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温湿度调节机,其壳体内腔被隔板分割为互不连通的供风风道和再生风道,在供风风道的进风段设有用于对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和初步除湿的冷凝器,与该冷凝器配套的散热器位于再生风道的进风段,干燥转轮的一部分位于供风风道的中部,用于空气的吸湿干燥,另一部分位于再生风道的中部,进行吸湿能力的再生。空气经过冷凝器降温和干燥转轮吸湿后进入室内空间,即可实现对室内空间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散热器散出的热量用于加热再生风,即可进行干燥转轮的连续再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利用了散热器散出的热量,节省了能源,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温湿度调节机,主要用于一些需要严格控制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工业及其他室内场所。
技术介绍
现有室内空气温湿度的调节设备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主要用于控制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由冷凝器和与冷凝器配套的散热器构成,空气穿过冷凝器时释放热量,温度降低,同时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还可以产生冷凝水,降低绝对湿度;另一部分是用于空气干燥的湿度调节装置,由干燥转轮和干燥转轮的驱动机构构成,降温并初步除湿的空气穿过干燥转轮的干燥部分时,水分被干燥转轮吸收,使湿度进一步下降,由此实现对空气温湿度的调节和控制。冷凝器吸收空气热量后,冷凝介质温度升高,流到与冷凝器配套的散热器后在散热器将热量散出,通常该散热器设置在室外,以避免散出的热量影响室内温度。干燥转轮的干燥部分吸收水分后,干燥能力降低,需要通过热风将其中的水分蒸发掉,即进行再生。现有技术下干燥转轮的吸湿(即对空气进行干燥处理)和再生是同时进行的,湿度调节装置设有供风风道和再生风道,干燥转轮的一部分位于供风风道内,另一部分位于再生风道内,工作时干燥转轮在其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不断转动,使转轮吸湿后的部分不断进入再生风道再生,再生后的部分不断进入供风风道对空气进行干燥处理。由于这种技术一方面将散热器产生的热量全部排到室外,另一方面又需要设置专门的装置为干燥转轮的再生生产热风,不仅浪费了能源,而且整体结构也较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和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温湿度调节机,这种装置消耗的能量少,结构简单,生产成本和运行费用较低。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温湿度调节机,包括壳体、温度调节装置和湿度调节装置,所述壳体内设置隔板,将壳体内腔分为互不连通的供风风道和再生风道,所述供风风道和再生风道均设有各自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并分别配有相应的供给风机和再生风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主要由冷凝器和与冷凝器配套的散热器构成,其中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供风风道的进风段(即风道的进风口处及其临近部分,下同),充满所在的供风风道截面,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再生风道的进风段,充满所在的再生风道截面,所述湿度调节装置主要由干燥转轮和干燥转轮的驱动机构构成,其中所述干燥转轮穿过所述隔板,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供风风道中部(即风道进风段和出风段之间,下同),充满所在的供风风道截面,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再生风道中部,充满所在的再生风道截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需要进行温湿度调节的空气在供给风机的驱动下进入供风风道,穿过冷凝器时受到冷凝,其温度降低到所要求的供风温度,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还产生冷凝水,除去空气中的部分水分,降温后的空气流向供风风道中的干燥转轮,并在穿过干燥转轮时被干燥转轮干燥,使湿度降低到所要求的供风湿度,经过降温除湿后的空气经供风风道出风口进入室内,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再生风道中的再生空气在再生风机的驱动下由室外引入,经过冷凝器散热器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同时散热器内的冷凝介质温度降低,实现散热器的散热目的,再生空气升温后形成热风并流向再生风道内的干燥转轮,在穿过干燥转轮时将干燥转轮中的水分蒸发,实现干燥转轮的再生;干燥转轮在其驱动机构的带动下不断转动,在吸湿后不断进入再生风道再生,再生后不断进入供风风道进行空气干燥,由此实现调节机的连续工作。