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速电机,包括本体、第一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和第三冷却组件,第一冷却组件设置在本体的前端、并用于对本体的前端进行冷却;第二冷却组件设置在本体的侧壁、并用于对本体的中部进行冷却;第三冷却组件设置在本体的后端、并用于对本体的后端进行冷却,本体的前端和后端均为封闭式结构。由于本体的前端和后端均为封闭式结构,可以避免水、灰尘等进入所述新型高速电机的内部,以确保新型高速电机具有较高的运行可靠性;而且,其通过第一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以及第三冷却组件分别对本体的前端、中部以及后端进行冷却,可以确保所述新型高速电机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
A new type of high speed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速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速电机。
技术介绍
高速电机由于具有转速高、体积小、材料利用率高、动态响应较快和传动系统效率高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飞轮储能系统、航空航天、高速磨床、混合动力汽车、船舶、纺织、空调或冰箱的离心式压缩机、军用车辆、坦克、飞机以及陆海边防、移动电源供给等领域。但是,现有的高速电机的端盖大部分设置有散热孔,导致灰尘等异物容易进入电机内部;而且,新型高速电机需要应用在有水的环境中时,水也会通过散热孔进入电机内部,严重影响了高速电机运行的可靠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技术专利CN208707441U公开了一种冷却端盖及电机,其端盖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道,以达到冷却的目的,但是,所述冷却水道不能覆盖所述冷却端盖的所有区域,使得冷却端盖不同位置的散热性能不同,最终影响高速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高速电机,其可以确保高速电机具有较高的运行可靠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一种新型高速电机,包括本体、第一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和第三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前端、并用于对所述本体的前端进行冷却;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侧壁、并用于对所述本体的中部进行冷却;所述第三冷却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后端、并用于对所述本体的后端进行冷却,并且所述本体的前端和所述后端均为封闭式结构。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与所述前端盖相连接的前盖,所述前盖与所述前端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一腔体,所述前盖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并且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均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对称设置在所述前盖上。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套、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所述冷却套套接在所述本体上,并且所述冷却套与所述本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二腔体,所述冷却套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进液口,所述冷却套的后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却套的前端与所述本体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却套的后端与所述本体之间。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出液口的数量为三个。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所述第三冷却组件包括与所述后端盖相连接的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后端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三腔体,所述后盖上设置有第三进液口和第三出液口,所述第三进液口和所述第三出液口均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三冷却组件还包括螺旋叶片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后端盖上,所述螺旋叶片套接在所述连接件上、并以所述连接件为轴自转。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三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冷却套的下端设置有第四出液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四出液口和第三进液口;或者,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三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和第三进液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出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三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冷却套的下端设置有第四出液口,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第四出液口和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三进液口;或者,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三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冷却套的下端设置有第四出液口,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四出液口和所述第三进液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出液口和所述第一进液口。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冷却套的下端设置有第四出液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出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四出液口和所述第一进液口;或者,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出液口和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新型高速电机,其包括本体、第一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和第三冷却组件,一方面,所述本体的前端和后端均为封闭式结构,其可以避免水、灰尘等进入所述新型高速电机的内部,以确保所述新型高速电机具有较高的运行可靠性;而且,所述新型高速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组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以及所述第三冷却组件分别对所述本体的前端、中部以及后端进行冷却,从而可以确保所述新型高速电机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新型高速电机,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与所述前端盖相连接的前盖,所述前盖与所述前端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一腔体,当所述第一腔体充满冷却液时,所述前端盖将被浸泡在冷却液中,使得所述前端盖可以快速降温。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新型高速电机,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套、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所述冷却套套接在所述本体上,并且所述冷却套与所述本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二腔体,当所述第二腔体充满冷却液时,所述本体的侧壁将被浸泡在冷却液中,使得所述本体的侧壁可以快速降温。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新型高速电机,所述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所述第三冷却组件包括与所述后端盖相连接的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后端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三腔体,当所述第三腔体充满冷却液时,所述后端盖将被浸泡在冷却液中,使得所述后端盖可以快速降温。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高速电机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图1的剖面图;其中,图1-图3的附图标记为:1、本体;2、前端盖;3、后端盖;4、侧壁;5、转轴;6、定子组件;7、第一轴承;8、第二轴承;9、前盖;10、第一腔体;11、第一进液口;12、第一出液口;13、冷却套;14、第二腔体;15、第二进液口;16、第二出液口;17、第一密封圈;18、第二密封圈;19、后盖;20、第三腔体;21、第三进液口;22、第三出液口;23、螺旋叶片;24、连接件;25、第一连接管;26、第四出液口;27、第二连接管;28、第三轴承。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高速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第一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和第三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前端、并用于对所述本体的前端进行冷却;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侧壁、并用于对所述本体的中部进行冷却;所述第三冷却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后端、并用于对所述本体的后端进行冷却,并且所述本体的前端和后端均为封闭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速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第一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和第三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前端、并用于对所述本体的前端进行冷却;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侧壁、并用于对所述本体的中部进行冷却;所述第三冷却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后端、并用于对所述本体的后端进行冷却,并且所述本体的前端和后端均为封闭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盖,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与所述前端盖相连接的前盖,所述前盖与所述前端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一腔体,所述前盖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并且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均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高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对称设置在所述前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高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套、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所述冷却套套接在所述本体上,并且所述冷却套与所述本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二腔体,所述冷却套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进液口,所述冷却套的后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却套的前端与所述本体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却套的后端与所述本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高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液口的数量为三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高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端盖,所述第三冷却组件包括与所述后端盖相连接的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后端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第三腔体,所述后盖上设置有第三进液口和第三出液口,所述第三进液口和所述第三出液口均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鸿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丰鸣达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