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2657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楼宇系统,包括本地管理终端、与本地管理终端通信连接的网络控制器和扩展模块,扩展模块设有第一模块通讯接口和第二模块通讯接口,第一模块通信接口连接网络控制器的第一协议接口,第一协议接口和第一模块协议接口是采用同种总线协议的硬件接口,第二模块通讯接口用于扩展模块与第一楼宇子系统通信连接,第一楼宇子系统是采用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楼宇子系统,该方案能将与第一通信协议相匹配的第一组态逻辑由网络控制器执行,网络控制器能够与扩展模块进行信息交互,还通过相应的模块协议接口建立与楼宇子系统的通信连接,从而能利用组态逻辑对楼宇子系统进行逻辑控制,实现硬件动态式扩展,提高楼宇系统的控制效率。

Build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楼宇系统
本技术涉及楼宇自动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楼宇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楼宇系统(IBMS)集成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楼控子系统的协同工作处理各个信息。楼宇自动化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子系统进行自动化监控。目前楼宇现场设备操作人员面临着各种子系统操作和调试,这些子系统采用通讯总线和协议尽不相同,在集成化过程中带来困难。在楼宇现场设备系统集成化过程中,通常会用到组态软件协助现场操作人员进行系统集成,传统的楼宇系统当中,只能基于原有的硬件框架上生成组态逻辑来对楼控子系统进行系统集成控制,然而,这种技术当在工程现场中需要接入新的楼控子系统时,往往需要对楼宇系统的硬件进行改造,才能实现对子系统进行控制,例如当楼宇系统构建完成以后,后续网络控制器出现接口不够用的情况,如需要16个IO口,但实际的网络控制器只有8个IO口,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开发模块和硬件,导致对楼宇系统进行逻辑控制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对楼宇系统进行逻辑控制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楼宇系统。一种楼宇系统,包括:用于管理楼宇系统的本地管理终端、与所述本地管理终端通信连接的网络控制器,以及扩展模块;其中,所述扩展模块设有第一模块通讯接口和第二模块通讯接口;所述第一模块协议接口,用于连接所述网络控制器的第一协议接口;所述第一协议接口和所述第一模块协议接口为采用同种总线协议的硬件接口;所述第二模块通讯接口,用于所述扩展模块与第一楼宇子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楼宇子系统为采用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楼宇子系统;其中,所述本地管理终端将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相匹配的第一组态逻辑发送至所述网络控制器,所述网络控制器运行所述第一组态逻辑,对连接所述扩展模块的所述第一楼宇子系统进行逻辑控制。上述楼宇系统,包括本地管理终端、网络控制器和扩展模块,该本地管理终端与网络控制器通信连接,扩展模块设有第一模块通讯接口和第二模块通讯接口,第一模块通信接口连接网络控制器的第一协议接口,该第一协议接口和第一模块协议接口是采用同种总线协议的硬件接口,第二模块通讯接口则用于扩展模块与第一楼宇子系统进行通信连接,该第一楼宇子系统是采用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楼宇子系统,这样,本地管理终端就能够将与第一通信协议相匹配的第一组态逻辑发送给网络控制器来执行,而网络控制器能够通过协议匹配的硬件接口与扩展模块进行信息交互,而扩展模块也通过相应的模块协议接口与楼宇子系统建立了通信连接,所以网络控制器能够利用组态逻辑实现对楼宇子系统的逻辑控制,该方案无需重新对网络控制器等硬件进行改造,实现动态式的硬件扩展,提高了对楼宇系统进行逻辑控制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楼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组态软件架构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控制器与扩展模块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楼宇系统,如图1所示,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楼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楼宇系统可以包括:本地管理终端100、网络控制器200和扩展模块300。其中,本地管理终端100是用于管理楼宇系统的本地管理终端,该本地管理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楼宇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该本地管理终端对楼宇系统进行管理,例如对该楼宇系统下属的楼控子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网络控制器200与本地管理终端100通信连接,在一个实施例当中,本地管理终端100可以通过以太网与该网络控制器200进行通信连接,以使本地管理终端100可以通过该以太网与该网络控制器200进行信息交互。