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69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轮,包括叶轮支架、至少两个大叶片和至少两个小叶片,所述叶轮还包括旋转体,所述大叶片和小叶片固定在所述叶轮支架一侧,所述旋转体设置在所述叶轮支架的另一个侧;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叶轮支架为一体结构。由于大叶片和小叶片安装在叶轮支架的一端,工作时,液体沿叶轮支架的端面侧向外排液,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稳流环对液流产生的阻力,从而保证进液和出液的流路的畅通,因而可提高叶轮的排液效率,同时减小了液流冲击产生的噪音。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大叶片和小叶片为弧形叶片,通过控制叶轮的进液角和出液角的大小,可提高该叶轮的排液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制 冷系统中的液体排出装置中的叶轮
技术介绍
在制冷系统工作过程中,如空调机工作运转时,由于热交换器对 空气的冷却作用,致使在热交换器的表面生成大量的冷凝液,当冷凝 液聚集到一定的程度时,会滴落到热交换器下方的液槽中,因此在接 液盘内需要安装液体排出装置将冷凝液排出到室外。在实际应用中,要求液体排出装置需要具有较高的排液效率和较 大的扬程,并且由于使用环境对噪音的严格要求,因而需要将液体排 出装置的工作噪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音污染。安装在液体排出装置内部的叶轮是最重要的部件之 一 ,叶轮的结 构可直接影响液体排出装置的排液效率的高低,并且会影响液体排出 装置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的大小。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叶轮的主视图;图2为图 1中的叶轮的俯-见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现有技术中的叶轮包括稳流环10、大叶 片20、位于相邻大叶片20间的小叶片30和轴套40。稳流环10为环 状结构,大叶片20和小叶片30为直板结构,大叶片20的长度大于 小叶片30的长度。大叶片20和小叶片30以轴套40的轴心呈放射状 分布,且大叶片20与小叶片30均匀间隔布置,大叶片20的内边缘 与轴套40的外壁连接,大叶片20的外边缘与稳流环10的内壁连接, 小叶片30的外边缘与稳流环10连接,小叶片30的内边缘与轴套40 保持一定距离。可以看出,大叶片20和小叶片30外边缘连接有稳流环10,因 而在该叶4仑的进液和出液的流通^各径上存在折弯,稳流环10的环状内 壁会阻碍液流向外排出,导致排液的流动阻力大,从而降低该叶轮的排液效率,且液流冲击稳流环10的环形内壁,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并且,如图2所示,大叶片20和小叶片30的采用直板式结构, 在大叶片20的内边缘与轴套40的连接处,大叶片20与轴套40在该 连接处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90° ,也就是进液角为90。。在大叶片 20的外边缘与稳流环10的连接处,大叶片20与稳流环10在该连接 处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90° ,也就是出液角为90° 。由于进液角和出 液角均为90° ,因而,当液进入该叶4仑时会直4妾沖击到轴套40的外 壁,进而产生环流,导致进液时能量损失大,因而降低该叶轮的排液 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叶轮, 该叶轮排液效率高,且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小。本技术提供的叶轮包括叶轮支架、至少两个大叶片和至少两 个小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还包括旋转体,所述大叶片和小叶 片固定在所述叶轮支架一侧,所述旋转体设置在所述叶轮支架的另一 个侧;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叶轮支架为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万走转体内包裹有》兹钢。优选地,所述叶轮支架为圆盘结构;所述叶轮支架在固定有所述 大叶片和小叶片的 一侧设有凸环,所述大叶片和小叶片为弧形叶片,所述大叶片的内边缘交汇于所述凸环的外圓面,所述大叶片和小叶片与所述叶轮支架垂直且均匀间隔布置。优选地,所述叶轮支架和旋转体设置有沿其轴心贯穿的通孔。优选地,所述叶轮支架、大叶片和小叶片为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大叶片上靠近所述凸环的位置具有沿该凸环轴向延伸的导流叶片,该导流叶片与所述凸环的外圆面相切并连接,且与所述大叶片的主体为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大叶片在交汇处的切线方向与所述凸环在该交汇处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5°~20°。