滚珠摩擦带来的不便。然而,当负载有乘员时,该汽车座椅旋转机构可能出现转动不平衡,引起晃动,舒适型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舒适性,需要优化旋转机构的设计。此外,某些车型的座椅在高配版和低配版上存在区别,如高配版座椅转动为电动驱动,而低配版为手动驱动,分别进行转动机构的设计和生产,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将电动驱动和手动驱动方式集成到同一套旋转机构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提高座椅转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防脱转动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辆座椅防脱转动盘,其关键在于,包括转动盘本体和防脱环,所述防脱环设置在所述转动盘本体的下方,所述防脱环的外缘部与所述转动盘本体相连,所述防脱环的内缘部与所述转动盘本体在竖向分隔开,夹设在二者之间的环形区域形成转盘防脱腔;所述防脱环的内缘部环向下凹以形成防脱抵靠槽,该防脱抵靠槽的槽底内面形成上盘防脱抵靠面。采用以上设计,转动盘与固定盘装配到一起后,固定盘的防脱限位部伸入到转盘防脱腔内,防止转动盘向上脱出,从而保证转动稳定性,并且,防脱抵靠槽为立体结构,较平面型的防脱抵靠部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与固定盘的防脱限位部配合,有利于保持转动盘的竖向稳定性,防止转动过程中发生轴向翘起。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转动盘本体上环向分布有至少两个圆形加强凹陷,所述圆形加强凹陷的下表面贴靠所述防脱环的外缘部,所述防脱环的外缘部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圆形加强凹陷相连。采用以上设计,圆形加强凹陷本身对转动盘本体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并且,圆形加强凹陷贴靠防脱环,使得防脱环的内缘部与转动盘本体之间分开,便于形成转盘防脱腔。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防脱环的外缘部上设有减重缺口。采用以上设计,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降低防脱环的重量,从而控制转动盘的总重量。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转动盘本体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上盘外部、筒形连接部和上盘下凹部,所述上盘外部和所述上盘下凹部均水平设置,所述筒形连接部竖向设置,所述上盘下凹部呈圆形,所述上盘下凹部的边缘与所述筒形连接部的下边缘相连,所述筒形连接部的上边缘与所述上盘外部的内孔边缘相连;所述筒形连接部的外壁形成所述上盘径向抵靠面,所述上盘外部靠近所述上盘径向抵靠面的下表面形成环形的所述上盘支撑面;在所述上盘外部上设有所述圆形加强凹陷。采用以上设计,转动盘本体结构简洁,并通过空间结构变化提高整体刚性和强度,便于加工。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上盘外部环向设有向下的弧形加强凹陷;所述上盘支撑面位于所述弧形加强凹陷和所述筒形连接部之间。采用以上设计,有利于提高上盘外部的强度,承载能力更强。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上述上盘径向抵靠面自上端到下端逐渐内收。采用以上设计,当转动盘上方承受载荷时,上盘径向抵靠面会轻度下沉,这样可更紧密地贴合下盘径向限位面,使得转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同时径向抵靠面呈倾斜态,便于加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转动盘与固定盘装配到一起后,固定盘的防脱限位部伸入到转盘防脱腔内,防止转动盘向上脱出,从而保证转动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m1部的放大图;图6为转动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电动驱动的转盘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电驱动的转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手动转动的转盘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为手动转动的转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车辆座椅防脱转动盘,包括转动盘本体100和防脱环500,所述防脱环500设置在所述转动盘本体100的下方,所述防脱环500的外缘部与所述转动盘本体100相连,所述防脱环500的内缘部与所述转动盘本体100在竖向分隔开,夹设在二者之间的环形区域形成转盘防脱腔。所述转动盘本体100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上盘外部130、筒形连接部120和上盘下凹部110,所述上盘外部130和所述上盘下凹部110均水平设置,所述筒形连接部120竖向设置,所述上盘下凹部110呈圆形,所述上盘下凹部110的边缘与所述筒形连接部120的下边缘相连,所述筒形连接部120的上边缘与所述上盘外部130的内孔边缘相连。所述筒形连接部120的外壁形成上盘径向抵靠面150,所述上盘外部130靠近所述上盘径向抵靠面150的下表面形成环形的上盘支撑面140。在所述上盘外部130上环向分布有至少两个圆形加强凹陷180,所述圆形加强凹陷180的下表面贴靠所述防脱环500的外缘部,所述防脱环500的外缘部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圆形加强凹陷180相连。在所述防脱环500的外缘部上设有减重缺口。所述上盘外部130环向设有向下的弧形加强凹陷160。所述上盘支撑面140位于所述弧形加强凹陷160和所述筒形连接部120之间。所述上盘径向抵靠面150自上端到下端逐渐内收。所述防脱环500的内缘部环向下凹以形成防脱抵靠槽510,该防脱抵靠槽510的槽底内面形成上盘防脱抵靠面560。上述防脱转动盘适用于下述实施例2的座椅转盘组件。实施例2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座椅转盘组件,包括固定盘a和转动设置在该固定盘a上的转动盘b,所述固定盘a和所述转动盘b之间设有转动面对,所述转动面对有三对,包括径向抵靠面对,该径向抵靠面对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盘a上的下盘径向限位面350和设置在所述转动盘b上的上盘径向抵靠面150,所述上盘径向抵靠面150与所述下盘径向限位面350均呈圆筒状,所述上盘径向抵靠面150贴靠所述下盘径向限位面350并与其配合。为提高径向抵靠面对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座椅防脱转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盘本体(100)和防脱环(500),所述防脱环(500)设置在所述转动盘本体(100)的下方,所述防脱环(500)的外缘部与所述转动盘本体(100)相连,所述防脱环(500)的内缘部与所述转动盘本体(100)在竖向分隔开,夹设在二者之间的环形区域形成转盘防脱腔;/n所述防脱环(500)的内缘部环向下凹以形成防脱抵靠槽(510),该防脱抵靠槽(510)的槽底内面形成上盘防脱抵靠面(5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座椅防脱转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盘本体(100)和防脱环(500),所述防脱环(500)设置在所述转动盘本体(100)的下方,所述防脱环(500)的外缘部与所述转动盘本体(100)相连,所述防脱环(500)的内缘部与所述转动盘本体(100)在竖向分隔开,夹设在二者之间的环形区域形成转盘防脱腔;
所述防脱环(500)的内缘部环向下凹以形成防脱抵靠槽(510),该防脱抵靠槽(510)的槽底内面形成上盘防脱抵靠面(5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防脱转动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盘本体(100)上环向分布有至少两个圆形加强凹陷(180),所述圆形加强凹陷(180)的下表面贴靠所述防脱环(500)的外缘部,所述防脱环(500)的外缘部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圆形加强凹陷(18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防脱转动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脱环(500)的外缘部上设有减重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防脱转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四刚杨双华李波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