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07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湿机,机子可以靠墙放置,甚至可以挂在墙上使用,灵活方便,不会造成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不舒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除湿机,包括有包围成柜状的壳体、设在壳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壳体内腔中的风扇系统和制冷系统,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两侧。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正面的前面板,所述出风口设置在前面板的两侧,所述进风口的外轮廓的最后端位于壳体后壁面上;所述进风口采用纵向分布结构,即,进风口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尺寸;所述进风口靠近壳体的顶部设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机
技术介绍
除湿机是一种能够调节空气湿度的产品,总的来说,除湿机通过以下方式减小房间的湿 度吸收房间中的潮湿空气,使潮湿空气通过具有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热交换器,以便从空气 中去除湿气,再将处理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除湿机内设置有制冷剂管道,制冷剂在管道 和热交换器中循环流动。就是说,除湿机通过在蒸发器处使液体制冷剂蒸发而从周围的空气 中带走热量,即,当制冷剂蒸发时,蒸发器的温度降低,空气经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空气 温度也降低。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汽产生冷凝现象,形成冷凝水,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空气 即成为经过处理的干燥空气。现有技术中的除湿机,包括有壳体、设在壳体上的进风栅格和出风栅格,设置在壳体内 腔中的风扇系统和制冷系统。室内的空气从除湿机后部的进风栅格吸入,经过蒸发器的冷凝 器热交换后,再从除湿机前部或顶部的出风栅格排出。由于出风栅格安装在除湿机壳体的前 部或顶部,因而在工作状态下,经过热交换后的干燥空气将直接吹向用户,造成用户在使用 过程中感到不舒适。同时,进风栅格位于除湿机后部,因此除湿机放置时,后部必须预留足 够的空间,确保空气能够顺畅地进入除湿机,占用空间大,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机子可以靠墙放置,甚至可以挂在墙上使用, 灵活方便,不会造成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不舒适。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除湿机,包括有包围成柜状的壳体、设在壳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壳体内腔中 的风扇系统和制冷系统,其中,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侧部,所述进风口的外轮廓的最后 端位于壳体后壁面上;所述进风口采用纵向分布结构,BP,进风口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 度方向的尺寸;所述进风口靠近壳体的顶部设置。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两侧;壳体的两侧壁面与后壁面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结构; 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圆角过渡区域。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正面的前面板,所述前面板的正面部分,分为左、中、右三个区域, 其中左、右区域为朝向后方倾斜的平面或弧面;所述除湿机包括两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 置在前面板两侧的左、右区域上;所述出风口采用纵向分布结构,SP,出风口的高度方向的 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尺寸。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变除湿机的进风和出风方式,即除湿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都在两侧,由两侧进风, 而不是象传统的样子由前后或者上面进出风,除湿机使用时可以靠墙放置,甚至挂在墙上, 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除湿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3是本技术除湿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除湿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除湿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除湿机的背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潮湿空气,2、处理过的空气,3、干燥空气,4、蒸发器,5、冷凝器,6、电机,7、 风叶,8、过滤网,100、壳体,101、进风口, 103、出风口, 200、前面板,201、水位显示 窗口, 202、操作面板,300、后壳。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一种除湿机,如图l、 2、 4、 5、 6所示,包括有包围成柜状的壳体100、 设在壳体100上的进风口 101和出风口 103,设置在壳体内腔中的风扇系统和制冷系统,其 中,所述进风口 101设置在壳体100的侧部,所述进风口 101的外轮廓的最后端位于壳体100 后壁面上;所述进风口 101采用纵向分布结构,即,进风口 10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 方向的尺寸;所述进风口 101靠近壳体100的顶部设置。所述进风口 101设置在壳体100的两侧;壳体100的两側壁面与后壁面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结构;所述进风口 101位于所述圆角过渡区域设置。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正面的前面板200,所述前面板200的正面部分,分为左、中、右三 个区域,其中左、右区域为朝向后方倾斜的平面或弧面;所述除湿机包括两个出风口 103, 所述出风口 103设置在前面板200两侧的左、右区域上;所述出风口 103采用纵向分布结构, 即,出风口 103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尺寸。如图2、 3所示,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正面的前面板200、以及与前面板200连接形成柜形 空腔的后壳300;所述后壳300包围住除湿机的两侧和后部;所述壳体空腔中,由前往后, 依次设置有风扇系统、制冷系统和过滤网8:所述过滤网8和后壳300的后壁面之间间隔有 一定的距离,所述进风口 101外轮廓的最前端的位置与过滤网8的安装位置平齐或者位于过 滤网8的后方。所述风扇系统包括有电机6和风叶7,所述风叶7为一种轴流风叶;所述轴流风叶位于 前面板(200)中部区域的后部,所述轴流风叶与前面板(200)之间间隔有一定的距离,电 机(6)位于轴流风叶的后部,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轴流风叶的中心。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有并排放置的蒸发器4和冷凝器5,蒸发器4位于冷凝器5的后方, 以及位于所述蒸发器4和冷凝器5正下方的压縮机。所述过滤网8位于蒸发器4的后方,所述过滤网8的两后侧方设置有进风口 101。所述电机6和风叶7的正下方,设置有收集冷凝水的水箱。如图1、 5所示,所述前面板200中部区域的下部,,设置有水位显示窗口 201,前面板 200的顶部设置有操作面板202。所述进风口 101和出风口 103还设置有可调节空气流动方向的导风叶片。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除湿机,从后壳的两侧进气,从前面板的两侧出气。在该装 置的左右两侧各有两个开口,为进风口,外面的潮湿空气1可以从后面的两个进风口处吸入 到机身里面,经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产生冷凝现象,形成 冷凝水,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空气即成为经过处理的处理过的空气2,处理过的空气2再从前面的两个出风口出来,成为干燥空气3,这样进风口和出风口就代替了通常使用的格栅, 使得该装置可以靠墙放置。因此,该除湿机没有通常所见的前后格栅。上述所列具体实现方式为非限制性的,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技术 范围内,进行的各种改进和变化,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除湿机,包括有包围成柜状的壳体(100)、设在壳体(100)上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3),设置在壳体内腔中的风扇系统和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01)设置在壳体(100)的侧部,所述进风口(101)的外轮廓的最后端位于壳体(100)后壁面上;所述进风口(101)采用纵向分布结构,即,进风口(10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尺寸;所述进风口(101)靠近壳体(100)的顶部设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 (101)设置在壳体(100) 的两侧;壳体(100)的两侧壁面与后壁面连接处,采用圆角过渡结构;所述进风口(101) 位于所述圆角过渡区域设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正面的前面板(200),所述前面板(200)的正面部分,分为左、中、右三个区域,其中左、右区域 为朝向后方倾斜的平面或弧面;所述除湿机包括两个出风口 (103),所述出风口 (103) 设置在前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除湿机,包括有包围成柜状的壳体(100)、设在壳体(100)上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3),设置在壳体内腔中的风扇系统和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01)设置在壳体(100)的侧部,所述进风口(101)的外轮廓的最后端位于壳体(100)后壁面上;所述进风口(101)采用纵向分布结构,即,进风口(10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的尺寸;所述进风口(101)靠近壳体(100)的顶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诺林左路客郭同煜梁增华
申请(专利权)人:意大利德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