优选地,所述大叶片外边缘的切线方向与所述叶轮支架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30° ~ 70。。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5°~20°;所述大叶片外边缘的切线方向与所述 叶4仑支架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30° ~ 70°。与现有技术的叶轮相比,在本技术提供的叶轮包括叶轮支架 以及固定在该叶轮支架上的大叶片和小叶片,由于大叶片和小叶片安 装在叶轮支架的一端,工作时,液体沿叶轮支架的端面侧向排出,避 免现有技术中的稳流环对液流产生的阻力,从而保证进液和出液的流 路的畅通,因而提高叶轮的排液效率,同时减小了液流冲击产生的噪 音。此外,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由于大叶片和小叶片为弧 形叶片,通过控制大叶片和小叶片的弧度大小,可以选择合适的进液 角和出液角,从而减少该叶轮在进液时的能量损失,因而提高了叶轮 的排液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叶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叶轮的俯;魄图3为本技术所述叶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4为图3中的叶轮的剖视图5为本技术所述叶轮中的叶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 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技术所述叶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 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叶轮的剖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叶轮包括叶轮支架1、大叶 片2、小叶片3和旋转体6。大叶片2和小叶片3固定在叶轮支架1 的一侧,旋转体6设置在叶轮支架1的另一侧,旋转体6与叶轮支架 1为一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体6为圓柱体结构,旋转体6内包裹有^f兹钢 7。叶轮支架1为圆盘结构,大叶片2和小叶片3为垂至于叶轮支架1 的弧形叶片,大叶片2和小叶片3均沿同一方向弯曲,且其弯曲方向 与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叶轮支架l在固定有大叶片2和小叶片3的 一侧的中心位置,具有垂直于叶轮支架1且向下伸出的凸环4,大叶 片2的内边缘交汇于该凸环4的外圓面,且沿该凸环4向外渐开延伸。 大叶片2和小叶片3的外边缘靠近叶轮支架1的外边沿,小叶片3弧 线长度小于大叶片2的弧线长度,大叶片2和小叶片3的外边缘与叶 轮支架l的外边沿平齐,小叶片3的弧线长度为大叶片2的弧线长度 的一半左右,当然,大叶片2和小叶片3的长度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 行调整。在大叶片2上靠近凸环4的位置具有沿凸环4轴向方向下延伸的 导流叶片5 (图3所示),该导流叶片5与大叶片2为一体结构,且与 大叶片2的主体之间采用弧形过渡。导流叶片5的下边缘与凸环4的 下端面大致平齐,可根据排液深度的需要,确定导流叶片5在凸环4 轴向方向的延伸长度。导流叶片5具有导流作用,可将液引至大叶片 2的主体部,可提高该叶轮排液深度,并且可提高叶轮的排液效率。如图4所示,旋转体6和叶轮支架1的轴线方向具有轴孔8,该 轴孔8与凸环4的内孔贯通,形成通孔,用于安装该叶轮的固定轴, 并且,在轴孔8的两端开设两个环形凹槽9,可在该环形凹槽9内安 装轴承。采用这种结构的叶轮,可以通过在上述轴孔8内安装固定轴, 进而将叶轮固定在液体排出装置的泵室内,使得该叶轮运行可靠。另外,叶轮支架1、大叶片2、小叶片3可以制成一体结构,可以采用注塑的方法或其他加工方法加工成形,而且》兹钢7包裹在i走转体6内,结构简单,产品可以小型化。参考图5,图5为本技术所述叶轮中的叶片的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叶轮具有四个大叶片2和四个小 叶片3 (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数量的大叶片2和小叶片3),大叶片2 的宽度略大于小叶片3的宽度,大叶片2均匀布置在叶轮支架1上, 小叶片3均匀布置在大叶片2之间,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叶轮转动时 的动平衡,提高叶轮的排液效率。大叶片2在与凸环4交汇处的切线方向与凸环4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叶轮,包括叶轮支架、至少两个大叶片和至少两个小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还包括旋转体,所述大叶片和小叶片固定在所述叶轮支架一侧,所述旋转体设置在所述叶轮支架的另一个侧;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叶轮支架为一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剑锋冯旭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