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49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排出口侧结露,并可使排出到排出口的空气具有均匀的流速而减少噪音的空调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空调机包括:排风扇;用于排出已被热交换的空气的排出口;将根据所述排风扇所形成的气流引导到所述排出口的排出通道;设在所述排出通道的空气导流部件,以使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气流均匀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机,尤其涉及可防止排出口附近结露并可减少噪音 的壁挂式空调机。
技术介绍
通常,空调机是在用制冷剂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而 形成闭合回路的制冷循环系统中,利用制冷剂发生气化或液化时的气化热和 液化热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装置。作为这种空调机的一种,分体式空调机包括设置在室外并具有压缩机和冷凝器等的室外机、和设置在室内并具有蒸发器等的室内机。分体式空调机又可分为立在地板上的立式空调机和附在室内墙壁上的壁 挂式空调机。现有的壁挂式空调机,特别是相框式空调机包括形成其外观并在侧面及 下面设有排出口的主体、开闭排出口并调节风向的导风叶片、安装在主体前 端并设有吸入口的面板框架、安装在面板框架上并以一侧边缘为旋转轴旋转 预定角度而开闭吸入口的前面板。并且,主体具有吸入室内空气的排风扇和设在排风扇的前方而降低被吸 入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热交换器。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的空调机的排气动作示意图。如图l所示,如上所述构成的空调机根据排风扇2的驱动使被吸入到主 体1内的室内空气经过热交换器(未示出)进行热交换后再通过形成在主体 1的侧面及下面的排出口 3、 4、 5排到室内。这时,随着排风扇2的旋转以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形成气流而通过排出 口 3、 4、 5排;改空气。但是,如上所述现有的空调机因以箭头方向形成气流而通过排出口 3、 4、 5排放空气,所以排出气流集中在排出口 3、 4、 5的一侧区域A、 B、 C,如 此因集中在排出口3、 4、 5的一侧区域A、 B、 C的排出气流而产生噪音。4并且,在下部排出口 5以图1的i方向流动的气流速度快,因此在气流相对弱的a部分会发生空调机外部空气再次流入到下部排出口 5的现象,这 是在下部排出口 5结露的原因之一。这样的问题同样也会发生在侧面排出口 3、 4。尤其,当为了加强导风叶片6的强度而设有加强肋7时,在因加强肋7 而导致气流被阻断的一侧7a发生再次吸入已排出的气流的可能性更大,所以 在加强肋临近部a经常会发生结露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 止排出口侧结露的空调机。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流速均匀而 减少噪音的空调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包括排风扇;用于排出被热交换 的空气的排出口;将根据所述排风扇所形成的气流引导到所述排出口的排出 通道;设在所述排出通道的空气导流部件,以使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气流 均匀分布。而且,所述排出口包括沿横向开口的下部排出口。所述空气导流部件以 预定角度倾斜地形成,以使向所述下部排出口的某一侧排出的一部分气流引 导到另一侧。而且,所述排出口包括沿纵向开口的侧面排出口。所述空气导流部件以 预定角度倾斜地形成,以用于防止排出气流集中于所述侧面排出口的上侧或下侧。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还包括用于开闭所述排出口且用于调节风向的导 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设有用于加强强度且以预定距离隔开的肋片部。所述 空气导流部件为了防止已排出的空气从所述肋片部的临近部再次流入而将所 述排出通道上的一部分气流引导到所述肋片部侧。而且,所述空气导流部件沿所述排风扇的旋转方向倾斜地设置。 而且,所述排出口包括与所述排风扇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的第一、 二排出口和与所述排风扇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的第三排出口 ,所述空气 导流部件设置在所述排风扇与所述第一至第三排出口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方面的空调机,包括形成有排出口并其内部设有热交换器的主体;设在所述主体内而提供强制排风力的排风扇;将根据 所述排风扇而形成的气流引导到所述排出口的一对导向部;以预定角度倾斜 地设在所述一对导向部内的空气导流部件,以用于维持所述排出口全区域内的均匀的气流分布。而且,所述排出口为形成在所述主体下部的下部排出口或形成在所述主 体侧面的侧面排出口。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还包括用于开闭所述排出口且用于调节风向的导 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设有用于加强强度且以预定距离隔开的肋片部。所述 空气导流部件为了防止已排出的空气从所述肋片部的临近部位再次流入而将 所述排出通道上的 一部分气流? 1导到所述肋片部侧。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因在排出口侧设置空气导流部件,从而 可防止在排出口及/或导风叶片上的结露现象。而且,因空气导流部件均匀地引导通过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风量,从而 可减少排出空气时产生的噪音。而且,设置在侧面排出口侧的空气导流部件防止通过侧面排出口排出的 气流向上部排出,从而可提高使用者的体感制冷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空调机的排气动作的示意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外观立体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分解立体图4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排气动作的示意图5中(a)为在图1的根据现有技术的空调机的①、②、③、④点测定 的风量的表,(b)为在图4的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①、 ②、③、④点测定的风量的表;图6为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和根据现有技术的空调机的 风量及噪音进行比较的图表。主要符号说明IO为主体,11、 12、 13为排出口, 16为吸入口, 17、 18、 19为排出通道,17a、 17b为第一导向部,18a、 18b为第二导向部,19a、 19b为第三导向部,21为排风扇,30为热交换器,50为导风叶片,53为肋片部, 71、 72、 73为空气导流部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空调机。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外观立体图,图3为根 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的分解立体图。参照图2和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机包括主体10和 开闭面板40。其中,所述主体10内部具有排风装置20和热交换器30,其边 缘侧具有排出口 11、 12、 13,其前端具有吸入口 16;而所述开闭面板40设 在主体10前端,以用于开闭吸入口 16。主体10包括形成后面的后面板10a;与后面*反10a结合的前面板10b, 以用于在主体10内部形成用来布置排风装置20和热交换器30的空间。在前面板10b和后面板10a结合而构成的主体10的两侧形成侧面排出口11、 12,该侧面排出口 11、 12包括形成在图3的图面右侧的第一排出口 11 和形成在图面左侧的第二排出口 12,并以纵向延长而形成。并且,在主体10 的下部以横向延长而形成作为下部排出口的第三排出口 13。分别开闭排出口 11、 12、 13并用于调节排出气流的风向的导风叶片50 分别可旋转地结合于第一至第三排出口 11、 12、 13上。导风叶片50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不工作时封闭排出口 11、 12、 13来防止 灰尘等异物进到空调机内部,并且在空调机工作时旋转而开放排出口 11、 12、13的同时根据使用者的选择进行旋转以调节风向。各导风叶片50包括用于开闭排出口 11、 12、 13的开闭部51;与开 闭部51以预定距离隔开的导向部52,以用于与开闭部51 —同引导排出气流; 为了保持各导风叶片50的强度而连接导向部52和开闭部51的多个肋片部 53。这时,各肋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风扇; 用于排出被热交换的空气的排出口; 将根据所述排风扇所形成的气流引导到所述排出口的排出通道; 设在所述排出通道的空气导流部件,以使通过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气流均匀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贤镐金晋伯牟珍勇丁五根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