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CD47抗体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817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了抗CD47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描述了编码所述抗体的核酸、包含所述抗体的组合物、产生所述抗体的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抗体治疗或预防疾病的方法,所述疾病例如癌症、炎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辐射诱发的损伤和/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Anti-CD47 antibody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抗CD47抗体及其用途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7年8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540,118和2018年4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657,094的优先权。每个公开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单克隆抗CD47抗体、编码该抗体的核酸和表达载体、包含该载体的重组细胞,以及包含该抗体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制备所述抗体的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抗体来治疗疾病的方法,所述疾病包括癌症、炎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辐射诱发的损伤,和/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电子提交的序列表的引用本申请包含序列表,该序列表通过EFS-Web以ASCII格式的序列表电子提交,文件名为“689204.2WO序列表”,创建日期为2018年7月5日,大小为95kb。通过EFS-Web提交的序列表是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其全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专利技术背景癌细胞可以进化出各种武装功能,从而避免宿主的攻击,包括来自免疫系统的攻击。它们要么在细胞表面上呈现像正常人细胞那样的天然外观,要么在被免疫细胞捕获后中断免疫攻击。靶向免疫抑制物CTLA-4、PD-1和PD-L1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惊人成功已确切地证明了后者的机制。这些抗体可以使免疫检查点失活,并使T细胞组织产生对癌细胞的有效攻击,从而在一些患者中产生持久的疗效。这些抗体的早期成功更新了免疫肿瘤学领域,并激发了更多疗法的研究与开发,以利用人类免疫系统对抗癌症。人类的免疫系统包括适应性免疫和先天免疫。在当前的临床实践或药物开发中,检查点阻断剂和肿瘤微环境调节剂以适应性免疫为靶标。检查点阻断剂和肿瘤微环境调节剂通过从耗尽、枯竭的免疫抑制性调节性T细胞中解救出辅助性T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或阻断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来激活T细胞。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细胞还抑制先天免疫,并且缓解这种抑制作用已经在体外和体内治疗癌症中显示出巨大治疗潜力。先天免疫是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御。它包括防御机制和吞噬抗原的白细胞。其中,巨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去除功能障碍的衰老细胞和被感染的宿主细胞。肿瘤细胞还通过过度表达分化簇47(CD47)(也称为整联素相关蛋白)来逃避巨噬细胞的攻击,CD47是一种在正常细胞表面也普遍表达的标志物。值得注意的是,在特异性阻断CD47的抗体存在下,巨噬细胞在吞噬作用分析中,在体外攻击肿瘤细胞,并且在异种移植模型中,在体内消灭肿瘤。当前,靶向CD47的几种治疗剂已经进入了药物开发的临床阶段。起初被鉴定为整合素相关蛋白的CD47,是一种受体配体,可与许多蛋白相互作用。CD47是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受体,血小板反应蛋白是特征最清楚的分泌性配体之一。另一方面,CD47是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的配体,后者是在巨噬细胞表面表达的抑制性受体。后者的结合阻止了巨噬细胞吞噬癌细胞。与所有癌症免疫疗法一样,阻断CD47可能会诱导正常细胞发生非计划的免疫攻击,从而导致剂量限制性毒性。实际上,一种CD47阻断抗体B6H12可引起血凝反应,可能是通过与红细胞上的CD47结合引起的。该抗体显著阻断TSP1和SIRPα两者与CD47的结合。然而,尚不清楚B6H12阻断TSP1相互作用是否导致血凝反应。此外,有人提出当巨噬细胞的表面CD47分子被全身性施用的抗CD47抗体覆盖时,巨噬细胞可能攻击正常细胞。因此,开发对肿瘤细胞具有增强的特异性并且对正常细胞具有降低的毒性的抗CD47抗体非常重要。专利技术概述在一个一般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结合CD47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重链互补决定区1(HCDR1)、HCDR2、HCDR3、轻链互补决定区1(LCDR1)、LCDR2和LCDR3,其具有以下多肽序列:(1)分别为SEQIDNO:177、46、47、178、112和179;(2)分别为SEQIDNO:51、52、53、117、118和119;(3)分别为SEQIDNO:54、55、56、120、121和122;(4)分别为SEQIDNO:57、58、59、123、124和125;(5)分别为SEQIDNO:60、61、62、126、127和128;(6)分别为SEQIDNO:180、181、182、129、130和131;(7)分别为SEQIDNO:72、73、74、138、139和140;(8)分别为SEQIDNO:78、79、80、144、145和146;(9)分别为SEQIDNO:81、82、83、147、148和149;(10)分别为SEQIDNO:84、85、86、150、151和152;(11)分别为SEQIDNO:87、88、89、153、154和155;(12)分别为SEQIDNO:90、91、92、156、157和158;(13)分别为SEQIDNO:93、94、95、159、160和161;(14)分别为SEQIDNO:96、97、98、162、163和164;(15)分别为SEQIDNO:99、100、101、165、166和167;(16)分别为SEQIDNO:102、103、104、168、169和170;(17)分别为SEQIDNO:105、106、107、171、172和173;(18)分别为SEQIDNO:108、109、110、174、175和176;或(19)分别为SEQIDNO:201、202、203、204、205和206;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特异性结合CD47,优选人CD47。SEQIDNO:177由氨基酸序列GYTFTX1YY表示,其中X1是选自D或A的氨基酸。SEQIDNO:178由氨基酸序列X1NVGTY表示,其中X1是选自D或E的氨基酸。SEQIDNO:179由氨基酸序列GQX1YSYPLT表示,其中X1是选自S或T的氨基酸。SEQIDNO:180由氨基酸序列GYTFTSX1W表示,其中X1是选自S或Y的氨基酸。SEQIDNO:181由氨基酸序列IDPSDSEX1表示,其中X1是选自T或A的氨基酸。SEQIDNO:182由氨基酸序列X1RWGYYGKSAX2DY表示,其中X1是选自A或S的氨基酸,并且X2是选自I或M的氨基酸。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含有与SEQIDNO: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或43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或含有与SEQIDNO: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或44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包括:(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包含重链互补决定区1(HCDR1)、HCDR2、HCDR3、轻链互补决定区1(LCDR1)、LCDR2和LCDR3,其具有以下多肽序列:/n(1)分别为SEQ ID NO:177、46、47、178、112和179;/n(2)分别为SEQ ID NO:51、52、53、117、118和119;/n(3)分别为SEQ ID NO:54、55、56、120、121和122;/n(4)分别为SEQ ID NO:57、58、59、123、124和125;/n(5)分别为SEQ ID NO:60、61、62、126、127和128;/n(6)分别为SEQ ID NO:180、181、182、129、130和131;/n(7)分别为SEQ ID NO:72、73、74、138、139和140;/n(8)分别为SEQ ID NO:78、79、80、144、145和146;/n(9)分别为SEQ ID NO:81、82、83、147、148和149;/n(10)分别为SEQ ID NO:84、85、86、150、151和152;/n(11)分别为SEQ ID NO:87、88、89、153、154和155;/n(12)分别为SEQ ID NO:90、91、92、156、157和158;/n(13)分别为SEQ ID NO:93、94、95、159、160和161;/n(14)分别为SEQ ID NO:96、97、98、162、163和164;/n(15)分别为SEQ ID NO:99、100、101、165、166和167;/n(16)分别为SEQ ID NO:102、103、104、168、169和170;/n(17)分别为SEQ ID NO:105、106、107、171、172和173;/n(18)分别为SEQ ID NO:108、109、110、174、175和176;或/n(19)分别为SEQ ID NO:201、202、203、204、205和206;/n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特异性结合CD47,优选人CD47。/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02 US 62/540,118;20180413 US 62/657,0941.一种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包含重链互补决定区1(HCDR1)、HCDR2、HCDR3、轻链互补决定区1(LCDR1)、LCDR2和LCDR3,其具有以下多肽序列:
