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895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其中包括混凝土垫层铺设、基础框架搭建、抗裂混凝土浇筑等步骤进行大面积混凝土铺设,在铺设过程中可极大程度的降低大面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保证施工质量;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设计了一种抗裂混凝土,通过该抗裂混凝土进行浇筑,进一步提高大面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力学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不仅有效实现了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内外温差调控,极大程度的避免了裂缝的产生,同时对混凝土组分进行优化,实现了混凝土的自修复,进一步降低了裂缝的出现,且该抗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力学性能优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cracks caused b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mass concre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
,具体是一种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大体积混凝施工规范》中对大体积混凝土给出的释义包含性质与体积两个维度。从体积上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是指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低于1m的混凝土;从性质上来讲,指的是因含有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收缩和温度变化而造成的有裂缝的混凝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面积混凝土施工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与一般混凝土施工相比较,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本身受到环境影响的面积较大,具有较高的水化热、较大的收缩量,所以在施工时由于水泥内外温度差引起温度应力裂缝,也正是由于该特点,大面积混凝土施工的施工技术要求相比较一般混凝土施工更加严格,而现有的施工工艺并不能完全解决温差导致的裂缝问题,给我们的施工带来不便。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在基础承台上铺混凝土垫层;2)在混凝土垫层上搭设基础框架,并进行散热管、蓄水池和喷淋管的安装;3)确定测温点,并安装测温装置;4)进行抗裂混凝土浇筑;5)养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其中包括混凝土垫层铺设、基础框架搭建、抗裂混凝土浇筑等步骤进行大面积混凝土铺设,在铺设过程中可极大程度的降低大面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保证施工质量;同时本专利技术还设计了一种抗裂混凝土,通过该抗裂混凝土进行浇筑,进一步提高大面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力学性能,实用性更好。较优化的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在基础承台上铺混凝土垫层:准备基础承台,对基础承台进行清理,并在基础承台表面铺设混凝土垫层,振捣平整后进行养护;本专利技术步骤1)进行混凝土垫层的铺设,混凝土垫层内可掺杂抗冻剂,可有效改善混凝土层的外部约束力;2)混凝土垫层凝固后,在混凝土垫层表面涂覆一层补强材料,再在补强材料上竖直铺设钢筋笼,在钢筋笼外表面四周包覆模板,形成基础框架;在基础框架内竖直排列若干个散热管,散热管采用铁丝绑牢,再在基础框架上设置蓄水池和喷淋管,每个散热管的进口、出口分别位于基础框架下部、上部,每个散热管的进口露出模板与蓄水池连通,每个散热管的出口露出模板与喷淋管连通;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先铺设钢筋笼,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的影响,降低裂缝的产生,同时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热循环保温保湿法”进行养护,在本步骤中进行所需各组件的安装铺设,其中包括散热管、蓄水池、抽水泵、喷淋管等组件,蓄水池、喷淋管均位于基础框架上方,散热管预埋在基础框架中,散热管的进口位于基础框架下部,出口位于基础框架上部,冷却水进入散热管时可通过进口、出口进入喷淋管中,对基础框架自下而上进行散热的同时对混凝土层进行表面热水养护;3)确定测温点,并安装测温装置:在基础框架顶部浇筑面下0.05-0.1m处、底部浇筑面上1-2m处、基础框架中部分别设置测温点,基础框架中部的相邻测温点之间间隔2-3m,分别在测温点安装测温管进行温度采集;本专利技术步骤3)中设定了若干个测温点,并在测温点安装测温管进行温度检测,其中基础框架顶部浇筑面下0.05-0.1m处的测温管可检测混凝土层上层温度,基础框架中部的测温管可检测混凝土层中部温度,底部浇筑面上1-2m处的测温管可检测混凝土层底部温度;在养护过程中,操作人员可根据测温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来控制冷却水的流量流速,从而实现混凝土层的温度控制;4)进行抗裂混凝土浇筑:取抗裂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浇筑2-3层抗裂混凝土后,在抗裂混凝土表面涂覆一层补强材料,并进行振捣,振捣结束后再浇筑抗裂混凝土,再涂覆补强材料,重复步骤直至浇筑结束,形成混凝土层,再进行混凝土层表面压光收面,直至混凝土层终凝后开始养护;5)养护:采用热循环保温保湿法进行养护,养护时控制蓄水池内的冷却水从散热管进口进入散热管,在散热管内自下而上流动至散热管出口,并流至喷淋管中喷淋,进行混凝土层的表面热水养护;本专利技术在步骤2)中铺设了散热管,养护时冷却水可从蓄水池进入流至散热管的进口,散热管呈S型结构,冷却水依次散热管的进口、散热管出口回到蓄水池,冷却水在大面积混凝土内部传热后用抽水泵抽取至喷淋管中,进行混凝土层的表面热水养护,该过程中可通过控制冷却水的流量流速来控制混凝土层的内外温差,极大程度的避免裂缝产生;6)养护7-10d后,当浇筑的混凝土层上层温度与中部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20℃时停止养护,拆除模板,完成操作。