由于本技术采用散热器加热再生空气,使干燥转轮的工作基本上不消耗新的能量(干燥转轮的驱动机构和相关风机能耗较低),因此整个调节机的能耗只相当于同等规模的温度调节装置,不仅简化了结构,而且节省了能源,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壳体内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分流百叶窗中涉及自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空气温湿度调节机包括壳体10、温度调节装置和湿度调节装置,所述壳体10内设置隔板11,将壳体内腔分为互不连通的供风风道和再生风道,所述供风风道和再生风道均设有各自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并分别配有相应的供给风机1和再生风机5,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主要由冷凝器2和与冷凝器配套的散热器6构成,其中所述冷凝器2位于所述供风风道的进风段,充满所在的供风风道截面,所述散热器6位于所述再生风道的进风段,充满所在的再生风道截面,所述湿度调节装置主要由干燥转轮和干燥转轮的驱动机构构成,其中所述干燥转轮穿过所述隔板11,其中一部分3位于所述供风风道中部,充满所在的供风风道截面,另一部分7位于所述再生风道中部,充满所在的再生风道截面。所述冷凝器2可以采用直效冷凝器。所述供风风道和再生风道的进风口可以分别设有各自的过滤装置,所述各过滤装置通常可以采用多层过滤网和/或滤布为过滤材料。通常,所述供风风道的进风口可以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一端,所述再生风道的进风口可以位于所述壳体10的另一端,所述供风风道的出风口可以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一个侧面,所述再生风道的出风口可以位于所述壳体10的另一个侧面。使用时,可以将整个调节机安装在室外,使供风风道的出风口连通室内空间4,其余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连通室外空间8,在这种安装方式下,调节机向室内的供风全部为新风,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最大限度地将室内生产或生活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也可以采用其他安装使用方式,例如供风风道的进风口通过管道同时连通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或者只连通室内空间,使调节机向室内的供风部分为新风、部分为循环风,或者全部为循环风,由此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减少能耗之间的取得一个平衡。采用任何安装和使用方式,均不影响本技术的实施。所述供给风机1可以采用离心风机,该离心风机可以安装在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干燥转轮的后面(依风道内的气流方向,下同)。所述再生风机5可以采用离心风机,该离心风机可以安装在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干燥转轮的后面。所述干燥转轮位于供风风道中的面积和位于再生风道中的面积可以大致相等,例如任意一部分的面积为另一部分的面积的80%-120%,通常两者可以相等,这样有利于加大再生时间,保证在散热器热量不很大的情况下达到要求的再生效果。所述干燥转轮和隔板11之间通常需要设置密封,以避免供风风道和再生风道之间串风。所述再生风道还可以设有一个分流百叶窗12,该百叶窗12可以开设在与再生风道出风口相同的壳体侧面上,并位于散热器和干燥转轮之间。参见图2,所述分流百叶窗12设有用于控制百叶窗叶片开度的自控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重力块12.2和连杆12.3构成,所述连杆12.3的一端连接所述重力块12.2,另一端折成90度,形成与其主体部分垂直的轴杆12.31,所述轴杆12.31通过轴承或其他旋转支撑结构12.4安装在分流百叶窗框架12.1上,同该框架12.1转动副联接,并联接百叶窗叶片开度的调节机构,由其连杆角度控制百叶窗叶片的开度,常态下连杆12.3的主体部分在重力块12.2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百叶窗叶片的开度为零,当再生风道内的风压足够大时,风压克服重力块的重力,将百叶窗叶片吹开,并且再生风道内的风压越大,百叶窗叶片的开度越大,通过分流百叶窗排出的风量也就越大,由此调节流经干燥转轮的再生风风量。所述再生风道中的所述散热器和干燥转轮之间邻散热器一端可以设有冷凝风机9,该冷凝风机9可以采用轴流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温湿度调节机,包括壳体、温度调节装置和湿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主要由冷凝器和与冷凝器配套的散热器构成,所述湿度调节装置主要由干燥转轮和干燥转轮的驱动机构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隔板,将壳体内腔分为互不连通的供风风道和再生风道,所述供风风道和再生风道均设有各自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并分别配有相应的供给风机和再生风机,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供风风道的进风段,充满所在的供风风道截面,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再生风道的进风段,充满所在的再生风道截面,所述干燥转轮穿过所述隔板,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供风风道中部,充满所在的供风风道截面,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再生风道中部,充满所在的再生风道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立克威廉松,
申请(专利权)人:蒙特空气处理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