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人棉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626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人棉面料,包括第一面料层,所述第一面料层包括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均有若干,若干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平织成第一面料层,所述第一经线由两股粘胶纤维纱绕卷形成,所述第一纬线由两股黏胶纤维纱围绕这一股碳纤维纱绕卷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纯人棉面料中加入碳纤维纱,通过碳纤维的强度和高弹性增加面料的回弹性的效果。

A kind of mixed rayon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人棉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人棉面料。
技术介绍
人棉,是指人造棉,学名粘胶纤维,属于人造纤维,手感类似棉,人造棉非常光滑,色泽度比较高,可染性好,而且鲜艳度和牢度高,它的耐稀碱和吸湿性和棉比较接近,用人棉织造的布料做出的衣服穿起来也是比较舒适,因此人棉的面料在纺织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然而,人棉的回弹性比较差,纯人棉面料使用久了就会失去弹性变的蓬松,使用起来会有板结感不在如新的一样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人棉面料,在纯人棉面料中加入碳纤维纱,通过碳纤维的强度和高弹性增加面料的回弹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合人棉面料,包括第一面料层,所述第一面料层包括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均有若干,若干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平织成第一面料层,所述第一经线由两股粘胶纤维纱绕卷形成,所述第一纬线由两股黏胶纤维纱围绕这一股碳纤维纱绕卷形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纯人棉面料中加入碳纤维纱,通过碳纤维的强度和高弹性增加面料的回弹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面料层一侧复合有第二面料层,所述第二面料层包括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所述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均有若干,若干所述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平织成第二面料层,所述第二经线由两股黏胶纤维纱围绕这一股碳纤维纱绕卷形成,所述第二纬线由两股粘胶纤维纱绕卷形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面料层的设置使面料更加厚实,同时在第二经线中加入碳纤维纱增加了面料经线方向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碳纤维纱均为3K碳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3K碳纤维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粗细适宜,适用于面料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面料层远离第二面料层一侧涂有一层第一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棉面料不耐水,第一防水层的设置能够,减缓水对第一面料层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面料层远离第一面料层一侧涂有一层第二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棉面料不耐水,第二防水层的设置能够,减缓水对第二面料层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均为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防水涂料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防水涂料具有十分优异的防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防水层远离第二面料层一侧涂有一层耐磨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耐磨层的设置保证了面料的耐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为纳米氧化铝制备透明耐磨涂料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氧化铝制备的透明耐磨涂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并且其化学性能十分稳定不易被腐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防水层远离第一面料层一侧涂有一层抗菌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层使面料能够抑制细菌生长有效抗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层为纳米银离子涂料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银离子具有良好的抑制细菌的能力,能够有效的防止细菌滋生,起到抗菌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纯人棉面料中加入碳纤维纱,通过碳纤维的强度和高弹性增加面料的回弹性;2.第二面料层的设置使面料更加厚实,同时在第二经线中加入碳纤维纱增加了面料经线方向的强度;3.人棉面料不耐水,第一防水层的设置能够,减缓水对第一面料的影响;4.耐磨层的设置保证了面料的耐磨性;5.抗菌层使面料能够抑制细菌生长有效抗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面料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面料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第一面料层;101、第一经线;102、第一纬线;2、胶纤维纱;3、碳纤维纱;4、第二面料层;401、第二经线;402、第二纬线;5、第一防水层;6、第二防水层;7、耐磨层;8、抗菌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混合人棉面料,包括第一面料层1,第一面料层1包括若干第一经线101和若干第一纬线102,若干第一经线101和若干第一纬线102平织成第一面料层1,第一经线101由两股粘胶纤维纱2绕卷形成,所述第一纬线102由两股黏胶纤维纱2围绕这一股碳纤维纱3绕卷形成,碳纤维具有很高的强度,同时也具有很好的耐性和弹性在长期使用后依旧能保证弹性,在纯人棉面料中加入碳纤维纱3,通过碳纤维的强度和高弹性增加面料的回弹性,在第一纬线102中加入一股碳纤维纱3,能够增加面料纬线方向的强度。参照图1、图4和图5,第一面料层1一侧复合有第二面料层4,第二面料层4包括若干第二经线401和若干第二纬线402,若干第二经线401和若干第二纬线402平织成第二面料层4,第二经线401由两股黏胶纤维纱2围绕这一股碳纤维纱3绕卷形成,第二纬线402由两股粘胶纤维纱2绕卷形成,第二面料层4的设置使面料更加厚实,同时在第二经线401中加入碳纤维纱3增加了面料经线方向的强度,配合第一面料层1实现面料经线和纬线方向均加强;碳纤维纱3均为3K碳纤维,3K碳纤维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粗细适宜,适用于面料中。参照图1,第一面料层1远离第二面料层4一侧涂有一层第一防水层5,第二面料层4远离第一面料层1一侧涂有一层第二防水层6,人棉面料不耐水,第一防水层5的设置能够,减缓水对第一面料层1的影响,第二防水层6的设置能够,减缓水对第二面料层4的影响,通过第一防水层5和第二防水层6能够有效减少第一面料层1和第二面料层4上接触到的水,以防人棉接触水过多而导致人棉的性能下降,弹性减弱、表面泛黄;第一防水层5和第二防水层6均为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防水涂料层,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防水涂料具有十分优异的防水性能,《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防水涂料的性能研究》中对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防水涂料的具体成分以及制备方法已做描述,属于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加赘述。参照图1,第一防水层5远离第二面料层4一侧涂有一层耐磨层7,耐磨层7的设置保证了面料的耐磨性;耐磨层7为纳米氧化铝制备透明耐磨涂料层,纳米氧化铝制备的透明耐磨涂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并且其化学性能十分稳定不易被腐蚀,巩强硕士的《纳米Al2O3制备透明耐磨涂料的研究》一文中对其具体成分及作用已做描述,属于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加赘述。参照图1,第二防水层6远离第一面料层1一侧涂有一层抗菌层8,抗菌层8使面料能够抑制细菌生长有效抗菌;抗菌层8为纳米银离子涂料层,纳米银离子具有良好的抑制细菌的能力,能够有效的防止细菌滋生,《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年《纳米银抗菌剂的研究和应用》一文中对其具体成分及作用已做描述,属于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人棉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料层(1),所述第一面料层(1)包括第一经线(101)和第一纬线(102),所述第一经线(101)和第一纬线(102)均有若干,若干所述第一经线(101)和第一纬线(102)平织成第一面料层(1),所述第一经线(101)由两股粘胶纤维纱(2)绕卷形成,所述第一纬线(102)由两股黏胶纤维纱(2)围绕这一股碳纤维纱(3)绕卷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人棉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料层(1),所述第一面料层(1)包括第一经线(101)和第一纬线(102),所述第一经线(101)和第一纬线(102)均有若干,若干所述第一经线(101)和第一纬线(102)平织成第一面料层(1),所述第一经线(101)由两股粘胶纤维纱(2)绕卷形成,所述第一纬线(102)由两股黏胶纤维纱(2)围绕这一股碳纤维纱(3)绕卷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人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料层(1)一侧复合有第二面料层(4),所述第二面料层(4)包括第二经线(401)和第二纬线(402),所述第二经线(401)和第二纬线(402)均有若干,若干所述第二经线(401)和第二纬线(402)平织成第二面料层(4),所述第二经线(401)由两股黏胶纤维纱(2)围绕这一股碳纤维纱(3)绕卷形成,所述第二纬线(402)由两股粘胶纤维纱(2)绕卷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混合人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纱(3)均为3K碳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豪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昊鸣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