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01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包括:运行支撑层:提供系统支持和存储支持;数据层:提供各种模型和数据;服务层:对外提供二次开发的数据共享服务;应用层:提供面向最终业务用户的应用系统;地灾行业标准与规范层:提供行业标准和规范;共享标准层:对外提供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共享接口;总线层:对上述各层进行集成;各层中都设有分域、分级的安全保障体系。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地灾空间基础信息能够安全、有效的在各类用户以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现共享,充分满足了各类用户的应用需要,为各类用户提供了详尽的地理数据和地质灾害数据,为各地区对地质灾害的预测、研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Geological disaster 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务平台,具体讲是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平台。
技术介绍
我国的地理环境具有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的特点,而且火山作用、岩浆与地壳断裂活动分布普遍,是一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十分频繁且灾害损失极为严重的国家。从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以及发展的趋势看,我国地质灾害将呈现更加频发的态势。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地理空间信息共享规范和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地理空间信息虽然丰富,但整体共享程度不高,尤其在重大地灾发生时如汶川地震,对于地灾空间信息的共享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共享机制和技术路线。特别是目前一些部门各自为政以及多年形成的部门条块分割,许多数据库只是限于本部门、本单位使用,利用效率极低。一方面是大量数据闲置,另一方面需要数据的部门又找不到数据,导致数据重复建设现象的存在,这对于更好地发挥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空间信息应用的普及和产业发展。因此,如何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大对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评价,以及如何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完善地灾管理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以保证地灾空间基础信息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共享,以满足各类用户的应用需要。本专利技术的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包括:运行支撑层:位于平台逻辑的最底层,为平台的运行提供系统支持和存储支持。运行支撑层中包括了服务器集群系统、网络系统、存储备份系统与安全保密系统等物理环境,以及技术规范与管理办法等软环境。数据层:逻辑位于运行支撑层之上,提供各种基础数据、分析模型和地址灾害数据;服务层:逻辑位于数据层之上,采用基于面向服务架构,对外提供二次开发应用和集成WebAPI服务接口的数据共享服务。由于不同用户应用地理信息的复杂程度不同,在服务层除了以WebServices方式对外提供在线服务以外,还提供传统的地理信息离线发布。应用层:逻辑位于服务层之上,提供面向最终业务用户的应用系统,用于对外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地灾行业标准与规范层:为数据层中的分析模型提供地质灾害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共享标准层:对外提供地质灾害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共享接口;总线层:对上述各层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通;在上述每个层中都设有各自的分域、分级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每层的安全保障体系,为每层的数据提供物理结构安全、运行安全、数据保密和数据管理四个方面的数据保护和加密。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运行支撑层中,设有包含支撑平台运行的操作系统和相应的主机设备,以及网络连接结构的存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进一步的,在运行支撑层中还设有能够在异地存储主要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和对相关系统进行拷贝的异地容灾存储备份系统,防止意外事件导致的重大数据和相关应用系统的损失。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数据层中设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地灾灾情数据库、地灾致灾因子数据库、元数据库和其他业务库。进一步的,数据层中设有分布式存储系统,用于各级行政机构根据统一的数据规范对数据层中的数据进行维护和更新,使所有数据在逻辑上规范一致并且互联。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服务层中设有:二维数据模块:对外提供电子地图数据服务和信息点数据的共享和发布;地址编码模块:对外提供地址编码服务;元数据模块:实现对平台中的各类数据库中各类空间数据的元数据信息的查询和注册,并对外提供空间目录服务、元数据查询与注册服务的接口。在此基础上,所述二维数据模块对外提供电子地图数据服务包括网络地图服务(WMS)和网络要素服务(WFS)。