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引线处理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33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00: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线圈引线处理治具,其包括线圈承载座、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引线固定件,线圈承载座包括线圈承载体,线圈承载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表面具有线圈容置槽;第一盖板与线圈承载体的第一侧活动连接,并且能相对于线圈承载座翻转,第一盖板能翻转至第一表面上;第二盖板与线圈承载体的第二侧活动连接,并且能相对于线圈承载座翻转,第二盖板能翻转至第一表面上;引线固定件与线圈承载体的第二侧活动连接,并且位于第二盖板远离线圈承载座的一侧,引线固定件能翻转至第二盖板远离线圈承载座的表面上,引线固定件与第二盖板之间具有用于容纳线圈组件的两条引线的裁切空间。

Coil lead processing ji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引线处理治具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线圈制作的
,尤其涉及一种线圈引线处理治具。
技术介绍
目前无线充电线圈的引线处理方式包括理线、点胶、沾锡、裁切等工艺步骤,通常理线和点胶可使用同一个治具完成,沾锡和裁切等工艺步骤需要使用另一个治具完成,也表示先通过一个治具对线圈的引线进行理线和点胶,接着将完成理线和点胶的线圈从此治具卸下并且移动至进行沾锡和裁切等工艺步骤的治具上,因需要切换治具而增加操作上的复杂性,也因切换至另一个治具上时必须重新取放和定位,导致需要进行多次取放和定位,如此多次定位时存在较大的误差,多次取放时容易使线圈产生损伤,也需要较多的人力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线圈引线处理治具,解决目前对于线圈引线处理使用一套治具进行理线和点胶,再使用另一套治具进行沾锡和裁切,线圈于两套治具之间移动而产生多次定位,进而容易产生定位误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了一种线圈引线处理治具,其包括:线圈承载座,包括线圈承载体,线圈承载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表面具有线圈容置槽;第一盖板,与线圈承载体的第一侧活动连接,并且能相对于线圈承载座翻转,第一盖板能翻转至第一表面上;第二盖板,与线圈承载体的第二侧活动连接,并且能相对于线圈承载座翻转,第二盖板能翻转至第一表面上;引线固定件,与线圈承载体的第二侧活动连接,并且位于第二盖板远离线圈承载座的一侧,引线固定件能翻转至第二盖板远离线圈承载座的表面上,引线固定件与第二盖板之间具有用于容纳线圈组件的两条引线的裁切空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一套治具可对线圈组件进行理线和沾锡,如此本申请的线圈组件仅要进行一次定位,减少定位次数,进而减少误差的产生,同时也减少线圈组件从治具取放的次数,避免线圈组件的外观于取放过程中产生损伤,有效提升制造良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的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的分解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打开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的线圈安装于线圈容置槽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的示意图;图6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的使用状态图;图8是图7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的另一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的剖视图;图11是图10中C区域的放大图;图12是图4中D区域的放大图;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二线宽控制件的剖视图;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二线宽控制件的另一剖视图;图15是图4中E区域的放大图;图1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二盖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其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的立体图、分解图和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打开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1包括线圈承载座10、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2和引线固定件13。线圈承载座10包括线圈承载体101和第一线宽控制件102,线圈承载体101具有第一表面101a和第二表面101b,第一表面101a与第二表面101b上下相对,线圈承载体101的第一表面101a具有线圈容置槽1011。请一并参阅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的线圈安装于线圈容置槽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线圈容置槽1011用以容置线圈组件2,线圈组件2包括线圈座21和线圈体22,线圈体22缠绕于线圈座21上,于本实施例中,线圈座21为铁素体。当线圈组件2设置于线圈容置槽1011内时,线圈体22位于线圈容置槽1011与线圈座21之间,也表示线圈座21的底面211远离线圈容置槽1011的底面。第一线宽控制件102设置于线圈承载体101,并且从线圈承载体101的第一表面101a凸出,第一线宽控制件102位于线圈容置槽1011的一侧。