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延军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自动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88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门,包括开设在墙体上、贯穿墙体相对两侧的开口;门体,对应覆盖开口;第一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门体移动,以使开口闭合;第二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门体和第一配重移动,以使开口开启;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配重克服重力势能向上移动,以使第一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第一配重和第二配重的自重及其重力势能,驱动门体开闭,避免电机与门体直接连接,解决开门卡顿,电机损坏的问题。

A new type of automatic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动门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自动门。
技术介绍
现有的门体从静止到匀速运动需要的动力是不均匀的,例如普通的玻璃推拉门,门体启动时,启动动力是门体匀速运动需要动力的两倍以上;普通门的动力一般由电机或者是气杆提供,只能提供匀速的动力。而且现有的门体由于使用者的操作不当造成门体变形以及门体所处的环境的影响造成的门体生锈、冰冻等,造成门体在启动时需要很大的动力,而使用电机或者是气杆则很容易出现电机卡死或者是气杆损坏的情况,缩短了电机或者气杆的使用寿命;如果加大动力有很容易造成零部件的损坏,同时成本高,耗电;动力小的情况下,又容易出现门体卡死的情况。使用电机带动的门在停电或电机损坏的情况下,门体卡死无法移动,因此需要预留小门,防止停电或电机损坏时无法出入。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自动门,通过利用第一配重和第二配重的自身重力以及重力势能,驱动门体移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带动门体开门造成的门体易卡死的情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新型自动门,包括开设在墙体上、贯穿墙体相对两侧的开口;门体,对应覆盖开口;第一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门体移动,以使开口闭合;第二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门体和第一配重移动,以使开口开启;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配重克服重力势能向上移动,以使第一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br>进一步,开口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有沿门体移动方向延伸的导轨,门体上设置有对应伸入导轨中的滑动机构,门体垂直于其移动方向的相对两侧的墙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门体上连接有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第一拉绳绕过第一滑轮与第一配重相连,第二拉绳绕过第二滑轮与第二配重相连;第二滑轮上方的墙体上设置有用于阻挡第二拉绳偏离第二滑轮的阻挡装置;优选的,第二拉绳上设置有弹性缓冲装置。进一步,导轨水平设置在开口上侧,门体在第一配重的拉动下沿导轨向靠近第一滑轮的方向移动,令开口闭合;优选的,导轨倾斜设置,导轨靠近第一滑轮的一端低于靠近第二滑轮的一端,门体在第一配重和自身重力的拉动下沿导轨向靠近第一滑轮的方向移动,令开口闭合。进一步,门体垂直于地面的一侧通过转动机构铰接在墙体上,门体上侧设置有第一滑轮,门体与墙体铰接一侧的上方墙体上设置有第二滑轮,第一拉绳绕过第一滑轮与第一配重相连,第二拉绳绕过第二滑轮与第二配重相连,门体上方的墙体上设置有固定装置,第一拉绳远离第一配重的一端与固定装置相连,第二拉绳远离第二配重的一端与门体相连。进一步,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配重所在侧的墙体上,所述驱动装置位于第二滑轮的上方、并与第二滑轮相距一定距离;第二配重通过第三拉绳与驱动装置相连,第三拉绳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拉动第二配重向上移动。进一步,驱动装置与一行程控制装置连接,第二配重在第三拉绳的拉动下向上移动到某一高度时,行程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停止工作,驱动装置下方设置的锁定装置锁合,将第二配重锁止在此高度位置上。进一步,锁定装置连接有一触发装置,触发装置被触发时控制锁定装置解锁,第二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第二拉绳拉动门体向靠近第二滑轮的方向移动,令开口开启。进一步,第二配重靠近门体的一侧设置有一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在第二配重的移动方向上贯穿第二配重。进一步,第一配重和第二配重上下移动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上端敞口的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第一配重对应伸入第一保护罩内,第二配重对应伸入第二保护罩内,令第一配重和第二配重分别在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内部上下移动;优选的,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减速机构和第二减速机构,第一减速机构和第二减速机构分别对第一配重和第二配重进行减速;进一步优选的,第一保护罩和第二保护罩内均设置有弹性降噪装置。