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自适应粘滞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976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自适应粘滞阻尼器,属于结构减震技术领域;包括阻尼器缸体、插电式蓄电池、速度传感器、动态控制器和电动比例伺服阀,所述插电式蓄电池用于给所述动态控制器提供电压,所述动态控制器从所述速度传感器接收速度信号后转换为电压信号,然后将电压信号传递给所述电动比例伺服阀,再通过所述电动比例伺服阀控制所述阻尼器缸体输出的阻尼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粘滞阻尼器采用了双缸设计,活动活塞和塞轴一体组成的整体活塞在主缸内往复运动时,达到了两个阻尼器并联工作的效果。实现实时调节导流管中粘滞流体的有效流经截面积,从而改变导流管内粘滞流体的流量,进而实时自适应调节阻尼的大小。

An adaptive viscous damper with self reset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自适应粘滞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结构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自适应粘滞阻尼器。
技术介绍
粘滞阻尼器是一种速度相关型阻尼器,最早应用于机械、军工、航空等领域,用于控制设备的振动与冲击。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粘滞阻尼器现逐步推广到建筑结构和桥梁等民用工程,用于耗散地震荷载、风荷载等对结构输入的能量。粘滞阻尼器主要包含阻尼系数、阻尼指数、最大阻尼力等几个技术指标。常规的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为固定值,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不同工况下需要不同阻尼力的需求,阻尼力较小,为保证足够的阻尼力导致阻尼器尺寸过大,且阻尼器工作后若不处于开始工作前的平衡位置则不能复位到工作前的平衡状态。专利201310693362.9的名称《可调式粘滞阻尼器》,在活塞杆内外杆上郡设有阻尼孔,重合的阻尼孔作为阻尼通道,并在活塞杆上设置有调节螺母,通过调节螺母调节阻尼孔道的大小,使得阻尼器产生不同阻尼力效果。但该专利无法根据设备的实时振动对阻尼力进行调整,且不能完成自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自适应粘滞阻尼器,活塞在外荷载的作用下在主缸1-9内作往复运动,并不断挤压空间100-1、100-2、101-1和101-2中的粘滞流体,粘滞流体在流经阻尼孔1-13和导流管1-8时,通过速度传感器2对测点速度的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递给动态控制器3,进而动态控制器控制电动比例伺服阀1-14阀门的有效开度,进而改变粘滞流体的有效流经截面积,从而改变导流管内粘滞流体的流量,进而实现该新型粘滞阻尼器阻尼的自动调节。当该新型粘滞阻尼器停止工作且活塞不处于平衡位置时,此时高强弹簧1-2处在压缩或伸长的状态,则会为活塞复位到平衡状态提供一个额外的恢复力,以驱动活塞复位。该型阻尼器在充分发挥其耗能减震能力的同时,扩大了其使用范围并有效提高了结构的减震效果和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自适应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器缸体、插电式蓄电池、速度传感器、动态控制器和电动比例伺服阀,所述插电式蓄电池用于给所述动态控制器提供电压,所述动态控制器从所述速度传感器接收速度信号后转换为电压信号,然后将电压信号传递给所述电动比例伺服阀,再通过所述电动比例伺服阀控制所述阻尼器缸体输出的阻尼力;所述阻尼器缸体包括副缸、主缸、左缸盖、右缸盖、活塞、导流管和高强弹簧;所述主缸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其两端开口处均设置有法兰盘,其内沿径向设置有隔板,将主缸内分为两个腔体;所述隔板上开有中心孔,其端面上相对于其中心轴对称设置有两个阻尼孔;所述左缸盖和右缸盖均为开有中心孔的圆形板状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主缸的两端;所述副缸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结构,其开口端设置有法兰盘;所述副缸的法兰盘、左缸盖和主缸一端的法兰盘通过多个缸体连接螺栓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右缸盖和主缸另一端的法兰盘通过多个缸体连接螺栓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