本实施例中,楼宇系统还包括扩展模块300,该扩展模块主要是在网络控制器200的硬件接口不满足楼宇系统的需求时,作为硬件扩展连接到网络控制器200上。具体来说,该扩展模块300上设有第一模块协议接口和第二模块协议接口,该网络控制器200上也可以设有协议接口和数字接口(即IO接口),为了满足扩展模块300和网络控制器200的数据传输要求,扩展模块300的第一模块协议接口用于连接网络控制器200的第一协议接口,其中,该第一协议接口和第一模块协议接口是采用同种总线协议的硬件接口,该总线协议可以包括RS485总线协议和CAN总线协议等,采用相匹配的硬件接口进行连接,以使得网络控制器200能够与扩展模块300进行数据交互,例如网络控制器200可以向扩展模块300下发控制指令,扩展模块300也可以将数据上传到网络控制器200。扩展模块300的第二模块协议接口,则可以用于该扩展模块300与第一楼宇子系统建立通信连接,其中,该第一楼宇子系统为采用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楼宇子系统,该第一通信协议可以包括Modbus协议、BACnet协议、Lonwork协议和KNX协议等楼控协议,相应的,在一些实施例当中,第一楼宇子系统可以是采用Modbus协议、BACnet协议、Lonwork协议或KNX协议等楼控协议进行通信的楼宇子系统。在楼宇系统当中,通过扩展模块300接入到楼宇系统的楼宇子系统可以包括:消防系统、给排水系统和/或暖通系统等子系统,也可以单独将楼宇系统当中某个受控设备(如风扇、电灯和摄像头等设备)作为楼宇子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将扩展模块300连接到网络控制器200,以及将需要控制的第一楼宇子系统连接到扩展模块300以后,现场管理操作人员可以在本地管理终端100上通过常规的组态软件编写相应的组态逻辑,对于组态软件的软件架构可以参考图2,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组态软件架构图,其中,应用组态层可以用于组态逻辑的编写,插件管理服务可以用于提供协议封装接口,驱动引擎可以用于JAVA重新封装的硬件驱动描述,数据库管理可以用于执行保存设置或数据信息等操作,虚拟层为JAVA虚拟层,而操作系统则为楼控系统的平台内核,硬件接口层指硬件接口驱动程序,硬件平台指提供硬件接入接口。现场管理操作人员可以预先将组态软件安装在本地管理终端100上,从而利用组态软件编写与第一通信协议相匹配的组态逻辑,在本地管理终端100得到组态逻辑后,可以将该组态逻辑发送给网络控制器200,网络控制器200可以执行本地管理终端100发送的组态逻辑,网络控制器200能够基于该组态逻辑,通过协议匹配的硬件接口与扩展模块300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管理楼宇系统的本地管理终端、与所述本地管理终端通信连接的网络控制器,以及扩展模块;其中,/n所述扩展模块设有第一模块通讯接口和第二模块通讯接口;/n所述第一模块协议接口,用于连接所述网络控制器的第一协议接口;所述第一协议接口和所述第一模块协议接口为采用同种总线协议的硬件接口;/n所述第二模块通讯接口,用于所述扩展模块与第一楼宇子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楼宇子系统为采用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楼宇子系统;其中,/n所述本地管理终端将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相匹配的第一组态逻辑发送至所述网络控制器,所述网络控制器运行所述第一组态逻辑,对连接所述扩展模块的所述第一楼宇子系统进行逻辑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管理楼宇系统的本地管理终端、与所述本地管理终端通信连接的网络控制器,以及扩展模块;其中,
所述扩展模块设有第一模块通讯接口和第二模块通讯接口;
所述第一模块协议接口,用于连接所述网络控制器的第一协议接口;所述第一协议接口和所述第一模块协议接口为采用同种总线协议的硬件接口;
所述第二模块通讯接口,用于所述扩展模块与第一楼宇子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楼宇子系统为采用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楼宇子系统;其中,
所述本地管理终端将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相匹配的第一组态逻辑发送至所述网络控制器,所述网络控制器运行所述第一组态逻辑,对连接所述扩展模块的所述第一楼宇子系统进行逻辑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管理终端通过以太网与所述网络控制器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控制器设有第二协议接口;所述第二协议接口,用于所述网络控制器与第二楼控子系统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楼控子系统为采用第二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楼宇子系统;所述本地管理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牟桂贤申伟刚康宇涛李窑甘俊源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