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0721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提供一种竖向排列的系统部件连接方式,从而在保证足够热交换面积和空气对流空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小室外机组的占地面积、降低对于安装预留空间的要求,使得空调整机设计和配置更具灵活性。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包括有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系统部件。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与安装支架进行横向连接,从而将系统部件分为上、下两部分。在所述隔板上部竖向固定连接有冷凝器和一风机支架;在所述隔板的下方形成有一电控箱;在所述电控箱的下方空间设置有压缩机、储液器、毛细管、电容器固定组件、系统管组、电子膨胀阀等系统管件。(*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空调器室外机,具体地是实现减少大功率一拖多空调器室外机的占地面积而提出的改进方案。
技术介绍
现有各种大型办公和商业设施、以及高档住宅别墅,均要求安装网络变频中央空调。由于安装和使用空调室内机的房间数量较多,为实现智能变频模糊控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室内温度需求,现有中央空调普遍配置有大功率室外机组。目前此类中央空调的室外机组占地面积一般较大,在户外安装空间较小的条件下,现有室外机组的结构难以兼顾保证空调运行时的能效比性能。如公开以下内容的在先专利,专利号为02220758,为高换热性能空调器室外机,其基本结构是室外机由壳体、换热器、压缩机及其它电器部件组成。其中,换热器、压缩机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底盘上,换热器形状呈“U”形,压缩机安装在换热器“U”形包围的壳体空间内。上述在先专利虽然从改进换热器的形状入手,利用现有壳体未被利用的边角空间来达到紧凑各部件安装、减小占用空间的目的,但由于室外机组中各部件仍沿用现有的横向并列设置,因而在保证有效换热面积的前提下,其整体占地面积是一定的,也就仍需预留出足够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设计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竖向排列的系统部件连接方式,从而在保证足够热交换面积和空气对流空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小室外机组的占地面积、降低对于安装预留空间的要求,使得空调整机设计和配置更具灵活性。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包括有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系统部件。其中,所述的壳体具有一安装支架、以及与安装支架连接的顶盖、前面板、侧面板、后面板和底板。为实现上述专利目的,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系统部件是以竖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与安装支架进行横向连接,从而将系统部件分为上、下两部分。为保证室外机有足够的热交换面积和空气对流空间,在所述隔板上部竖向固定连接有冷凝器和一风机支架,冷凝器与风机支架相向地设置,在风机支架一侧连接有一轴流风机。相应地,在轴流风机相向部位的壳体一侧设置有通风口和护网。在所述隔板的下方形成有一电控箱,在电控箱内部设置有变频模块组件和控制器组件等电器部件。在所述电控箱的下方空间设置有压缩机、储液器、毛细管、电容器固定组件、系统管组、电子膨胀阀等系统管件。上述室外机的系统部件,是通过隔板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冷凝器与下方的压缩机通过管路连接,连接管路贯穿所述的隔板。由于隔板上部空间主要配置有冷凝器和轴流风机,冷凝器与轴流风机之间并无其他部件间隔,因而可获得最大限度的空气过流面积。通过轴流风机的旋转而形成冷凝器一侧真空,在冷凝器表面形成热交换后通过通风口将循环空气排出去。由于公知的原因,在冷凝器表面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而形成冷凝水。应用上述隔板和电控箱结构时,为保证冷凝水不会渗漏至隔板下方的电控箱内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将隔板设置成一阶梯形弯折结构。则所述隔板具有相互依次垂直连接的上隔板、立板和下隔板。而所述电控箱被设置在立板一侧,立板与上隔板、立板与下隔板均封闭连接。即使室外机内产生有一定量的冷凝水,冷凝水也会向下滴落、积聚在下隔板上,最终通过下隔板上的排水管排出。由于有立板的阻隔,并不会有冷凝水渗漏至电控箱内,从而可保证电控箱内电器部件的使用安全。另外,上述风机支架和冷凝器固定连接在下隔板,电控箱与立板和上隔板的相互连接可提供给整体隔板、以及隔板上层安装结构的支撑强度。考虑到安装、使用室外机的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当夏季户外温度较高时,电控箱内部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为保证电器部件能够及时散热降温,可在所述隔板一侧设置一散热器。