较优化的方案,步骤4)中,所述抗裂混凝土包括以下制备步骤:A.将尿素溶于甲醛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至8-9,在70-75℃恒温水浴下搅拌反应1-2h,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A;本专利技术步骤A中采用尿素、三乙醇胺、甲醛溶液作为原料,制备得到物料A,即为脲醛树脂预聚体水溶液;B.取浓度为0.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调节pH至中性,得到溶液B;取环氧树脂、正丁基缩水甘油醚,搅拌20-30min,再加入溶液B,继续搅拌10-15min,在50-55℃水浴下乳化反应40min;再加入稀硫酸溶液,缓慢调节pH至2-3,继续反应4-4.5h,清洗,抽滤烘干,得到物料C;本专利技术将脲醛树脂预聚体溶解在环氧树脂、表面活性剂(正丁基缩水甘油醚)的混合液中,在机械搅拌和表面活性剂界面作用下囊芯环氧树脂分散成乳化液滴,同时在催化作用下,脲醛树脂预聚体缩聚反应形成交联网状结构的水溶性预聚物,预聚物逐渐沉积到囊芯液滴表面形成囊壁,随着预聚物在囊芯表面不断沉积与聚合,囊壁逐渐致密并包覆成微胶囊,形成自修复微胶囊(物料C);C.取再生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天然骨料、拌合水、减水剂、固化剂和物料C,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所述抗裂混凝土。本专利技术步骤C中在水泥中添加固化剂,在混凝土出现裂纹时可进行自修复,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同时避免降低裂缝的产生。较优化的方案,步骤4)中,每层抗裂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0-800mm,每层补强材料的厚度为50-100mm。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抗裂混凝土,其中以环氧树脂、正丁基缩水甘油醚混合液为囊芯,以脲醛树脂固化物为囊壁,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自修复微胶囊(即物料C),当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纹时,自修复微胶囊可在裂纹尖端应力作用下破裂释放出囊芯,被释放的囊芯能够通过微裂纹表面的毛细虹吸作用流动至裂纹面,与水泥基体上的固化剂接触发生聚合反应,对裂缝进行修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较优化的方案,所述补强材料制备步骤为:取硫铝酸盐水泥、粉煤灰、硅粉、细骨料、粗骨料和减水剂,混合搅拌均匀,制得补强材料。本专利技术中还添加了补强材料,在混凝土浇筑时,通过浇筑两层抗裂混凝土,再涂覆一层补强材料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在基础承台上铺混凝土垫层;/n2)在混凝土垫层上搭设基础框架,并进行散热管、蓄水池和喷淋管的安装;/n3)确定测温点,并安装测温装置;/n4)进行抗裂混凝土浇筑;/n5)养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基础承台上铺混凝土垫层;
2)在混凝土垫层上搭设基础框架,并进行散热管、蓄水池和喷淋管的安装;
3)确定测温点,并安装测温装置;
4)进行抗裂混凝土浇筑;
5)养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基础承台上铺混凝土垫层:准备基础承台,对基础承台进行清理,并在基础承台表面铺设混凝土垫层,振捣平整后进行养护;
2)混凝土垫层凝固后,在混凝土垫层表面涂覆一层补强材料,再在补强材料上竖直铺设钢筋笼,在钢筋笼外表面四周包覆模板,形成基础框架;在基础框架内竖直排列若干个散热管,散热管采用铁丝绑牢,再在基础框架上设置蓄水池和喷淋管,每个散热管的进口、出口分别位于基础框架下部、上部,每个散热管的进口露出模板与蓄水池连通,每个散热管的出口露出模板与喷淋管连通;
3)确定测温点,并安装测温装置:在基础框架顶部浇筑面下0.05-0.1m处、底部浇筑面上1-2m处、基础框架中部分别设置测温点,基础框架中部的相邻测温点之间间隔2-3m,分别在测温点安装测温管进行温度采集;
4)进行抗裂混凝土浇筑:取抗裂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浇筑2-3层抗裂混凝土后,在抗裂混凝土表面涂覆一层补强材料,并进行振捣,振捣结束后再浇筑抗裂混凝土,再涂覆补强材料,重复步骤直至浇筑结束,形成混凝土层,再进行混凝土层表面压光收面,直至混凝土层终凝后开始养护;
5)养护:采用热循环保温保湿法进行养护,养护时控制蓄水池内的冷却水从散热管进口进入散热管,在散热管内自下而上流动至散热管出口,并流至喷淋管中喷淋,进行混凝土层的表面热水养护;
6)养护7-10d后,当浇筑的混凝土层上层温度与中部温度之间的温差小于20℃时停止养护,拆除模板,完成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导致裂缝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抗裂混凝土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A.将尿素溶于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培琪贺楚衡倪桂军唐仕尧唐雪平冯瑾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衡洲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