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二次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66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二次脱模机构,采用一次脱模两次顶料动作来实现脱模,第一次脱模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一起往上动作,第二次第二顶杆再往上,从而使汽车内饰件与第一顶杆完全分离,故结构简单、可靠性,能避免凸起被撕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二次脱模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讲是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二次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有一款汽车内饰件,包括内饰件,在内饰件的底面设有一凸起。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开模时,采用常规的顶杆脱模,会造成凸起的筋位包在顶杆上,较难实现机械手取件,无法达到全自动无人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脱模两次顶料动作来实现脱模、且结构简单、可靠性,实现机械手取件,达到全自动无人化的目的的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二次脱模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二次脱模机构,包括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第三顶针板、底板和多根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第三顶针板自上而下依次位于底板上,每根第一顶杆的底端穿过第二顶针板的孔并轴向限位在第二顶针板、第三顶针板之间,顶端穿过第一顶针板和B板,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二顶杆、底座、滑动座、定位套、定位杆和固定板;所述第二顶杆穿过第一顶针板的孔并轴向限位在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之间;所述定位套的底部通过底座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定位套的顶部滑动连接在第二顶针板和第三顶针板对应的第一通孔内,所述定位套的侧壁设有两条沿圆周对称的从中部延伸到底部的长槽;所述滑动座的侧面设有两个凸起,所述两个凸起分别一一活动嵌入在两条长槽内,所述滑动座的本体活动嵌入在定位套的孔内,所述定位杆的底部与滑动座的顶部设有锁紧结构;在滑动座位于定位套内时锁紧结构锁紧,所述定位杆的底部与滑动座的顶部锁紧并轴向限位,在滑动座的顶部伸出定位套时锁紧结构打开,所述定位杆的底部与滑动座的顶部轴向分离;所述定位杆的顶部通过固定板固定在第一顶针板上;合模状态,所述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第三顶针板、底板自上而下叠加在一起,多根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顶部与成型后的汽车内饰件的底面相贴;所述滑动座位于定位套的底部,所述定位杆的底部和滑动座的顶部均位于定位套内,所述定位杆的底部和滑动座的顶部通过锁紧结构锁紧;所述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第三顶针板固定在一起;开模第一步,所述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第三顶针板同步向上移动距离D1,并带动滑动座和定位杆往上,直到滑动座的两个凸起的顶部与长槽的顶端相抵;此时所述定位杆的底部和滑动座的顶部的锁紧结构完全伸出定位套外;多根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顶部已经将汽车内饰件往上顶出B板;开模第二步,第一顶针板向上移动距离D2,带动定位杆向上移动,从而使定位杆的底部和滑动座的顶部分离,同时带动第二顶杆向上距离D2,使多根第一顶杆的顶部与汽车内饰件分离,完成脱模;开模到合模,第一顶针板向下移动D2,带动定位杆和第二顶杆向下移动;定位杆向下使定位杆的底部和滑动座的顶部的锁紧结构锁紧,继续往下直到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第三顶针板、底板自上而下叠加在一起,此时所述滑动座位于定位套的底部,所述定位杆的底部和滑动座的顶部通过锁紧结构锁紧。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在滑动座内孔顶部的第一凸环、第一环形槽和设在定位杆底部的第二凸环、第二环形槽;在锁紧状态,所述第二凸环嵌入在第一环形槽内,所述第一凸环嵌入到第二环形槽内;在打开状态,所述定位杆向上,所述定位套静止,所述第二凸环径向挤压并穿过第一凸环。所述第二凸环的顶部外边缘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凸环的底部边缘设有第二斜面。所述两个凸起位于第三顶针板底部的凹孔内且用螺栓固定。