线圈承载体101具有第一侧101c和第二侧101d,第一侧101c与第二侧101d相对,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宽控制件102靠近第二侧101d。第一线宽控制件102具有线宽控制槽1021,线宽控制槽1021的延伸方向与线圈承载体101的第一侧101c和第二侧101d相互垂直。第一盖板11与线圈承载体101的第一侧101c活动连接,第一盖板11可相对于线圈承载体101翻转,并且可覆盖于部分的线圈容置槽1011上。第二盖板12与线圈承载体101的第二侧101d活动连接,第二盖板12可相对于线圈承载体101翻转,并且可覆盖于第一线宽控制件102和部分的线圈容置槽101上。请一并参阅图5,其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引线固定件13与线圈承载体101的第二侧101d活动连接,并且位于第二盖板12远离线圈承载座10的一侧,引线固定件13可相对于线圈承载体101或第二盖板12翻转,当引线固定件13翻转至第二盖板12上时,第二盖板12与引线固定件13之间具有裁切空间14,引线固定件13具有引线固定部131,引线固定部131位于引线固定件13远离第二盖板12的表面上。本实施例的线圈容置槽1011的数量为两个,所以第一线宽控制件102、第二盖板12和引线固定件13的数量均为两个,对应的线圈容置槽1011、第一线宽控制件102、第二盖板12和引线固定件13形成一组,上述仅对其中一组进行说明。复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1使用时,线圈组件2先设置于线圈容置槽1011,第一盖板11相对于线圈承载座10翻转,当第一盖板11翻转至线圈承载体101的第一表面101a上时,第一盖板11覆盖位于线圈容置槽1011中的部分线圈组件2上。同时参阅图6,其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如图所示,线圈组件2的线圈体22具有两条引线221,且当线圈组件2设置在线圈容置槽1011时,引线221的预定拉出位置会对齐第一线宽控制件102,两条引线221从线圈组件2内往靠近第二侧101d的方向(往水平方向)拉出,从线圈组件2内拉出的两条引线221位于线宽控制槽1021中,线宽控制槽1021控制两条引线221之间的间距,两条引线221分别沿着线宽控制槽1021的相对两个侧壁延伸,使两条引线221相互平行且维持一定的间距。接着两条引线221沿著线圈座21的边缘弯折,并且往远离线圈承载体101的第一表面101a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引线处理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线圈承载座,包括线圈承载体,所述线圈承载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线圈容置槽;/n第一盖板,与所述线圈承载体的所述第一侧活动连接,并且能相对于所述线圈承载座翻转,所述第一盖板能翻转至所述第一表面上;/n第二盖板,与所述线圈承载体的所述第二侧活动连接,并且能相对于所述线圈承载座翻转,所述第二盖板能翻转至所述第一表面上;/n引线固定件,与所述线圈承载体的所述第二侧活动连接,并且位于所述第二盖板远离所述线圈承载座的一侧,所述引线固定件能翻转至所述第二盖板远离所述线圈承载座的表面上,所述引线固定件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具有用于容纳线圈组件的两条引线的裁切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引线处理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圈承载座,包括线圈承载体,所述线圈承载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线圈容置槽;
第一盖板,与所述线圈承载体的所述第一侧活动连接,并且能相对于所述线圈承载座翻转,所述第一盖板能翻转至所述第一表面上;
第二盖板,与所述线圈承载体的所述第二侧活动连接,并且能相对于所述线圈承载座翻转,所述第二盖板能翻转至所述第一表面上;
引线固定件,与所述线圈承载体的所述第二侧活动连接,并且位于所述第二盖板远离所述线圈承载座的一侧,所述引线固定件能翻转至所述第二盖板远离所述线圈承载座的表面上,所述引线固定件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具有用于容纳线圈组件的两条引线的裁切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引线固定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盖板翻转后,裁切后的两条所述引线从所述第二盖板凸出,以进行沾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承载座还包括第一线宽控制件,所述第一线宽控制件设置于所述线圈承载体,并且从所述第一表面凸出,所述第一线宽控制件具有线宽控制槽,所述线宽控制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互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宽控制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线圈承载体,以相对于所述线圈容置槽移动并用于抵接于所述线圈组件的边缘。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宽控制件还具有第一定位凸部,所述第一定位凸部位于所述第一线宽控制件靠近所述线圈容置槽的一端,所述第一定位凸部往所述线圈容置槽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承载体还包括用于固定两条所述引线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线圈承载体的所述第一侧。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圈引线处理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承载座还包括第二线宽控制件,所述第二线宽控制件设置于所述线圈承载体,并且从所述线圈承载体的所述第一表面露出,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晶黎超郎咸强邹宗昕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