(1)分别为SEQIDNO:177、46、47、178、112和179;
(2)分别为SEQIDNO:51、52、53、117、118和119;
(3)分别为SEQIDNO:54、55、56、120、121和122;
(4)分别为SEQIDNO:57、58、59、123、124和125;
(5)分别为SEQIDNO:60、61、62、126、127和128;
(6)分别为SEQIDNO:180、181、182、129、130和131;
(7)分别为SEQIDNO:72、73、74、138、139和140;
(8)分别为SEQIDNO:78、79、80、144、145和146;
(9)分别为SEQIDNO:81、82、83、147、148和149;
(10)分别为SEQIDNO:84、85、86、150、151和152;
(11)分别为SEQIDNO:87、88、89、153、154和155;
(12)分别为SEQIDNO:90、91、92、156、157和158;
(13)分别为SEQIDNO:93、94、95、159、160和161;
(14)分别为SEQIDNO:96、97、98、162、163和164;
(15)分别为SEQIDNO:99、100、101、165、166和167;
(16)分别为SEQIDNO:102、103、104、168、169和170;
(17)分别为SEQIDNO:105、106、107、171、172和173;
(18)分别为SEQIDNO:108、109、110、174、175和176;或
(19)分别为SEQIDNO:201、202、203、204、205和206;
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特异性结合CD47,优选人CD4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包含含有与SEQIDNO: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或43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或含有与SEQIDNO: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或44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包含:
a.具有SEQIDNO:1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2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b.具有SEQIDNO: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4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c.具有SEQIDNO:5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6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d.具有SEQIDNO:7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8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e.具有SEQIDNO:9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10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f.具有SEQIDNO:11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12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g.具有SEQIDNO:1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14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h.具有SEQIDNO:15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16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i.具有SEQIDNO:17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18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j.具有SEQIDNO:19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20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k.具有SEQIDNO:21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22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l.具有SEQIDNO:2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24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m.具有SEQIDNO:25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26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n.具有SEQIDNO:27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28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o.具有SEQIDNO:29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30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p.具有SEQIDNO:31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32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q.具有SEQIDNO:3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34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r.具有SEQIDNO:35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36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s.具有SEQIDNO:37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38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t.具有SEQIDNO:39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40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u.具有SEQIDNO:41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42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或
v.具有SEQIDNO:43的多肽序列的重链可变区和具有SEQIDNO:44的多肽序列的轻链可变区。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抑制CD47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相互作用和/或CD47和SIRPα的相互作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是嵌合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晗邹晖J·奥克斯贾海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凡恩世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