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30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座、下模具座、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内设置有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下模板内设置有与两个上模仁对应设置的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第一下模仁与第一上模仁合模形成第一注塑模腔,第二下模仁与第二上模仁合模形成第二注塑模腔,上模板上设置有插入第一注塑模腔内的上镶件,下模板上设置有插入第一注塑模腔内的下镶件,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还设置有模具托板,模具托板上开设有注塑件放置槽,注塑件放置槽对应设置在第一注塑模腔和第二注塑模腔中,模具托板的下方连接有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升降机构将模具托板从下模板上顶起,旋转机构带动模具托板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快速实现双色注塑。

A rotating injection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塑料产品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塑料产品是通过模具注塑或吹塑制成。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双色注塑是指将两种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塑料,多为一种软塑料和一种硬塑料搭配,通过双色注塑机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注塑,将两种塑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件完整的产品,双色注塑模具就是用于上述注塑过程的。通常因为双色注塑的过程比较复杂,要求模具的精度高,模具上滑块较多,热流道复杂,进料位置的选择较难,普通双色注塑模具一般都是只有一个产品,两个型腔,由于普通双色注塑产品每个需要两次注塑,所以当要生产其软胶材料相同、硬胶材料也相同的多个产品时,就需要制作多套模具,并且多次注塑,不仅费时还浪费原料,由于产品是单独的个体,不利于后续工序的自动化处理,而模具常用的机械控制滑块动作,精度也不高,对模具的定位精度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转注塑模具,通过旋转快速实现双色注塑。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座、下模具座、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下模板分别位于上、下模具座内,所述上模板内设置有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与两个上模仁对应设置的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所述第一下模仁与第一上模仁合模形成第一注塑模腔,所述第二下模仁与第二上模仁合模形成第二注塑模腔,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插入第一注塑模腔内的上镶件,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插入第一注塑模腔内的下镶件,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还设置有模具托板,所述模具托板上开设有注塑件放置槽,所述注塑件放置槽对应设置在第一注塑模腔和第二注塑模腔中,所述模具托板的下方连接有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模具托板从所述下模板上顶起,所述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模具托板旋转。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上模板内的四个角处设置有向下模板延伸的导柱,所述下模板的四个角处设置有与所述导柱配合的导套,所述导柱沿所述导套运动,完成上、下模板合模和开模。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下模具座上设置有若干向模具托板方向延伸的定位导柱,所述定位导柱穿过所述模具托板。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模具托板上还设置有侧边镶件放置槽,所述侧边镶件放置槽分别设置在所述注塑件放置槽的两侧,所述侧边镶件放置槽内设置有插入到第一注塑模腔内的侧边镶件。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台,所述模具托板固定在所述旋转台上,所述旋转台的底部外周设置有齿轮,在所述旋转台的一侧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的端部连接有驱动油缸,所述驱动油缸拉动齿条带动所述旋转台旋转。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升降机构为旋转油缸,所述旋转油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下模具座上,所述旋转油缸的活塞推杆与所述旋转台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台带动所述活塞杆旋转。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上模具座上设置有第一注塑口和第二注塑口,所述第一注塑口下方设置有第一注塑流道,所述第一注塑流道贯穿所述上模板和第一上模仁,所述第一注塑流道与第一注塑模腔连通,所述第一注塑口下方设置有第二注塑流道,所述第二注塑流道贯穿所述上模板和第二上模仁,所述第二注塑流道与第二注塑模腔连通。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注塑模腔和多个第二注塑模腔,所述第一注塑模腔的数量与第二注塑模腔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注塑口下方设置有若干分别与第一注塑模腔连通的第一注塑流道,所述第二注塑口下方设置有若干分别与第二注塑模腔连通的第二注塑流道。