进一步,第二保护罩上方设置有上下两端敞口设置的第三保护罩,第三保护罩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二保护罩相距一定距离,第三保护罩位于驱动装置的下方,锁定装置位于第三保护罩的内侧,第二配重在第三拉绳的作用下由第二保护罩进入第三保护罩,并在第三保护罩内移动;优选的,第二保护罩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第三保护罩,第二保护罩靠近第二滑轮的一侧设置有一供第二拉绳伸入第二保护罩内部的通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采用配重自身的重力、配重的重力势能、门体自重以及电机驱动或人力驱动的配合下实现门体的开闭,可以通过改变配重的重量,实现门体开闭时间和开闭速度的调整。2、本专利技术中将电机与门体分离,门体的关闭可以使用电机驱动也可以人力驱动,真正实现电机与门体分离,保护电机,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中触发锁定装置解锁的触发装置可以是人体触发,也可以是红外、雷达、光、声、等传感器,配合配重实现门体开启,避免了电机直接控制门体,停电以后门体无法开启的情况。4、本专利技术中保护罩内设置有弹性降噪装置和减速装置,能够有效的降低配重下落过程中的速度,保证门体在开启与关闭的过程中能够不会撞击墙体,从而损坏门体;同时还可以消除配重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5、本专利技术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于单/双开门、旋转门、推拉门、车库门、窗帘、幕布等多种自动开关的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门体关闭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门体开启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配重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动绞车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锁定装置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门体开闭过程的电路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门体开启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门体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门体开闭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另一种门体开闭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中双开门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中双开门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中利用门体自重实现双开门的示意图。图中:1-墙体;2-门体;3-导轨;4-滑动结构;5-第一配重;6-第二配重;7-第一拉绳;8-第二拉绳;9-第三拉绳;10-第一滑轮;11-第二滑轮;12-第一保护罩;13-第二保护罩;14-第三保护罩;15-弹性降噪装置;16-第一减速装置;17-第二减速装置;18-驱动装置;181-绞轮;182-大齿轮;183-转轴;184-固定座;185-小齿轮;186-第一连接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自动门,包括开设在墙体上、贯穿墙体相对两侧的开口;其特征在于:/n门体,对应覆盖开口;/n第一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门体移动,以使开口闭合;/n第二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门体和第一配重移动,以使开口开启;/n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配重克服重力势能向上移动,以使第一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门,包括开设在墙体上、贯穿墙体相对两侧的开口;其特征在于:
门体,对应覆盖开口;
第一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门体移动,以使开口闭合;
第二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带动门体和第一配重移动,以使开口开启;
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配重克服重力势能向上移动,以使第一配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门,其特征在于:开口的上侧和/或下侧设置有沿门体移动方向延伸的导轨,门体上设置有对应伸入导轨中的滑动机构,门体垂直于其移动方向的相对两侧的墙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门体上连接有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第一拉绳绕过第一滑轮与第一配重相连,第二拉绳绕过第二滑轮与第二配重相连;第二滑轮上方的墙体上设置有用于阻挡第二拉绳偏离第二滑轮的阻挡装置;
优选的,第二拉绳上设置有弹性缓冲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门,其特征在于:导轨水平设置在开口上侧,门体在第一配重的拉动下沿导轨向靠近第一滑轮的方向移动,令开口闭合;
优选的,导轨倾斜设置,导轨靠近第一滑轮的一端低于靠近第二滑轮的一端,门体在第一配重和自身重力的拉动下沿导轨向靠近第一滑轮的方向移动,令开口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门,其特征在于:门体垂直于地面的一侧通过转动机构铰接在墙体上,门体上侧设置有第一滑轮,门体与墙体铰接一侧的上方墙体上设置有第二滑轮,第一拉绳绕过第一滑轮与第一配重相连,第二拉绳绕过第二滑轮与第二配重相连,门体上方的墙体上设置有固定装置,第一拉绳远离第一配重的一端与固定装置相连,第二拉绳远离第二配重的一端与门体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门,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配重所在侧的墙体上,所述驱动装置位于第二滑轮的上方、并与第二滑轮相距一定距离;第二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延军
申请(专利权)人:宋延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