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177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防止车辆的停止时及低速时的齿隙音的产生,并且防止车辆的中、高速时的由拖曳阻力所致的动力传递效率降低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将离心重锤可转动地轴支撑于齿轮,并且设置回位弹簧(施力部件)于齿轮,回位弹簧(施力部件)将所述离心重锤向固设于较所述离心重锤更靠径向内侧的轴承的内轮施力,从而构成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在输出齿轮的转速为设定值以下时,使离心重锤抵接于轴承的内轮,若输出齿轮的转速超过设定值,则利用作用于离心重锤的离心力,使所述离心重锤转动,使其从轴承的内轮脱离。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将来自发动机(engine)的驱动力经由设于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上的齿轮(gear)等而向左右的驱动轮传递。
技术介绍
在以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车辆上搭载有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此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经由设于从发动机输出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上的齿轮等,将驱动力向左右的驱动轮传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在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有可能在车辆的停止时或低速时,由发动机的旋转变动导致齿轮与和其啮合的另一齿轮所啮合的齿面上产生齿隙(backlash)音。因此,作为支撑齿轮的轴承而使用橡胶密封(gumseal)型,利用橡胶密封的滑动阻力对齿轮的旋转施加制动,抑制齿隙音的产生。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用于抑制齿隙音的产生的间隙齿轮装置(backlashgeardevice)。所述间隙齿轮装置是通过以下的方式构成,即:在固定于曲柄轴上的主齿轮(primarygear)的肩部可旋转地安装副齿轮(subgear),将安装于主齿轮的肩部上的弹簧(spring)的一端卡止于肩部,使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向副齿轮贯穿,卡止于与副齿轮并排设置的离心重锤,在中、高速旋转域中离心重锤受到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移动,其另一端一起移动,由此使对副齿轮的齿隙载荷(backlashload)以减弱的方式变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8995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5589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使用橡胶密封型轴承的结构中,滑动阻力一直作用于轴承(包括中、高速旋转域),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间隙齿轮装置中,按压载荷一直于间隙齿轮的齿面起作用,因而有在中、高速旋转域中的拖曳转矩(dragtorque)变大而导致动力传递效率降低等问题。本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车辆的停止时及低速时的齿隙音的产生,并且防止车辆的中、高速时的由拖曳阻力所致的动力传递效率降低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技术是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P,经由设于从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50输出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上的齿轮31a,将所述驱动力向左右的驱动轮47传递,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P,将离心重锤102可转动地轴支撑于所述齿轮31a,所述离心重锤102在与所述齿轮31a的旋转中心轴正交的平面内转动,并且设置施力部件于所述齿轮,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离心重锤102向固设于较所述离心重锤102更靠径向内侧的固定构件5A施力,从构成制动机构100,所述制动机构100在所述齿轮31a的转速为设定值以下时,使经所述施力部件所施力的所述离心重锤102抵接于所述固定构件,若所述齿轮31a的转速超过设定值,则利用作用于所述离心重锤102的离心力,使所述离心重锤102转动,使所述离心重锤102从所述固定构件脱离。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将由离心重锤及对其施力的施力部件所构成的制动机构设于齿轮,当在车辆的停止时及低速时齿轮的转速为设定值以下时,使经施力部件施力的离心重锤抵接于固定构件,因而利用在两者间产生的滑动阻力(摩擦阻力)而对齿轮的旋转施加制动,存在于此齿轮与和其啮合的另一齿轮的齿面间的齿隙成为0,而防止车辆的停止时及低速时的由发动机的旋转变动引起的齿隙音的产生。