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包括:设于横通道内以对待施工的正线隧道进行支护,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包括:设于横通道内壁面的一次初支结构;于横通道内打设于待施工的正线隧道的拱顶处的多个管棚;对应待施工的正线隧道设置的马头门环梁,马头门环梁与一次初支结构相贴设,且马头门环梁的内部形成一环形空间;以及设于横通道内除待施工的正线隧道位置处的二次初支结构,二次初支结构贴设于一次初支结构的内侧面并与马头门环梁固定连接,二次初支结构将管棚的端部锚固。本申请将二次初支结构固定连接于马头门环梁,增强了二次初支结构与马头门环梁之间的连接强度;管棚锚固于二次初支结构中,增强了管棚对洞口的支撑作用力。
The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double primary branch tunnel of Matou g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指一种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暗挖隧道马头门的施工是个重大的风险工程,而受多方条件影响或制约,马头门在隧道开挖中数量较多,尤其是在软弱围岩地中,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暗挖隧道马头门进洞工程,需要先开挖横通道,然后施工一次初支结构以及二次初支结构,再进洞施工正线隧道。二次初支结构通常采用钢筋作为马头门环梁和二次衬砌结构的材料,此种二次初支结构的施工需要支设模板,大量绑扎钢筋再浇筑混凝土,施工周期较长,安全风险高。正线隧道与横通道的连接处的受力状态非常复杂,现有的正线隧道的钢筋通常与一次初支结构的钢筋焊接固定,此连接处容易受力过大而形变,暗挖隧道结构的整体稳固性不够强。因此,亟待需要提供一种整体稳固性强、施工便捷的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整体稳固性不够强、施工复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设于横通道内以对待施工的正线隧道进行支护,所述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横通道内壁面的一次初支结构;于所述横通道内打设于待施工的正线隧道的拱顶处的多个管棚,所述管棚的端部有部分留设于所述横通道内并形成锚固端;对应待施工的正线隧道设置的马头门环梁,所述马头门环梁与所述一次初支结构相贴设,且所述马头门环梁的内部形成一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的尺寸与待施工的正线隧道的截面相适配;以及设于所述横通道内除待施工的正线隧道位置处的二次初支结构,所述二次初支结构贴设于所述一次初支结构的内侧面并与所述马头门环梁固定连接,所述二次初支结构将所述管棚的锚固端锚固。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二次初支结构固定连接于马头门环梁,增强了二次初支结构与马头门环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保障了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固性;并通过将管棚锚固于二次初支结构中,增强了管棚对洞口的支撑作用力;二次初支结构通过采用钢拱架而取代大量的钢筋结构的安装,无需搭设支架,安装施工便捷。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马头门环梁包括第二格栅钢架以及埋固所述第二格栅钢架的第二混凝土层;所述二次初支结构包括若干个钢拱架以及埋固所述钢拱架的第一混凝土层;所述钢拱架靠近所述马头门环梁的端部锚固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中。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拱架靠近所述马头门环梁的端部伸入到所述第二格栅钢架内并与所述第二格栅钢架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格栅钢架的宽度大于所述钢拱架的宽度。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从所述环形空间处沿待施工的正线隧道的设计线路挖掘土体形成的正线隧道,所述正线隧道的内壁面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三钢筋网、第三格栅钢架以及埋固所述第三钢筋网和所述第三格栅钢架的第三混凝土层;所述第三钢筋网和第三格栅钢架靠近所述横通道的端部锚固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中。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三钢筋网和第三格栅钢架靠近所述横通道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二格栅钢架内并与所述第二格栅钢架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位于所述正线隧道拱顶的所述第三钢筋网设于所述管棚之下。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一次初支结构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有第四钢筋网、第四格栅钢架以及埋固所述第四钢筋网和所述第四格栅钢架的第四混凝土层。