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工作时,开模第一步,所述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第三顶针板同步向上移动距离D1,并带动滑动座和定位杆往上,直到滑动座的两个凸起的顶部与长槽的顶端相抵;此时所述定位杆的底部和滑动座的顶部的锁紧结构完全伸出定位套外;多根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顶部已经将汽车内饰件往上顶出B板;开模第二步,第一顶针板向上移动距离D2,带动定位杆向上移动,从而使定位杆的底部和滑动座的顶部分离,同时带动第二顶杆向上距离D2,使多根第一顶杆的顶部与汽车内饰件分离,完成脱模;也就是采用一次脱模两次顶料动作来实现脱模,第一次脱模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一起往上动作,第二次脱模第二顶杆再往上,从而使汽车内饰件与第一顶杆完全分离,故结构简单、可靠性好,实现机械手取件,达到全自动无人化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锁紧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锁紧结构打开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开模第一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开模第二步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第一顶针板,2、第二顶针板,3、第三顶针板,4、底板,5、第一顶杆,6、第二顶杆,7、底座,8、滑动座、8.1、凸起,8.2、第一凸环,8.3、第一环形槽,9、定位套,10、定位杆,10.1、第二凸环,11、固定板,101、汽车内饰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二次脱模机构,包括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底板4和多根第一顶杆5,所述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自上而下依次位于底板4上,每根第一顶杆5的底端穿过第二顶针板2的孔并轴向限位在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之间,顶端穿过第一顶针板1和B板,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二次脱模机构,它还包括第二顶杆6、底座7、滑动座8、定位套9、定位杆10和固定板11。所述第二顶杆6穿过第一顶针板1的孔并轴向限位在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之间;所述定位套9的底部通过底座7固定在底板4上,所述定位套9的顶部滑动连接在第二顶针板2和第三顶针板3对应的第一通孔内,所述定位套9的侧壁设有两条沿圆周对称的从中部延伸到底部的长槽9.1;所述滑动座8的侧面设有两个凸起8.1,所述两个凸起8.1分别一一活动嵌入在两条长槽9.1内,所述滑动座8的本体活动嵌入在定位套9的孔内,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与滑动座8的顶部设有锁紧结构;在滑动座8位于定位套9内时锁紧结构锁紧,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与滑动座8的顶部锁紧并轴向限位,在滑动座8的顶部伸出定位套9时锁紧结构打开,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与滑动座8的顶部轴向分离;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在滑动座8内孔顶部的第一凸环8.2、第一环形槽8.3和设在定位杆10底部的第二凸环10.1、第二环形槽10.2;在锁紧状态,所述第二凸环10.1嵌入在第一环形槽8.3内,所述第一凸环8.2嵌入到第二环形槽10.2内;在打开状态,所述定位杆10向上,所述定位套9静止,所述第二凸环10.1径向挤压并穿过第一凸环8.2。所述第二凸环10.1的顶部外边缘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凸环8.2的底部边缘设有第二斜面。所述两个凸起8.1位于第三顶针板3底部的凹孔内且用螺栓固定。所述定位杆10的顶部通过固定板11固定在第一顶针板1上;如图4所示,合模状态,所述第一顶针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二次脱模机构,包括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底板(4)和多根第一顶杆(5),/n所述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自上而下依次位于底板(4)上,每根第一顶杆(5)的底端穿过第二顶针板(2)的孔并轴向限位在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之间,顶端穿过第一顶针板(1)和B板,/n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二顶杆(6)、底座(7)、滑动座(8)、定位套(9)、定位杆(10)和固定板(11);/n所述第二顶杆(6)穿过第一顶针板(1)的孔并轴向限位在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之间;/n所述定位套(9)的底部通过底座(7)固定在底板(4)上,所述定位套(9)的顶部滑动连接在第二顶针板(2)和第三顶针板(3)对应的第一通孔内,所述定位套(9)的侧壁设有两条沿圆周对称的从中部延伸到底部的长槽(9.1);/n所述滑动座(8)的侧面设有两个凸起(8.1),所述两个凸起(8.1)分别一一活动嵌入在两条长槽(9.1)内,所述滑动座(8)的