具体地,与所述电控箱位置相对、在立板一侧表面连接一板式散热器。通过立板可将电控箱内部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再借由轴流风机叶片旋转而产生的循环气流,可将电控箱内部热量及时地散发出去。如上内容,本技术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室外机中的系统部件是竖向排列,因而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室外机的占地面积,从而适应各种户外安装条件。2、在减小室外机占地面积的同时,可保证获得足够的热交换面积和空气对流空间,因而整机能效比较高、更为节省能耗。3、系统部件围绕隔板的连接结构更为紧凑,室外机整机可实现小型化设计,制造成本较低并易于检修。附图说明图1是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主视图。图2是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侧视图。图3是图1去除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去除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所述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5中包括,安装支架11、顶盖12、前面板13、侧面板14、底脚15、把手16、通风口护网17、维修板18;冷凝器21、风机支架22、轴流风机23、电控箱24、压缩机25、储液器26、电容器固定组件27、系统管组28、排水管29;隔板3、上隔板31、立板32和下隔板33;散热器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壳体包括有安装支架11、以及与安装支架11固定连接的顶盖12、前面板13、2个侧面板14、后面板和底板。其中在底板下方设置有供支撑室外机整机的2个底脚15。两侧的侧面板14分别设置有一把手16,以供拆卸侧面板14或整体搬动室外机。在前面板13的上半部分设置一通风口,在通风口外侧安装一起到封闭保护作用的护网17。在所述空调器室外机内部设置有一隔板3,隔板3是一阶梯形弯折结构,具有相互依次垂直连接的上隔板31、立板32和下隔板33。立板32与上隔板31、立板32与下隔板33均封闭连接。在下隔板33的一侧连接有排水管29,所形成的冷凝水可借由排水管29排出至室外机的外部而不会渗漏至电控箱24内。上述隔板3的上隔板31、下隔板33分别与两侧的安装支架11进行横向连接,从而将系统部件分为上、下两部分。在所述下隔板33的上部竖向固定连接有冷凝器21、风机支架22,而同时冷凝器21和风机支架22的上端分别连接在顶盖12、后面板上。冷凝器21设置在风机支架22后部,在风机支架22的中心设置有轴流风机23。电控箱24设置在立板32前部,在立板32的背部连接固定一板式散热器4。在所述隔板3的下方、按制冷剂循环流向而依次连接有压缩机25、储液器26、电容器固定组件27、系统管组28等系统管件。如上述结构的空调器室外机,在隔板3的上部空间主要配置有冷凝器21和轴流风机22,冷凝器21与轴流风机22之间并无其他部件间隔,因而可获得最大限度的空气过流面积。通过轴流风机22的旋转所形成的循环气流在冷凝器表面形成有效的热交换。同时,立板32背部的散热器4可将电控箱24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并借由轴流风机22产生的循环气流及时的散发出去,从而保证电控箱24内部电器部件的正常工作,以解决因户外高温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在所述空调室外机正面,如图1,设有维修板18,在空调器出现故障时,直接拆卸此处,可看到全部电控和制冷系统所有部件,方便维护。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包括有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系统部件;所述壳体具有一安装支架、以及与安装支架连接的顶盖、前面板、侧面板、后面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隔板,在所述隔板上部竖向固定连接有冷凝器和一风机支架,在风机支架一侧连接有一轴流风机;在所述隔板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包括有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系统部件;所述壳体具有一安装支架、以及与安装支架连接的顶盖、前面板、侧面板、后面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隔板,    在所述隔板上部竖向固定连接有冷凝器和一风机支架,在风机支架一侧连接有一轴流风机;    在所述隔板的下方形成有一电控箱;    在所述电控箱的下方空间设置包括压缩机、储液器、电容器固定组件的系统管件;    冷凝器与下方的系统管件连接,连接管路贯穿所述的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忠毕孝发戚如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朗进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