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峰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滴定试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494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滴定试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滴定试瓶,包括瓶体以及瓶体表面上分布有标记,瓶体的内部设置有衔接块,衔接块的上方一体成型有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在进行液体滴定的过程中,可将滴定管的液体滴落至连杆的开口端部分,在衔接块上流孔以及内部连通管的作用下,使得液体有效的通过漏孔滴落分布于瓶体内液体表面上的环形位置处,使得滴定管中的液体与瓶体内的液体充分的大面积混合,同时可将连杆上移,由于连杆本身为表面弧状结构,使得连杆在上移至一定的位置处后被圆槽限制住,轻微的摇晃瓶体即可快速的完成瓶体内液体的充分混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液体滴定混合的实验效率,增加了滴定试瓶的实用性。

A new type of titration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滴定试瓶
本技术属于滴定试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滴定试瓶。
技术介绍
滴定是一种化学实验操作也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它通过两种溶液的定量反应来确定某种溶质的含量,滴定最基本的公式为:c1·V1/ν1=c2·V2/ν2其中c为溶液浓度,V为溶液体积,ν为反应方程序中的系数,滴定过程需要一个定量进行的反应,此反应必须能完全进行,且速率要快,也就是平衡常数、速率常数都要较大,而且反应还不能有干扰测量的副产物,副反应更是不容许的,在两种溶液的滴定中,未知浓度的溶液装在滴定管里,已知浓度的溶液装在下方的锥形瓶里,通常把已知浓度的溶液叫做标准溶液,它的浓度是与不易变质的固体基准试剂滴定而测得的,现有的滴定试瓶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有滴定管配合进行使用,通过滴定管伸入滴定试瓶内将液体滴入,之后进行晃动从而完成液体的混合反应,但是在液体混合的过程中,由于滴入的液体量多半较少,且是从滴定试瓶内液体表面中间位置滴落,令滴定管内的液体在滴定试瓶内的液体扩散速率较慢,液体的混合速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验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滴定试瓶,具有加快液体相互混合效率充分反应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滴定试瓶,包括瓶体以及瓶体表面上分布有标记,瓶体的内部设置有衔接块,衔接块的上方一体成型有连杆,瓶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圆槽,衔接块通过连杆和圆槽与瓶体卡合连接在一起,衔接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流孔,衔接块的两侧位置处设置有弹块,弹块与衔接块的内部之间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衔接块和弹块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漏孔,漏孔与流孔之间穿接有连通管。优选的,瓶体的两侧表面上开设有洞槽,洞槽的内壁上通过胶水粘合有橡胶层,洞槽的内部卡接有盖壳,盖壳的表面与橡胶层的表面相互接触。优选的,连杆的外部设置有通杆,通杆与瓶体为一体式结构,连杆与通杆之间镶接有第一弹簧。优选的,瓶体的底部通过胶水粘合有橡胶垫,橡胶垫的下方嵌合有垫块。优选的,流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流孔呈环形分布。优选的,连杆为中空结构且连杆的表面上分布有卡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在进行液体滴定的过程中,可将滴定管的液体滴落至连杆的开口端部分,在衔接块上流孔以及内部连通管的作用下,使得液体有效的通过漏孔滴落分布于瓶体内液体表面上的环形位置处,使得滴定管中的液体与瓶体内的液体充分的大面积混合,同时可将连杆上移,由于连杆本身为表面弧状结构,使得连杆在上移至一定的位置处后被圆槽限制住,轻微的摇晃瓶体即可快速的完成瓶体内液体的充分混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液体滴定混合的实验效率,增加了滴定试瓶的实用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衔接块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流孔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中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瓶体;2、橡胶垫;3、通杆;4、圆槽;5、衔接块;6、第一弹簧;7、连杆;8、漏孔;9、盖壳;10、橡胶层;11、洞槽;12、标记;13、连通管;14、第二弹簧;15、弹块;16、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滴定试瓶,包括瓶体1以及瓶体1表面上分布有标记12,瓶体1的内部设置有衔接块5,衔接块5的上方一体成型有连杆7,瓶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圆槽4,衔接块5通过连杆7和圆槽4与瓶体1卡合连接在一起,衔接块5的上表面开设有流孔16,衔接块5的两侧位置处设置有弹块15,弹块15与衔接块5的内部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4弹性连接,衔接块5和弹块15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漏孔8,漏孔8与流孔16之间穿接有连通管13,利用衔接块5等相应的构件,使得滴定管中的液体与瓶体1内的液体充分的大面积混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液体滴定混合的实验效率,增加了滴定试瓶的实用性。