网络地图服务(WMS)是利用具有地理空间位置信息的数据制作地图,将地图定义为地理数据的可视化表现,能够根据用户的请求,返回相应的地图,包括PNG、GIF、JPEG等栅格形式,或者SVG或者WEBCGM等矢量形式。网络要素服务(WFS)支持在分布式的环境下通过HTTP对地理要素进行插入、更新、删除、检索和发现服务,是对Web地图服务的进一步深入。进一步的,所述二维数据模块还对外提供遥感影像数据和地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提供了影像的镶嵌、匀色、融合等常用的影像数据处理功能。针对地形数据,首先,利用ArcGIS(计算机制图)提供的成熟完善数据结构,以及包含的全球范围内的底图、地图数据、应用程序,还有可配置的应用模板和开发人员使用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和API(应用程序接口),可用于创建Web地图、发布GIS服务、共享地图、数据和应用程序,具体实现符合数据规范的要求、可扩展的数据模型;基于ArcGIS数据互操作的扩展模块,提供数据的ETL(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加载(load))功能,进行数据的处理操作。本专利技术的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平台,能够保证地灾空间基础信息能够安全、有效的在各类用户以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现共享,充分满足了各类用户的应用需要,为各类用户提供了详尽的地理数据和地质灾害数据,为各地区对地质灾害的预测、研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结合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框图。图2为实施例中汶川县的地灾危险性分区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包括:运行支撑层:位于平台逻辑的最底层,为平台的运行提供系统支持和存储支持。运行支撑层中包括了包含支撑平台运行的操作系统和相应的主机设备,以及网络连接结构的存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在应用服务器中保存有各种应用服务程序。这些设施涵盖了服务器集群系统、网络系统、存储备份系统与安全保密系统等物理环境,以及技术规范与管理办法等软环境。同时,在运行支撑层中还设有能够在异地存储主要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和对相关系统进行拷贝的异地容灾存储备份系统,防止意外事件导致的重大数据和相关应用系统的损失。数据层:逻辑位于运行支撑层之上,提供各种基础数据、分析模型和地址灾害数据。,数据层是遵照数据规范的要求,在ArcGISGeodatabase数据模型(ESRI公司定义的一个为ArcGIS所用的数据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实现的框架数据库的地理实体数据模型,基于该数据模型,统一规范了地理实体数据的方案模型结构,通过值域、子类的方式,规范了数据的内容,保证了数据质量。在数据层中设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地灾灾情数据库、地灾致灾因子数据库、元数据库和其他业务库,为平台和对外提供各种地理数据和地质灾害数据,以及分析模型等。并且数据层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其特征包括:/n运行支撑层:位于平台逻辑的最底层,为平台的运行提供系统支持和存储支持;/n数据层:逻辑位于运行支撑层之上,提供各种基础数据、分析模型和地址灾害数据;/n服务层:逻辑位于数据层之上,采用基于面向服务架构,对外提供二次开发应用和集成Web API服务接口的数据共享服务;/n应用层:逻辑位于服务层之上,提供面向最终业务用户的应用系统,用于对外信息的共享和交换;/n地灾行业标准与规范层:为数据层中的分析模型提供地质灾害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n共享标准层:对外提供地质灾害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共享接口;/n总线层:对上述各层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通;/n在上述每个层中都设有各自的分域、分级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每层的安全保障体系,为每层的数据提供物理结构安全、运行安全、数据保密和数据管理四个方面的数据保护和加密。/n

【技术特征摘要】
1.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其特征包括:
运行支撑层:位于平台逻辑的最底层,为平台的运行提供系统支持和存储支持;
数据层:逻辑位于运行支撑层之上,提供各种基础数据、分析模型和地址灾害数据;
服务层:逻辑位于数据层之上,采用基于面向服务架构,对外提供二次开发应用和集成WebAPI服务接口的数据共享服务;
应用层:逻辑位于服务层之上,提供面向最终业务用户的应用系统,用于对外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地灾行业标准与规范层:为数据层中的分析模型提供地质灾害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共享标准层:对外提供地质灾害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共享接口;
总线层:对上述各层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通;
在上述每个层中都设有各自的分域、分级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每层的安全保障体系,为每层的数据提供物理结构安全、运行安全、数据保密和数据管理四个方面的数据保护和加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其特征为:在所述的运行支撑层中,设有包含支撑平台运行的操作系统和相应的主机设备,以及网络连接结构的存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其特征为:在运行支撑层中还设有能够在异地存储主要公共地理框架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宙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