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透水路面的地道引道纵向雨水收集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593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地道引道纵向雨水收集口,该雨水收集口设置在地道的引道上,包括雨水井和安装在雨水井上的雨水篦子;所述雨水井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包括雨水井本体,雨水井本体靠近透水路面的侧壁中部靠上位置设有透水带,透水带上均布设有透水孔,对应透水孔位置透水路面的下方设有碎石滤层,碎石滤网与透水路面的透水层之间设有透水土工布;雨水井本体内设有中隔墙,所述中隔墙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流墙和竖直隔墙,在雨水井底部设有过水通道;对应过水通道位置所述雨水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外界排水管连接的排水管口;在透水孔的下部雨水井内放置有滤油截污挂篮。该雨水收集口具有截污、沉砂、去油、防臭功能,且便于维修疏通等优点。

Longitudinal rainwater collector of tunnel approach based on permeable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透水路面的地道引道纵向雨水收集口
本技术属于地道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地道引道纵向雨水收集口。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正在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目的是要恢复城市对雨水的调蓄能力,达到雨时能蓄积雨水,旱时能渗透释放蓄水,以缓解城市雨时内涝、旱时缺水的问题。已有的海绵城市技术有透水性路面、生态草沟、下渗砂石管槽、城市湿地、地下PP蓄水模块、地下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等等。地道是城市建设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地道设计时,为满足海绵城市理念的要求,将地道的路面设计透水路面,同时在地道引道上配装雨水井,用于收集雨水,鉴于地道雨水口的特殊功能需求,传统雨水口不能够满足上述透水路面的地道的雨水收集的功能。为此,本技术设计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地道引道纵向雨水收集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防臭为一体的适用于透水路面的地道引道纵向雨水收集口,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地道引道纵向雨水收集口,该雨水收集口设置在地道的引道上,主要包括雨水井和安装在雨水井上的雨水篦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包括雨水井本体,所述雨水井本体靠近透水路面的侧壁中部靠上位置设有透水带,所述透水带上均布设有透水孔,对应透水孔位置透水路面的下方设有碎石滤层,所述碎石滤网与透水路面的透水层之间设有透水土工布;所述雨水井本体内设有中隔墙,所述中隔墙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流墙和竖直隔墙,所述导流墙的上端部与透水孔对侧雨水井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在雨水井底部的沉沙空间内所述竖直隔墙的下端面与雨水井本体的底部之间设有过水通道;对应过水通道位置所述雨水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外界排水管连接的排水管口;所述排水管口的下边缘略高于过水通道的上边缘;在透水孔的下部所述竖直隔墙的内侧面和竖直隔墙的上端部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上放置有截污挂篮,所述截污挂篮上铺装有滤油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截污防油挂篮的上方所述竖直隔墙的上设有溢流孔,在靠近排水管口侧所述溢流孔的上边缘铰接安装有重力溢流板。这样水位上升至溢流孔,水的压力会冲开重力溢流挡板,雨水从溢流孔直接排走,这样加大了排水量,有效改善了雨水井的排水能力。