本体活动嵌入在定位套(9)的孔内,/n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与滑动座(8)的顶部设有锁紧结构;在滑动座(8)位于定位套(9)内时锁紧结构锁紧,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与滑动座(8)的顶部锁紧并轴向限位,在滑动座(8)的顶部伸出定位套(9)时锁紧结构打开,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与滑动座(8)的顶部轴向分离;/n所述定位杆(10)的顶部通过固定板(11)固定在第一顶针板(1)上;/n合模状态,所述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底板(4)自上而下叠加在一起,多根第一顶杆(5)和第二顶杆(6)的顶部与成型后的汽车内饰件(101)的底面相贴;所述滑动座(8)位于定位套(9)的底部,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和滑动座(8)的顶部均位于定位套(9)内,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和滑动座(8)的顶部通过锁紧结构锁紧;所述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固定在一起;/n开模第一步,所述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同步向上移动距离D1,并带动滑动座(8)和定位杆(10)往上,直到滑动座(8)的两个凸起(8.1)的顶部与长槽(9.1)的顶端相抵;此时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和滑动座(8)的顶部的锁紧结构完全伸出定位套(9)外;多根第一顶杆(5)和第二顶杆(6)的顶部已经将汽车内饰件(101)往上顶出B板;/n开模第二步,第一顶针板(1)向上移动距离D2,带动定位杆(10)向上移动,锁紧结构打开,从而使定位杆(10)的底部和滑动座(8)的顶部分离,同时带动第二顶杆(6)向上距离D2,使多根第一顶杆(5)的顶部与汽车内饰件(101)分离,完成脱模;/n开模到合模,第一顶针板(1)向下移动D2,带动定位杆(10)和第二顶杆(6)向下移动;定位杆(10)向下使定位杆(10)的底部和滑动座(8)的顶部的锁紧结构锁紧,继续往下直到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底板(4)自上而下叠加在一起,此时所述滑动座(8)位于定位套(9)的底部,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和滑动座(8)的顶部通过锁紧结构锁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件注塑模具的二次脱模机构,包括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底板(4)和多根第一顶杆(5),
所述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自上而下依次位于底板(4)上,每根第一顶杆(5)的底端穿过第二顶针板(2)的孔并轴向限位在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之间,顶端穿过第一顶针板(1)和B板,
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二顶杆(6)、底座(7)、滑动座(8)、定位套(9)、定位杆(10)和固定板(11);
所述第二顶杆(6)穿过第一顶针板(1)的孔并轴向限位在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之间;
所述定位套(9)的底部通过底座(7)固定在底板(4)上,所述定位套(9)的顶部滑动连接在第二顶针板(2)和第三顶针板(3)对应的第一通孔内,所述定位套(9)的侧壁设有两条沿圆周对称的从中部延伸到底部的长槽(9.1);
所述滑动座(8)的侧面设有两个凸起(8.1),所述两个凸起(8.1)分别一一活动嵌入在两条长槽(9.1)内,所述滑动座(8)的本体活动嵌入在定位套(9)的孔内,
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与滑动座(8)的顶部设有锁紧结构;在滑动座(8)位于定位套(9)内时锁紧结构锁紧,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与滑动座(8)的顶部锁紧并轴向限位,在滑动座(8)的顶部伸出定位套(9)时锁紧结构打开,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与滑动座(8)的顶部轴向分离;
所述定位杆(10)的顶部通过固定板(11)固定在第一顶针板(1)上;
合模状态,所述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底板(4)自上而下叠加在一起,多根第一顶杆(5)和第二顶杆(6)的顶部与成型后的汽车内饰件(101)的底面相贴;所述滑动座(8)位于定位套(9)的底部,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和滑动座(8)的顶部均位于定位套(9)内,所述定位杆(10)的底部和滑动座(8)的顶部通过锁紧结构锁紧;所述第一顶针板(1)、第二顶针板(2)、第三顶针板(3)固定在一起;
开模第一步,所述第一顶针板(1)、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永杰叶宗明李飞达胡迪王一栋郭文跃薛赛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