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储能电池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10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储能电池线束,它涉及新能源储能电池技术领域。两个所述的卡扣分别安装在插头的左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插头的正面设置有方形空槽,插头的右侧侧面设置有两个插孔,所述的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安装在方形空槽的内部左侧,且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高于方形空槽的底部,所述的间隔块安装在插头的内部,并位于正极连接片与负极连接片之间,两个所述的压紧装置分别安装在插头的右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正极线和负极线分别穿过两个插孔与正极连接片和负极连接片连接,它结构简单,在确保对正极线和负极线进行限位的同时,还能够确保正极线和负极线不会受到损伤,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

New energy storage battery har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储能电池线束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储能电池
,具体涉及新能源储能电池线束。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纯电动汽车(BladeElectricVehicles,BEV)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混合动力汽车(HybridElectricVehicle,HEV)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多种形式;随着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随着储能行业尤其是以锂离子电池为首的电化学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电池与电池之间需要使用连接线束进行连接,但是,传统的连接线束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出现松动,从而导致汽车行驶过程中出现异常,也能引起电池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储能电池线束,它结构简单,在确保对正极线和负极线进行限位的同时,还能够确保正极线和负极线不会受到损伤,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插头1、正极线2、负极线3、正极连接片4、负极连接片5、卡扣6、压紧装置7、间隔块8,两个所述的卡扣6分别安装在插头1的左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插头1的正面设置有方形空槽11,插头1的右侧侧面设置有两个插孔12,所述的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安装在方形空槽11的内部左侧,且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高于方形空槽11的底部,所述的间隔块8安装在插头1的内部,并位于正极连接片4与负极连接片5之间,两个所述的压紧装置7分别安装在插头1的右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正极线2和负极线3分别穿过两个插孔12与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连接。所述的压紧装置7包含压块71、连接柱72、限位板73、压板74、限位块75、弹簧76,压块71位于插头1的外部,连接柱72安装在压块71的正下方,并位于插头1的内部,限位板73安装在连接柱72的正下方,压板74安装在限位板73的正下方,弹簧76套在连接柱72上,并位于插头1内壁与限位板73之间,两个限位块75分别安装在压块71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插头1上下两侧与两个压紧装置7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空槽13,且空槽13的内径尺寸大于压块71的外径尺寸。所述的空槽13与两个限位块75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仿形凹槽,且仿形凹槽的内径尺寸与两个限位块75的外径尺寸相同。所述的间隔块8和压板74靠近正极线2和负极线3的一侧均设置有保护垫9。所述的正极线2与正极连接片4之间和负极线3与负极连接片5之间均使用焊接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它结构简单,在确保对正极线和负极线进行限位的同时,还能够确保正极线和负极线不会受到损伤,提高线束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对应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插头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间隔块8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对应图3中的A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中插孔12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空槽13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插头1、正极线2、负极线3、正极连接片4、负极连接片5、卡扣6、压紧装置7、间隔块8、方形空槽11、插孔12、压块71、连接柱72、限位板73、压板74、限位块75、弹簧76、空槽13、保护垫9。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插头1、正极线2、负极线3、正极连接片4、负极连接片5、卡扣6、压紧装置7、间隔块8,两个所述的卡扣6分别安装在插头1的左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插头1的正面设置有方形空槽11,插头1的右侧侧面设置有两个插孔12,所述的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安装在方形空槽11的内部左侧,且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高于方形空槽11的底部,所述的间隔块8安装在插头1的内部,并位于正极连接片4与负极连接片5之间,两个所述的压紧装置7分别安装在插头1的右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正极线2和负极线3分别穿过两个插孔12与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连接。所述的压紧装置7包含压块71、连接柱72、限位板73、压板74、限位块75、弹簧76,压块71位于插头1的外部,连接柱72安装在压块71的正下方,并位于插头1的内部,限位板73安装在连接柱72的正下方,压板74安装在限位板73的正下方,弹簧76套在连接柱72上,并位于插头1内壁与限位板73之间,两个限位块75分别安装在压块71的上部左右两侧。压紧装置7用于将正极线2和负极线3进行压紧,确保正极线2和负极线3在长时间使用后与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不会脱落。所述的插头1上下两侧与两个压紧装置7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空槽13,且空槽13的内径尺寸大于压块71的外径尺寸,方便压块71压入到插头1的内部。所述的空槽13与两个限位块75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仿形凹槽,且仿形凹槽的内径尺寸与两个限位块75的外径尺寸相同,在压块71压入到插头1的内部时,两个限位块75正好能够卡住仿形凹槽对压块71进行限位。所述的间隔块8和压板74靠近正极线2和负极线3的一侧均设置有保护垫9,压板74将正极线2和负极线3压向间隔块8时,保护垫9可以保护正极线2和负极线3不会受到损伤。所述的正极线2与正极连接片4之间和负极线3与负极连接片5之间均使用焊接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正极线2和负极线3通过插孔12插入插头1的内部,并与对应的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焊接连接,在通过压紧装置7对正极线2和负极线3进行压紧,确保正极线2和负极线3在长时间使用后与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不会脱落,插头1上下两侧与两个压紧装置7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空槽13,且空槽13的内径尺寸大于压块71的外径尺寸,方便压块71压入到插头1的内部,空槽13与两个限位块75相对应位置设置有仿形凹槽,且仿形凹槽的内径尺寸与两个限位块75的外径尺寸相同,在压块71压入到插头1的内部时,两个限位块75正好能够卡住仿形凹槽对压块71进行限位,间隔块8和压板74靠近正极线2和负极线3的一侧均设置有保护垫9,压板74将正极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能源储能电池线束,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插头(1)、正极线(2)、负极线(3)、正极连接片(4)、负极连接片(5)、卡扣(6)、压紧装置(7)、间隔块(8),两个所述的卡扣(6)分别安装在插头(1)的左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插头(1)的正面设置有方形空槽(11),插头(1)的右侧侧面设置有两个插孔(12),所述的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安装在方形空槽(11)的内部左侧,且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高于方形空槽(11)的底部,所述的间隔块(8)安装在插头(1)的内部,并位于正极连接片(4)与负极连接片(5)之间,两个所述的压紧装置(7)分别安装在插头(1)的右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正极线(2)和负极线(3)分别穿过两个插孔(12)与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储能电池线束,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插头(1)、正极线(2)、负极线(3)、正极连接片(4)、负极连接片(5)、卡扣(6)、压紧装置(7)、间隔块(8),两个所述的卡扣(6)分别安装在插头(1)的左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插头(1)的正面设置有方形空槽(11),插头(1)的右侧侧面设置有两个插孔(12),所述的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安装在方形空槽(11)的内部左侧,且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高于方形空槽(11)的底部,所述的间隔块(8)安装在插头(1)的内部,并位于正极连接片(4)与负极连接片(5)之间,两个所述的压紧装置(7)分别安装在插头(1)的右侧上下两端,所述的正极线(2)和负极线(3)分别穿过两个插孔(12)与正极连接片(4)和负极连接片(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储能电池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装置(7)包含压块(71)、连接柱(72)、限位板(73)、压板(74)、限位块(75)、弹簧(76),压块(71)位于插头(1)的外部,连接柱(72)安装在压块(71)的正下方,并位于插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鼎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