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技术效果:由于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和传统的雨水井相比更适用于具有透水路面的地道的雨水收集,该雨水口具有截污、沉砂、去油、防臭功能,且便于维修疏通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雨水井;1-1、雨水井本体;1-2、透水带;1-3、透水孔;1-4、中隔墙;1-5、导流墙;1-6、竖直隔墙;1-60、溢流孔;1-7、沉沙空间;1-8、过水通道;1-9、排水管口;1-10、限位台;2、雨水篦子;3、碎石滤层;4、截污挂篮;5、重力溢流板;6、透水路面;6-1、透水土工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下面结合相关附图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地道引道纵向雨水收集口,该雨水收集口设置在地道的引道上,主要包括雨水井1和安装在雨水井上的雨水篦子2;所述雨水井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包括雨水井本体1-1,所述雨水井本体靠近透水路面的侧壁中部靠上位置设有透水带1-2,所述透水带上均布设有透水孔1-3,对应透水孔位置透水路面的下方设有碎石滤层3,上述碎石滤层应当覆盖上述的所有透水带,所述碎石滤网与透水路面6的透水层之间设有透水土工布6-1;这样透水路面的雨水经过横坡透过土工布可排入雨水井内;所述雨水井本体1内设有中隔墙1-4,所述中隔墙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流墙1-5和竖直隔墙1-6,所述导流墙的上端部与透水孔对侧雨水井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在雨水井底部的沉沙空间1-7内所述竖直隔墙的下端面与雨水井本体的底部之间设有过水通道1-8;对应过水通道位置所述雨水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外界排水管连接的排水管口1-9;所述排水管口的下边缘略高于过水通道的上边缘,雨水井内水位一直在中隔墙的上方,形成很好的水封效果,防治雨水管臭气上升,利于实现水封;在透水孔的下部所述竖直隔墙的内侧面和竖直隔墙的上端部设有限位台1-10,所述限位台上放置有截污挂篮4,截污挂篮上部设有挂装沿,挂装沿与限位台配合,实现截污挂篮的稳定;所述截污挂篮采用锥形结构,利于后期清理;所述截污挂篮上铺装有滤油布,所述的滤油布属于公知产品,能吸附油脂,能透水不透油,雨水径流中的油脂均可被有效吸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截污防油挂篮的上方所述竖直隔墙的上设有溢流孔1-60,在靠近排水管口侧所述溢流孔的上边缘铰接安装有重力溢流板5。这样水位上升至溢流孔,水的压力会冲开重力溢流挡板,雨水从溢流孔直接排走,这样加大了排水量,有效改善了雨水井的排水能力。本技术工作原理:小雨时,地道路面雨水通过透水路面排入雨水井,经过截污滤油挂篮处理后,井内水位逐渐升高,当升高到出水管高程时,雨水排出。此过程因为中隔墙的存在,沉砂效果明显。而且因为中隔墙的存在,雨水井内水位一直在中隔墙的上方,形成很好的水封效果,防治雨水管臭气上升。大雨时,地道路面雨水连同路面径流雨水排入雨水井,初期雨水经截污滤油挂篮处理,污染物被大量截留。当后期雨量大时,截污挂篮过流量有限,水位上升至溢流孔,水头的压力会冲开重力挡板,雨水溢流排走,提高的排水量。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和传统的雨水井相比更适用于具有透水路面的地道的雨水收集,该雨水收集口具有截污、沉砂、去油、防臭功能,且便于维修疏通等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地道引道纵向雨水收集口,该雨水收集口设置在地道的引道上,主要包括雨水井和安装在雨水井上的雨水篦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包括雨水井本体,所述雨水井本体靠近透水路面的侧壁中部靠上位置设有透水带,所述透水带上均布设有透水孔,对应透水孔位置透水路面的下方设有碎石滤层,所述碎石滤层与透水路面的透水层之间设有透水土工布;所述雨水井本体内设有中隔墙,所述中隔墙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流墙和竖直隔墙,所述导流墙的上端部与透水孔对侧雨水井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在雨水井底部的沉沙空间内所述竖直隔墙的下端面与雨水井本体的底部之间设有过水通道;对应过水通道位置所述雨水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外界排水管连接的排水管口;所述排水管口的下边缘略高于过水通道的上边缘;在透水孔的下部所述竖直隔墙的内侧面和竖直隔墙的上端部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上放置有截污挂篮,所述截污挂篮上铺装有滤油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透水路面的地道引道纵向雨水收集口,该雨水收集口设置在地道的引道上,主要包括雨水井和安装在雨水井上的雨水篦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包括雨水井本体,所述雨水井本体靠近透水路面的侧壁中部靠上位置设有透水带,所述透水带上均布设有透水孔,对应透水孔位置透水路面的下方设有碎石滤层,所述碎石滤层与透水路面的透水层之间设有透水土工布;所述雨水井本体内设有中隔墙,所述中隔墙包括倾斜设置的导流墙和竖直隔墙,所述导流墙的上端部与透水孔对侧雨水井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在雨水井底部的沉沙空间内所述竖直隔墙的下端面与雨水井本体的底部之间设有过水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王娜娜邢向东吴树洁张超王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