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胺的回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1812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回收方法,其是从下述通式(I)(式中,R

Recovery of organic ami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有机胺的回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在异氰酸酯的制造中产生的液相成分中回收有机胺化合物、芳香族羟基化合物等有效成分的方法。本申请基于2017年12月27日在日本提交的日本特愿2017-252607号和2018年1月30日在日本提交的日本特愿2018-014143要求优先权,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具有至少1个异氰酸酯基(NCO基)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聚氨酯、聚脲等的原料在工业上广泛使用。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已知有使用作为主原料的有机胺化合物和作为副原料的光气的方法、使用有机胺化合物以及碳酸酯、脲的方法。在这些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中,已知所生成的氨基甲酸酯或NCO化合物或者它们的中间体等会引起例如多聚化、缩二脲化和脲基甲酸酯化等聚合反应,在制造过程中,在化合物(I)的分离后会得到包含由该聚合反应引起的副产物的组合物。该副产物是来自异氰酸酯化合物和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原料的有机胺化合物的副产物,若能够将其作为有效成分进行回收,则在工业上是有利的。另外,在包含上述副产物的组合物在室温附近为高粘性的液体或固体的情况下,在异氰酸酯化合物的连续生产中可能会产生堵塞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特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从含有二异氰酸酯的有机残留物中分离出异氰酸酯并将残留物通过强制运输而运出的方法。专利文献2~6中公开了一种异氰酸酯的制造中生成的残渣的后处理方法。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一种异氰酸酯的制造中生成的残渣的后处理方法,该方法中,将副生成的气体成分的总量利用碱金属以碳酸盐的形式进行吸收。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合成中生成的蒸馏残渣与水反应来进行后处理的方法,该方法中,将该蒸馏残渣在水解物的存在下利用逆向混合反应器连续或半连续地与水反应。专利文献9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异氰酸酯系化合物与包含氨和/或脂肪族胺的高温高压水接触而作为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原料进行回收的分解回收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036479号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9/127591号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56381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5563886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5240678号公报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09/130842号专利文献7:日本特公昭58-048538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表2002-518369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2-173471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在将含有二异氰酸酯的有机残留物传送到分离二异氰酸酯的装置中时,该含有二异氰酸酯的有机残留物大多粘度高,有时其传送本身就存在困难。在专利文献2~7所记载的方法中,未能充分得到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处理工序后需要进一步将氨基甲酸酯热分解来进行异氰酸酯化,在反应原理上,追加的该热分解工序也具有副生成副产物的问题。另外,在添加碳酸酯的方法中,具有通过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处理而生成的有机胺化合物与碳酸酯发生反应、生成促进副反应的氨基甲酸酯这样实质性的问题。专利文献8所记载的方法中,具有反应效率低、反应完成需要时间长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9所记载的方法中,具有反应效率依赖于水相/有机相的界面接触效率、在无搅拌动力的部分发生液液分离、反应效率低这样的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回收异氰酸酯后的包含高沸点化合物的液相成分中有效地回收有机胺化合物和芳香族羟基化合物等有用成分的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的方式。(1)一种回收方法,其是从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中副生成的液相成分中回收下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1)~工序(4)。工序(1):使上述液相成分和至少一种含活性氢化合物在反应器内反应的工序。工序(2):将通过使上述反应器的气相成分冷却而得到的冷凝液返送至上述反应器内的工序。工序(3):将在上述工序(2)中未冷凝的气相成分排出到上述反应器外的工序。工序(4):将作为上述反应器内的液相成分的含有上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反应液排出到上述反应器外的工序。[化1]上述通式(I)中,R11为1价以上3价以下的有机基团,n11为1~3的整数。[化2]上述通式(III)中,R31为1价以上3价以下的有机基团,n31为1~3的整数。(2)如上述(1)所述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含活性氢化合物选自由水、脲、醇、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和有机伯胺组成的组。(3)一种回收方法,其是从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中副生成的液相成分中回收下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A)、工序(B)和工序(4)。工序(A):将上述液相成分、水和上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混合的工序。工序(B):使上述液相成分和水在反应器内反应的工序。工序(4):将作为上述反应器内的液相成分的含有上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反应液排出到上述反应器外的工序。[化3]上述通式(I)中,R11为1价以上3价以下的有机基团,n11为1~3的整数。[化4]上述通式(III)中,R31为1价以上3价以下的有机基团,n31为1~3的整数。(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方法,其中,上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是由碳酸衍生物、羟基化合物和上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来进行制造的方法。(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方法,其中,上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中副生成的液相成分为以下液相成分:将由碳酸衍生物、羟基化合物和上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制造出的含有氨基甲酸酯的氨基甲酸酯含有液供给至热分解反应装置中,使上述氨基甲酸酯进行热分解反应,对于包含所生成的上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气相成分进行回收,此时从热分解反应装置中排出的液相成分即是副生成的液相成分。(6)如上述(5)所述的回收方法,其中,上述热分解反应装置包括管型反应器、以及对于上述液相成分和包含上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气相成分进行分离的分离槽,上述管型反应器中的单位润周长流量为10kg/小时·m以上1000kg/小时·m以下。(7)如上述(5)或(6)所述的回收方法,其中,对于上述液相成分和包含上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气相成分进行分离的分离槽中的气相成分的线速度为10米/秒以下。(8)如上述(5)~(7)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方法,其中,将从上述热分解反应装置中排出的液相成分保持在150℃以上350℃以下并在该状态下供给至进行工序1)的反应器中。(9)如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收方法,其是从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中副生成的液相成分中回收下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1)~工序(4),/n工序(1):使所述液相成分和至少一种含活性氢化合物在反应器内反应的工序;/n工序(2):将通过使所述反应器的气相成分冷却而得到的冷凝液返送至所述反应器内的工序;/n工序(3):将在所述工序(2)中未冷凝的气相成分排出到所述反应器外的工序;/n工序(4):将作为所述反应器内的液相成分的含有所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反应液排出到所述反应器外的工序,/n[化1]/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7 JP 2017-252607;20180130 JP 2018-0141431.一种回收方法,其是从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中副生成的液相成分中回收下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1)~工序(4),
工序(1):使所述液相成分和至少一种含活性氢化合物在反应器内反应的工序;
工序(2):将通过使所述反应器的气相成分冷却而得到的冷凝液返送至所述反应器内的工序;
工序(3):将在所述工序(2)中未冷凝的气相成分排出到所述反应器外的工序;
工序(4):将作为所述反应器内的液相成分的含有所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反应液排出到所述反应器外的工序,
[化1]