为U型管结构,其两端口分别固定于所述主缸壁面的两个通孔的孔口处,用于连通所述主缸内的两个腔体;所述电动比例伺服阀安装与所述导流管上,通过调节其阀门的开启高度,改变所述导流管内粘滞流体的有效流经截面积;所述活塞包括活动活塞和塞轴一体,所述塞轴一体为圆柱杆,其一端沿轴向开有螺纹孔,另一端设置有连接耳座,同轴依次穿过所述右缸盖、主缸和左缸盖的中心孔;所述塞轴一体靠近所述连接耳座一端沿周向设置有环状凸台,位于所述主缸内靠近右缸盖的腔体内,作为固定活塞;所述活动活塞为开有中心通孔的圆柱体,同轴固定于所述塞轴一体的靠近所述螺纹孔一端,位于所述主缸内靠近左缸盖的腔体内;所述右缸盖、主缸和左缸盖的中心孔的孔壁上均开有环形凹槽,以及所述固定活塞的外周面和活动活塞的内、外周面上均开有环形凹槽,分别用于安装导杆密封圈和活塞密封圈,进而实现所述塞轴一体与右缸盖、主缸、左缸盖的密封连接,所述活动活塞与塞轴一体、主缸的密封连接;所述高强弹簧的一端通过高强弹簧固定螺栓与所述副缸封闭端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高强弹簧固定螺栓与所述塞轴一体的螺纹孔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口与所述主缸壁面的两个通孔的孔口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导流管与所述电动比例伺服阀通过螺纹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右缸盖、主缸和左缸盖的中心孔的孔壁均开有两个环形凹槽。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副缸的法兰盘、左缸盖和主缸两端的法兰盘上均沿周向均布8个螺栓通孔,用于安装所述缸体连接螺栓。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活动活塞为台阶圆柱体,其大径段与所述主缸内壁间隙配合,其小径段沿周向均布三个径向螺纹通孔,与所述塞轴一体上开设的螺纹通孔相对,通过三个活动活塞固定螺栓将所述活动活塞固定于所述塞轴一体上。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主缸两端的法兰盘端面上均开有环形凹槽,用于安装缸体密封圈,实现所述左缸盖、右缸盖与主缸两端的法兰盘的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插电式蓄电池的输入为220V/50Hz,输出为24V/5A。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速度传感器测速范围为-50mm/s~+50mm/s。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动态控制器的电源输入为24V/5A,输出电压为0~5V,且内置速度v——电压V转换控制算法,能够将所述速度传感器输入的速度信号转换为0~5V区间内的电压信号并传递给所述电动比例伺服阀。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粘滞阻尼器具有实时自适应调节阻尼的特性,通过速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测点的运动速度并传入动态控制器中完成速度(v)——电压(V)的信号转换,再将电压(V)信号输入到电动比例伺服阀中完成电压(V)——开启高度(H)的指令转换,从而实现实时调节导流管中粘滞流体的有效流经截面积,从而改变导流管内粘滞流体的流量,进而实时自适应调节阻尼的大小;(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粘滞阻尼器具有自复位特性,高强弹簧通过固定螺栓与塞轴一体和副缸固定连接。塞轴一体在主缸内往复运动的同时驱动高强弹簧在副缸内被往复压缩和拉伸,高强弹簧恢复时提供恢复力,从而驱使新型自适应粘滞阻尼器恢复至平衡状态;(3)本专利技术在提出的新型粘滞阻尼器上设置的高强弹簧在提供额外恢复力的同时能有效减小结构的残余变形;(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粘滞阻尼器采用了双缸设计,活动活塞和塞轴一体组成的整体活塞在主缸内往复运动时,达到了两个阻尼器并联工作的效果。与传统粘滞阻尼器相比,增大了输出的阻尼力,减小了阻尼器的径向尺寸,节约空间;(5)本专利技术采用充电——蓄电的插电式蓄电池为动态控制器供电,有效避免了因停电引起的设备停机的弊端;(6)本专利技术可根据特定结构的减震需求修改动态控制器和电动比例伺服阀中的转换控制算法,进而改变速度(v)——电压(V)的转换标定值和电压(V)——开启高度(H)的转换标定值,从而有效扩大了该新型粘滞阻尼器的适用范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自适应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器缸体、插电式蓄电池、速度传感器、动态控制器和电动比例伺服阀,所述插电式蓄电池用于给所述动态控制器提供