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海城专利>正文

一种空调冷凝水再利用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46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冷凝水再利用节能装置,包括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衔接结构和集水结构;空调室内机的排水管延伸至空调室外机处,固定连接衔接结构的一端;衔接结构的另一端呈封闭状态;衔接结构固定安装在空调室外机的散热装置上方;衔接结构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通孔,通孔与散热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散热装置下方固定安装有集水结构;集水结构的顶部敞开,与散热装置的位置相对应;集水结构的一端呈封闭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避免现有空调冷凝水直接排出造成的资源浪费,循环利用水资源,对空调室外机进行降温,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散热效率,保证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效果,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

A kind of energy saving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ing condensate re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冷凝水再利用节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凝水节能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冷凝水再利用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空调能够迅速的将室内的温度降低,使室内保持凉爽的状态,酷热难熬的夏天里,很多人都会经常使用空调。空调在使用过程中,会吸收室内的水分子并将其排出到室外,排出的水分通常不会回收利用而是直接排走,这就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冷凝水再利用节能装置,解决现有空调冷凝水直接排出造成的资源浪费等问题,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散热效率,保证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冷凝水再利用节能装置,包括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衔接结构和集水结构;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水管延伸至所述空调室外机处,固定连接所述衔接结构的一端;所述衔接结构的另一端呈封闭状态;所述衔接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空调室外机内部的散热装置的顶部;所述衔接结构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散热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散热装置下方固定安装有所述集水结构;所述集水结构的顶部敞开,与所述散热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集水结构的一端呈封闭状态。上述空调冷凝水再利用节能装置安装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回收再利用空调排出的冷凝水,减少空调冷凝水直接排出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并且利用冷凝水对上述空调室外机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能够在保证所述空调室外机运行效果的同时保证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效果,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还包括导水管,所述集水结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水管的一端,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从所述空调室外机内部穿过所述空调室外机外壳体,连接排水管道,用于将所述空调室内机排出的冷凝水排至所述排水管道中。进一步地,所述衔接机构为中空腔体,所述通孔均匀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的底部,所述中空腔体用于承接从所述排水管中流出的冷凝水,所述通孔用于使所述冷凝水滴落到所述散热装置上。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结构呈U型,用于承接从所述散热装置中滴落的冷凝水,并将积聚的冷凝水通过所述导水管排放到排水管道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有效避免现有空调冷凝水直接排出造成的资源浪费,循环利用水资源,对空调室外机进行降温,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散热效率,保证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效果,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中空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空调冷凝水再利用节能装置,包括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衔接结构和集水结构4;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水管1延伸至所述空调室外机处,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外壳体外部进入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衔接结构的一端;所述衔接结构的另一端呈封闭状态;所述衔接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空调室外机内部的散热装置3的顶部;所述衔接结构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通孔21,所述通孔21与所述散热装置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散热装置3下方固定安装有所述集水结构4;所述集水结构4的顶部敞开,与所述散热装置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集水结构4的一端呈封闭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产生的冷凝水从所述排水管1中流出到所述衔接结构中,在所述衔接结构的底部设置均匀分布的通孔21,所述通孔21朝向所述散热装置3,冷凝水通过所述通孔21均匀滴落在所述散热装置3上,通过低温的冷凝水蒸发吸热的作用,对所述散热装置3进行降温,从而提高所述散热装置3的散热效果,同时对所述散热装置3的降温作用能够降低所述散热装置3在空调使用过程中逐渐升高的温度,防止所述散热装置3损坏,延长所述散热装置3的使用寿命。从所述通孔21中滴落的冷凝水流过所述散热装置3,大部分冷凝水因吸收所述散热装置3散发的热量而蒸发到空气中,由于滴落的冷凝水水量较大而没有来得及蒸发的冷凝水会在经过所述散热装置3后滴入位于所述散热装置3下方的集水结构4中,当所述集水结构4中的冷凝水积聚到一定程度,水便会流动向导水管5中,从而能够将多余的冷凝水排进排水管道中。上述空调冷凝水再利用节能装置安装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回收再利用空调排出的冷凝水,减少空调冷凝水直接排出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并且利用冷凝水对上述空调室外机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能够在保证所述空调室外机运行效果的同时保证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制冷效果,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还包括导水管5,所述集水结构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水管5的一端,所述导水管5的另一端从所述空调室外机内部穿过所述空调室外机外壳体,连接排水管道,用于将所述空调室内机排出的冷凝水排至所述排水管道中。进一步地,所述衔接机构为中空腔体2,所述通孔21均匀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2的底部,所述中空腔体2用于承接从所述排水管1中流出的冷凝水,所述通孔21用于使所述冷凝水滴落到所述散热装置3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腔体2可设置为一端封闭的圆柱形管道、一端封闭的长方体管道,一端封闭的U型管道等;所述通孔21的数量以及设置时的密集程度根据具体冷凝水水量和散热装置3进行合理设置。同时,为避免难以清理和产生其他不良影响,所述中空腔体2使用的材料应为不易生锈的材料。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结构4呈U型,用于承接从所述散热装置3中滴落的冷凝水,并将积聚的冷凝水通过所述导水管5排放到排水管道中,防止多余的冷凝水渗入到所述空调室内机中,影响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结构4可设置为一端封闭的凹槽,一端封闭的U型通道等,只需能够承接多余的冷凝水即可。同时,为避免难以清理和产生其他不良影响,所述集水结构4使用的材料应为不易生锈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3因空调的型号不同而有差别,所述散热装置3可以是水帘、散热片、铜管等具有散热效果的部件。同时由于所述散热装置3用于散发热量,因此滴落在所述散热装置3上的冷凝水很快便会蒸发,因此不会造成所述散热装置3生锈等不良影响。实施例上述空调冷凝水再利用节能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水管穿过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外壳体,将所述闭合环形中空腔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空调室外机内部的散热装置上方,将所述闭合环形中空腔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好所述排水管,再将所述集水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装置的下方,将所述集水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水管的一端,将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空调室外机外壳体设置到排水管道处。在空调运行过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产生的冷凝水经过所述排水管流到所述中空腔体中,所述中空腔体中的冷凝水通过所述通孔均匀地滴落在所述散热装置上,经过所述散热装置的散热部件,蒸发吸热,降低所述散热装置的温度,多余的冷凝水则流到所述集水结构中,再流向所述导水管中,排进排水管道。在这个过程中,冷凝水对所述散热装置进行降温,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冷凝水再利用节能装置,包括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衔接结构和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水管延伸至所述空调室外机处,固定连接所述衔接结构的一端;所述衔接结构的另一端呈封闭状态;所述衔接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空调室外机内部的散热装置的顶部;所述衔接结构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散热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散热装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所述集水结构;所述集水结构的顶部敞开,与所述散热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集水结构的一端呈封闭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冷凝水再利用节能装置,包括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衔接结构和集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水管延伸至所述空调室外机处,固定连接所述衔接结构的一端;所述衔接结构的另一端呈封闭状态;所述衔接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空调室外机内部的散热装置的顶部;所述衔接结构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散热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散热装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所述集水结构;所述集水结构的顶部敞开,与所述散热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集水结构的一端呈封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城吴景津
申请(专利权)人:吴海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