而且,若在车辆的中、高速时齿轮的转速超过设定值,则因作用于离心重锤的离心力,而使所述离心重锤转动从固定构件脱离,因而伴随所述离心重锤与固定构件的滑接的拖曳转矩成为0,防止动力传递效率的降低。另外,在本技术中,也可使所述固定构件为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齿轮31a的轴承5的内轮5A,且在轴向上形成于所述齿轮31a相向于所述轴承5的一侧面与所述轴承5之间的空间S中,配置所述制动机构100。而且,在本技术中,也可使所述齿轮31a通过与所述轴承5不同的轴承6,而可相对旋转地支撑于发动机轴1的轴向一端部1a,所述发动机轴1是利用来自所述发动机50的驱动力而旋转的发动机轴1。而且,在本技术中,也可将构成所述制动机构100的所述离心重锤102及所述施力部件在周向上配置多个。而且,在本技术中,也可由在径向上压缩安装于所述齿轮31a与所述离心重锤102之间的回位弹簧(returnspring)103来构成所述施力部件。[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能防止车辆的停止时及低速时的齿隙音的产生,并且防止车辆的中、高速时的由拖曳阻力所致的动力传递效率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框架图。图3是用于表示发动机驱动力传递齿轮列与马达驱动力传递齿轮列的配置关系,且示意性地表示从轴向观看的各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图。图4是图1的A部放大详细图。图5是图4的B部放大详细图。图6是图5的C-C线截面图。符号的说明1:发动机轴1a:发动机轴的端部2:发电机轴3:空转轴5:轴承5A:轴承的内轮(固定构件)5a:内轮的凸部6:轴承(其他轴承)10:发电机驱动用齿轮列20:马达驱动用传递齿轮列21a:输出齿轮21b:输入齿轮30:发动机驱动力传递齿轮列31a:输出齿轮(齿轮)40:最终齿轮列50:发动机(驱动源)60:发电机70:马达80:离合器90:动作油室100:制动机构101:支轴102:离心重锤103:回位弹簧(施力部件)P: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S: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1是本技术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2是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框架图,图3是用于表示发动机驱动力传递齿轮列与马达驱动力传递齿轮列的配置关系,且示意性地表示从轴向观看的各齿轮的啮合状态的图,图4是图1的A部放大详细图。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P搭载于未图示的混合动力(hybrid)车辆,包括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50(仅图2中图示)及马达70。而且,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P中,如图1所示,在外壳52内收纳有彼此平行地配置的发动机轴1(engineshaft)、发电机轴(generatorshaft)2及空转轴(idlershaft)3。所述外壳52是利用多根螺栓54(在图1中仅图示一根)将沿着轴向(图1的左右方向)从发动机50侧(图1的右侧)开始依次配置的第一外壳52a、第二外壳52b及第三外壳52c彼此连结而成。另外,第一外壳52a固定于收纳有飞轮(flywheel)55的壳体53。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经由设于从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输出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上的齿轮,将所述驱动力向左右的驱动轮传递,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n将离心重锤能够转动地轴支撑于所述齿轮,所述离心重锤在与所述齿轮的旋转中心轴正交的平面内转动,并且设置施力部件于所述齿轮,所述施力部件将所述离心重锤向固设于较所述离心重锤更靠径向内侧的固定构件施力,从而构成制动机构,/n所述制动机构在所述齿轮的转速为设定值以下时,使经所述施力部件施力的所述离心重锤抵接于所述固定构件,若所述齿轮的转速超过设定值,则利用作用于所述离心重锤的离心力,使所述离心重锤转动,而使所述离心重锤从所述固定构件脱离。/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17 JP 2018-095621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经由设于从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输出的驱动力的传递路径上的齿轮,将所述驱动力向左右的驱动轮传递,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离心重锤能够转动地轴支撑于所述齿轮,所述离心重锤在与所述齿轮的旋转中心轴正交的平面内转动,并且设置施力部件于所述齿轮,所述施力部件将所述离心重锤向固设于较所述离心重锤更靠径向内侧的固定构件施力,从而构成制动机构,
所述制动机构在所述齿轮的转速为设定值以下时,使经所述施力部件施力的所述离心重锤抵接于所述固定构件,若所述齿轮的转速超过设定值,则利用作用于所述离心重锤的离心力,使所述离心重锤转动,而使所述离心重锤从所述固定构件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为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将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