电压,所述动态控制器从所述速度传感器接收速度信号后转换为电压信号,然后将电压信号传递给所述电动比例伺服阀,再通过所述电动比例伺服阀控制所述阻尼器缸体输出的阻尼力;/n所述阻尼器缸体包括副缸、主缸、左缸盖、右缸盖、活塞、导流管和高强弹簧;所述主缸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其两端开口处均设置有法兰盘,其内沿径向设置有隔板,将主缸内分为两个腔体;所述隔板上开有中心孔,其端面上相对于其中心轴对称设置有两个阻尼孔;所述左缸盖和右缸盖均为开有中心孔的圆形板状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主缸的两端;所述副缸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结构,其开口端设置有法兰盘;所述副缸的法兰盘、左缸盖和主缸一端的法兰盘通过多个缸体连接螺栓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右缸盖和主缸另一端的法兰盘通过多个缸体连接螺栓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为U型管结构,其两端口分别固定于所述主缸壁面的两个通孔的孔口处,用于连通所述主缸内的两个腔体;所述电动比例伺服阀安装与所述导流管上,通过调节其阀门的开启高度,改变所述导流管内粘滞流体的有效流经截面积;/n所述活塞包括活动活塞和塞轴一体,所述塞轴一体为圆柱杆,其一端沿轴向开有螺纹孔,另一端设置有连接耳座,同轴依次穿过所述右缸盖、主缸和左缸盖的中心孔;所述塞轴一体靠近所述连接耳座一端沿周向设置有环状凸台,位于所述主缸内靠近右缸盖的腔体内,作为固定活塞;所述活动活塞为开有中心通孔的圆柱体,同轴固定于所述塞轴一体的靠近所述螺纹孔一端,位于所述主缸内靠近左缸盖的腔体内;所述右缸盖、主缸和左缸盖的中心孔的孔壁上均开有环形凹槽,以及所述固定活塞的外周面和活动活塞的内、外周面上均开有环形凹槽,分别用于安装导杆密封圈和活塞密封圈,进而实现所述塞轴一体与右缸盖、主缸、左缸盖的密封连接,所述活动活塞与塞轴一体、主缸的密封连接;/n所述高强弹簧的一端通过高强弹簧固定螺栓与所述副缸封闭端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高强弹簧固定螺栓与所述塞轴一体的螺纹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自适应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器缸体、插电式蓄电池、速度传感器、动态控制器和电动比例伺服阀,所述插电式蓄电池用于给所述动态控制器提供电压,所述动态控制器从所述速度传感器接收速度信号后转换为电压信号,然后将电压信号传递给所述电动比例伺服阀,再通过所述电动比例伺服阀控制所述阻尼器缸体输出的阻尼力;
所述阻尼器缸体包括副缸、主缸、左缸盖、右缸盖、活塞、导流管和高强弹簧;所述主缸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结构,其两端开口处均设置有法兰盘,其内沿径向设置有隔板,将主缸内分为两个腔体;所述隔板上开有中心孔,其端面上相对于其中心轴对称设置有两个阻尼孔;所述左缸盖和右缸盖均为开有中心孔的圆形板状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主缸的两端;所述副缸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结构,其开口端设置有法兰盘;所述副缸的法兰盘、左缸盖和主缸一端的法兰盘通过多个缸体连接螺栓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右缸盖和主缸另一端的法兰盘通过多个缸体连接螺栓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为U型管结构,其两端口分别固定于所述主缸壁面的两个通孔的孔口处,用于连通所述主缸内的两个腔体;所述电动比例伺服阀安装与所述导流管上,通过调节其阀门的开启高度,改变所述导流管内粘滞流体的有效流经截面积;
所述活塞包括活动活塞和塞轴一体,所述塞轴一体为圆柱杆,其一端沿轴向开有螺纹孔,另一端设置有连接耳座,同轴依次穿过所述右缸盖、主缸和左缸盖的中心孔;所述塞轴一体靠近所述连接耳座一端沿周向设置有环状凸台,位于所述主缸内靠近右缸盖的腔体内,作为固定活塞;所述活动活塞为开有中心通孔的圆柱体,同轴固定于所述塞轴一体的靠近所述螺纹孔一端,位于所述主缸内靠近左缸盖的腔体内;所述右缸盖、主缸和左缸盖的中心孔的孔壁上均开有环形凹槽,以及所述固定活塞的外周面和活动活塞的内、外周面上均开有环形凹槽,分别用于安装导杆密封圈和活塞密封圈,进而实现所述塞轴一体与右缸盖、主缸、左缸盖的密封连接,所述活动活塞与塞轴一体、主缸的密封连接;
所述高强弹簧的一端通过高强弹簧固定螺栓与所述副缸封闭端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洵安何万龙吴悦王天龙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