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若干独立设置的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贯穿设置在上模板、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中,所述上模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冷却水管连通的进水口,所述上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第一注塑模腔和第二注塑模腔分别实现注塑件的双色两次注塑,在第一注塑模腔内设置插入到第一注塑模腔内的有上、下镶件,上、下镶件的结构形状即为第二次注塑时注塑件的形状,并且本技术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设置有模具托板,使完成第一次注塑后的一次注塑成型件在模具托板的注塑件放置槽,在模具托板的下方设置有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升降机构先推动模具托板,使模具托板与下模板分离,此时上镶件与下镶件也从一次注塑成型件中分离,然后旋转机构带动模具托板旋转,使一次注塑成型件旋转至第二注塑模腔中,在第二注塑模腔中将上、下镶件阻挡住的位置进行注塑,从而完成双色两次注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旋转注塑模具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旋转注塑模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模具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次注塑成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二次注塑成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上模具座;101、第一注塑口;102、第二注塑口;103、第一注塑流道;104、第二注塑流道;2、下模具座;3、上模板;301、第一上模仁;302、第二上模仁;4、下模板;401、第一下模仁;402、第二下模仁;7、上镶件;8、下镶件;9、模具托板;901、注塑件放置槽;902、侧边镶件放置槽;903、侧边镶件;10、升降机构;11、旋转机构;111、旋转台;112、齿轮;113、齿条;114、驱动油缸;12、导柱;13、导套;14、定位导柱;15、冷却水管;16、一次注塑成型件;17、二次注塑成型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3所示,本技术的旋转注塑模具的一实施例,包括上模具座1、下模具座2、上模板3和下模板4,所述上、下模板分别位于上、下模具座内,所述上模板3内设置有第一上模仁301和第二上模仁302,所述下模板4内设置有与两个上模仁对应设置的第一下模仁401和第二下模仁402,所述第一下模仁401与第一上模仁301合模形成第一注塑模腔5,所述第二下模仁402与第二上模仁302合模形成第二注塑模腔6,所述上模板3上设置有插入第一注塑模腔5内的上镶件7,所述下模板4上设置有插入第一注塑模腔5内的下镶件8,所述上模板3与下模板4之间还设置有模具托板9,所述模具托板9上开设有注塑件放置槽901,所述注塑件放置槽901对应设置在第一注塑模腔5和第二注塑模腔6中,所述模具托板9的下方连接有升降机构10和旋转机构11,所述升降机构10将所述模具托板9从所述下模板4上顶起,所述旋转机构11带动所述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座、下模具座、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下模板分别位于上、下模具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内设置有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与两个上模仁对应设置的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所述第一下模仁与第一上模仁合模形成第一注塑模腔,所述第二下模仁与第二上模仁合模形成第二注塑模腔,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插入第一注塑模腔内的上镶件,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插入第一注塑模腔内的下镶件,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还设置有模具托板,所述模具托板上开设有注塑件放置槽,所述注塑件放置槽对应设置在第一注塑模腔和第二注塑模腔中,所述模具托板的下方连接有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模具托板从所述下模板上顶起,所述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模具托板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座、下模具座、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下模板分别位于上、下模具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内设置有第一上模仁和第二上模仁,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与两个上模仁对应设置的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所述第一下模仁与第一上模仁合模形成第一注塑模腔,所述第二下模仁与第二上模仁合模形成第二注塑模腔,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插入第一注塑模腔内的上镶件,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插入第一注塑模腔内的下镶件,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还设置有模具托板,所述模具托板上开设有注塑件放置槽,所述注塑件放置槽对应设置在第一注塑模腔和第二注塑模腔中,所述模具托板的下方连接有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模具托板从所述下模板上顶起,所述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模具托板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内的四个角处设置有向下模板延伸的导柱,所述下模板的四个角处设置有与所述导柱配合的导套,所述导柱沿所述导套运动,完成上、下模板合模和开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座上设置有若干向模具托板方向延伸的定位导柱,所述定位导柱穿过所述模具托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托板上还设置有侧边镶件放置槽,所述侧边镶件放置槽分别设置在所述注塑件放置槽的两侧,所述侧边镶件放置槽内设置有插入到第一注塑模腔内的侧边镶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注塑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秋生陈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泰之科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