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棚设于所述正线隧道拱顶120°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的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设于横通道内以对待施工的正线隧道进行支护,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所述横通道的内壁面施工一次初支结构;于所述横通道内向待施工的正线隧道的拱顶处打设多个管棚,所述管棚的端部有部分留设于所述横通道内并形成锚固端;于一次初支结构的内侧面上对应待施工的正线隧道位置处施工马头门环梁,所述马头门环梁的内部形成一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的尺寸与待施工的正线隧道的截面相适配;以及于所述横通道内除待施工的正线隧道位置处的所述一次初支结构的内侧面施工二次初支结构,将所述二次初支结构与所述马头门环梁固定连接,通过所述二次初支结构将所述管棚的锚固端锚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断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纵断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一次初支结构的断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一次初支结构的纵断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一次初支结构及管棚的断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一次初支结构及管棚的纵断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一次初支结构、二次初支结构、马头门环梁及管棚的断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一次初支结构、二次初支结构、马头门环梁及管棚的纵断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设于横通道内以对待施工的正线隧道进行支护。本专利技术包括一次初支结构、二次初支结构、马头门环梁以及管棚,通过将二次初支结构固定连接于马头门环梁,增强了二次初支结构与马头门环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保障了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固性;并通过将管棚锚固于二次初支结构中,增强了管棚对洞口的支撑作用力;二次初支结构通过采用钢拱架而取代大量的钢筋结构的安装,无需搭设支架,安装施工便捷。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进行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的断面图。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设于横通道5内以对待施工的正线隧道6进行支护,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包括:设于横通道5内壁面的一次初支结构1、于横通道5内打设于待施工的正线隧道6的拱顶处的多个管棚4、对应待施工的正线隧道6设置的马头门环梁3以及设于横通道5内除待施工的正线隧道6位置处的二次初支结构2。马头门环梁3与一次初支结构1相贴设,且马头门环梁3的内部形成一环形空间,环形空间的尺寸与待施工的正线隧道6的截面相适配。二次初支结构2贴设于一次初支结构1的内侧面并与马头门环梁3固定连接,管棚4的端部有部分留设于横通道5内并形成锚固端,二次初支结构2将管棚4的锚固端锚固,增强了管棚4对洞口的支撑作用力,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具体的,管棚4锚固于二次初支结构2中的长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设于横通道内以对待施工的正线隧道进行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包括:/n设于所述横通道内壁面的一次初支结构;/n于所述横通道内打设于待施工的正线隧道的拱顶处的多个管棚,所述管棚的端部有部分留设于所述横通道内并形成锚固端;/n对应待施工的正线隧道设置的马头门环梁,所述马头门环梁与所述一次初支结构相贴设,且所述马头门环梁的内部形成一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的尺寸与待施工的正线隧道的截面相适配;以及/n设于所述横通道内除待施工的正线隧道位置处的二次初支结构,所述二次初支结构贴设于所述一次初支结构的内侧面并与所述马头门环梁固定连接,所述二次初支结构将所述管棚的锚固端锚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设于横通道内以对待施工的正线隧道进行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包括:
设于所述横通道内壁面的一次初支结构;
于所述横通道内打设于待施工的正线隧道的拱顶处的多个管棚,所述管棚的端部有部分留设于所述横通道内并形成锚固端;
对应待施工的正线隧道设置的马头门环梁,所述马头门环梁与所述一次初支结构相贴设,且所述马头门环梁的内部形成一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的尺寸与待施工的正线隧道的截面相适配;以及
设于所述横通道内除待施工的正线隧道位置处的二次初支结构,所述二次初支结构贴设于所述一次初支结构的内侧面并与所述马头门环梁固定连接,所述二次初支结构将所述管棚的锚固端锚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头门环梁包括第二格栅钢架以及埋固所述第二格栅钢架的第二混凝土层;
所述二次初支结构包括若干个钢拱架以及埋固所述钢拱架的第一混凝土层;
所述钢拱架靠近所述马头门环梁的端部锚固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拱架靠近所述马头门环梁的端部伸入到所述第二格栅钢架内并与所述第二格栅钢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格栅钢架的宽度大于所述钢拱架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马头门双初支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环形空间处沿待施工的正线隧道的设计路线挖掘土体形成的正线隧道,所述正线隧道的内壁面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第三钢筋网、第三格栅钢架以及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晓敏,郝亚军,蒲万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