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生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573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气雾生成装置和电源装置;电源装置呈纵长形形状,并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电源装置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缺口,该缺口的开口朝近端设置;气雾生成装置纵长形形状,并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有第一雾化器,第二端设有第二雾化器;气雾生成装置安装于缺口内且与电源装置形成转动连接并具有至少一个转动位置,以使第一雾化器和第二雾化器的其中一个收纳在缺口内,另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自该电源装置的近端暴露于缺口外部。以上的气溶胶生成系统,不仅能兼容用户多种抽吸口味并进行选择和切换,同时产品具有更轻薄的体积,便于携带和保存。

Aerosol gen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溶胶生成系统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烟
,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用户更加多样的抽吸的需求,申请人于201910015687.9号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电加热发烟系统,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电源和气雾生成装置,而气雾生成装置具有两个雾化器,并通过与电源的滑动的位置来实现吸烟过程中两个雾化器的通断切换,使两个雾化器分别在不同的滑动位置下被抽吸。其结构设计上采用将电源和气雾生成装置层叠方式结合,产品呈比较厚的外形形状;不利于携带和抽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层叠式的电加热发烟系统不便于携带和抽吸使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简薄轻便、便于携带和抽吸的电加热发烟系统。本技术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用于生成气溶胶的气雾生成装置、以及为该气雾生成装置供电的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呈纵长形形状,并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电源装置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缺口,该缺口的开口朝近端设置;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呈纵长形形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设有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气溶胶的第一雾化器,所述第二端设有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气溶胶的第二雾化器;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安装于所述缺口内且与所述电源装置形成转动连接,该气雾生成装置相对电源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转动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雾化器和第二雾化器的其中一个收纳在所述缺口内,另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自该电源装置的近端暴露于该缺口外部。优选地,所述电源装置包括沿宽度方向位于缺口两侧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具有沿宽度方向与第一内壁相对的第一外侧壁、以及与第二内壁相对的第二外侧壁;所述第一内壁与第一外侧壁和/或第二内壁与第二外侧壁之间设有沿电源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转轴,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转轴与电源装置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具有与电源装置相对的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所述气雾生成装置的长度方向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时均与电源装置的长度方向平行;其中,所述第一雾化器在第一转动位置与近端相对,所述第二雾化器在第一转动位置与远端相对;所述第二雾化器在第二转动位置与近端相对,所述第一雾化器在第二转动位置与远端相对。优选地,所述第一雾化器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转动位置相对近端凸出;和/或,所述第二雾化器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转动位置相对近端凸出。优选地,所述气雾生成装置上设有导电连接件;所述电源装置上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其中,所述导电连接件在第一转动位置与第一触头导电连接,在第二转动位置与第二触头导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沿电源装置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于转轴的两侧。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使气雾生成装置与电源装置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稳定保持的定位机构。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电源装置或气雾生成装置的其中一个上的第一磁性体,以及设置于另一个上的第二磁性体和第三磁性体;所述第二磁性体用于在第一转动位置时与第一磁性体磁性相吸,所述第三磁性体用于在第二转动位置时与第一磁性体磁性相吸;和/或,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电源装置或气雾生成装置的其中一个上的定位弹针,以及设置于另一个上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用于在第一转动位置时与定位弹针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孔用于在第二转动位置时与定位弹针连接。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沿电源装置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套设在电源装置外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可沿电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相对电源装置移动,并在第一转动位置或第二转动位置时收容所述气雾生成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以限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与电源装置的相对转动。优选地,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配置为在第一转动位置控制电源装置向第一雾化器输出功率,以及在第二转动位置控制电源装置向第二雾化器输出功率。优选地,所述第一雾化器具有第一烟气循环路径,所述第二雾化器具有第二烟气循环路径;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用于感测第一烟气循环路径中气流的第一气流传感器、以及用于感测第二烟气循环路径中气流的第二气流传感器;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气流传感器的感测信号控制电源装置向第一雾化器输出功率,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气流传感器的感测信号控制电源装置向第二雾化器输出功率。优选地,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气流隔离组件,该气流隔离组件用于将第一气流传感器与第二烟气循环路径中的气流隔离、以及用于将第二气流传感器与第一烟气循环路径中的气流隔离。优选地,所述气流隔离组件包括气流隔离体;该气流隔离体包括用于将第一气流传感器与第二烟气循环路径中的气流隔离的第一气流隔离部、以及用于将第二气流传感器与第一烟气循环路径中的气流隔离的第二气流隔离部。优选地,所述气流隔离组件还包括气流引导体;所述气流引导体包括:第一气流引导部,用于将所述第一烟气循环路径中的气流引导至第一气流传感器被感测;和/或,第二气流引导部,用于将所述第二烟气循环路径中的气流引导至第二气流传感器被感测。优选地,所述第一雾化器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与第二雾化器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具有不同的物质成分。以上的气溶胶生成系统,不仅能兼容用户多种抽吸口味并进行选择和切换,同时在使用中第一雾化器和第二雾化器的其中一个收纳在缺口内,另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自该电源装置的近端暴露于该缺口外部用于抽吸,产品具有更轻薄的体积,便于携带和保存。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电源装置和气雾生成装置未装配前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第一雾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第一雾化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气溶胶生成系统转动至又一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的气雾生成装置的各部分未装配前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图2的气溶胶生成系统一实施例的定位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图6的气雾生成装置一实施例的电路控制结构的示意图;图9是图6中气流隔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1中定位套滑动至另一位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出一种能满足用户多种抽吸口味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同时通过结构变化设计使其形状更加美观和合理,并且方便卫生保持。具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系统的结构参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用于生成气溶胶的气雾生成装置、以及为该气雾生成装置供电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呈纵长形形状,并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电源装置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缺口,该缺口的开口朝近端设置;/n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呈纵长形形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设有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气溶胶的第一雾化器,所述第二端设有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气溶胶的第二雾化器;/n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安装于所述缺口内且与所述电源装置形成转动连接,该气雾生成装置相对电源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转动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雾化器和第二雾化器的其中一个收纳在所述缺口内,另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自该电源装置的近端暴露于该缺口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用于生成气溶胶的气雾生成装置、以及为该气雾生成装置供电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呈纵长形形状,并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电源装置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缺口,该缺口的开口朝近端设置;
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呈纵长形形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设有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气溶胶的第一雾化器,所述第二端设有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生成气溶胶的第二雾化器;
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安装于所述缺口内且与所述电源装置形成转动连接,该气雾生成装置相对电源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转动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雾化器和第二雾化器的其中一个收纳在所述缺口内,另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自该电源装置的近端暴露于该缺口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包括沿宽度方向位于缺口两侧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具有沿宽度方向与第一内壁相对的第一外侧壁、以及与第二内壁相对的第二外侧壁;所述第一内壁与第一外侧壁和/或第二内壁与第二外侧壁之间设有沿电源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转轴,所述气雾生成装置通过该转轴与电源装置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具有与电源装置相对的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
所述气雾生成装置的长度方向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时均与电源装置的长度方向平行;其中,
所述第一雾化器在第一转动位置与近端相对,所述第二雾化器在第一转动位置与远端相对;所述第二雾化器在第二转动位置与近端相对,所述第一雾化器在第二转动位置与远端相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雾化器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转动位置相对近端凸出;
和/或,所述第二雾化器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转动位置相对近端凸出。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上设有导电连接件;所述电源装置上设有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其中,所述导电连接件在第一转动位置与第一触头导电连接,在第二转动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勇进范方琴郭永录戴昌正徐中立李永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