具体的,瓶体1的两侧表面上开设有洞槽11,洞槽11的内壁上通过胶水粘合有橡胶层10,洞槽11的内部卡接有盖壳9,盖壳9的表面与橡胶层10的表面相互接触,在向瓶体1内倒入溶液的时候,可根据瓶体1内所需液体的具体体积用手拔开瓶体1侧壁上对应的盖壳9,通过瓶体1侧壁上的洞槽11向瓶体1的内部快速的通入所需的液体,同时橡胶层10为瓶体1与盖壳9之间提供一定的密闭性。具体的,连杆7的外部设置有通杆3,通杆3与瓶体1为一体式结构,连杆7与通杆3之间镶接有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可在衔接块5下移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弹性辅助。具体的,瓶体1的底部通过胶水粘合有橡胶垫2,橡胶垫2的下方嵌合有垫块,通过垫块和橡胶垫2的存在使得操作台上残留的水渍不会对瓶身产生污染保证瓶体1表面的洁净。具体的,流孔16设置有多个,多个流孔16呈环形分布,多个流孔16对应着相应的连通管13,使得液体有效的通过对应的漏孔8滴落分布于瓶体1内所存液体表面上相应的位置处,使得滴定管中的液体与瓶体1内的液体充分的大面积混合。具体的,连杆7为中空结构且连杆7的表面上分布有卡纹,中空结构使得滴定管中的液体能够正常的流通进瓶体1内,在上下移动连杆7的过程中,利用连杆7本身为表面弧状结构以及卡纹的存在,使得连杆7在上移至一定的位置处后被圆槽4限制住。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将瓶体1通过底部的橡胶垫2放置在相应的操作台上,橡胶垫2的存在使得操作台上残留的水渍不会对瓶身产生污染,在向瓶体1内倒入溶液的时候,可根据瓶体1内所需液体的具体体积用手拔开瓶体1侧壁上的盖壳9,通过瓶体1侧壁上的洞槽11向瓶体1的内部快速的通入所需的液体,在瓶体1内液体储存完毕后,可将盖壳9重新塞合进原本的洞槽11内,在洞槽11的内壁上环形设置有橡胶层10,橡胶层10为瓶体1与盖壳9之间提供一定的密闭性,使得瓶体1内部的液体不会轻易渗漏,在进行滴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用手将连杆7的上端部分上下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处,使得衔接块5的下表面与瓶体1内的液体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弹块15的内部与衔接块5内部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4,第二弹簧14的存在令弹块15可延伸瓶体1的内壁正常的进行收缩,配合瓶体1内部本身的限制性,使得滴定过程可正常的进行,然后将滴定管的液体滴落至连杆7的开口端部分,在衔接块5上流孔16以及内部连通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滴定试瓶,包括瓶体(1)以及瓶体(1)表面上分布有标记(12),其特征在于:瓶体(1)的内部设置有衔接块(5),衔接块(5)的上方一体成型有连杆(7),瓶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圆槽(4),衔接块(5)通过连杆(7)和圆槽(4)与瓶体(1)卡合连接在一起,衔接块(5)的上表面开设有流孔(16),衔接块(5)的两侧位置处设置有弹块(15),弹块(15)与衔接块(5)的内部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4)弹性连接,衔接块(5)和弹块(15)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漏孔(8),漏孔(8)与流孔(16)之间穿接有连通管(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滴定试瓶,包括瓶体(1)以及瓶体(1)表面上分布有标记(12),其特征在于:瓶体(1)的内部设置有衔接块(5),衔接块(5)的上方一体成型有连杆(7),瓶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圆槽(4),衔接块(5)通过连杆(7)和圆槽(4)与瓶体(1)卡合连接在一起,衔接块(5)的上表面开设有流孔(16),衔接块(5)的两侧位置处设置有弹块(15),弹块(15)与衔接块(5)的内部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4)弹性连接,衔接块(5)和弹块(15)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有漏孔(8),漏孔(8)与流孔(16)之间穿接有连通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滴定试瓶,其特征在于:瓶体(1)的两侧表面上开设有洞槽(11),洞槽(11)的内壁上通过胶水粘合有橡胶层(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孙婷
申请(专利权)人:王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