所述通式(I)中,R11为1价以上3价以下的有机基团,n11为1~3的整数,
[化2]



所述通式(III)中,R31为1价以上3价以下的有机基团,n31为1~3的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活性氢化合物选自由水、脲、醇、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和有机伯胺组成的组。


3.一种回收方法,其是从下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中副生成的液相成分中回收下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A)、工序(B)和工序(4),
工序(A):将所述液相成分、水和所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混合的工序;
工序(B):使所述液相成分和水在反应器内反应的工序;
工序(4):将作为所述反应器内的液相成分的含有所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反应液排出到所述反应器外的工序,
[化3]



所述通式(I)中,R11为1价以上3价以下的有机基团,n11为1~3的整数,
[化4]



所述通式(III)中,R31为1价以上3价以下的有机基团,n31为1~3的整数。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是由碳酸衍生物、羟基化合物和所述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来进行制造的方法。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中副生成的液相成分为以下液相成分:将由碳酸衍生物、羟基化合物和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制造出的氨基甲酸酯含有液供给至热分解反应装置中,使所述氨基甲酸酯进行热分解反应,对于包含所生成的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气相成分进行回收,此时从热分解反应装置中排出的液相成分即是副生成的液相成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收方法,其中,所述热分解反应装置包括管型反应器、以及对于所述液相成分和包含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气相成分进行分离的分离槽,所述管型反应器中的单位润周长流量为10kg/小时·m以上1000kg/小时·m以下。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回收方法,其中,对于所述液相成分和包含所述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气相成分进行分离的分离槽中的气相成分的线速度为10米/秒以下。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方法,其中,将从所述热分解反应装置中排出的液相成分保持在150℃以上350℃以下并在该状态下供给至进行工序1)的反应器中。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成分含有羟基化合物。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收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宅信寿篠畑雅亮樱井雄介石井悠辅佐佐木丈晴
申请(专利权)人:旭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