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车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03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确保耐侧面碰撞性能,并且在车顶板的下表面紧凑地配置遮阳装置。左右一对车顶边梁(11)将上部构件(22)及下部构件(23)结合而构成为在车宽方向长的大致矩形状闭合截面,因此能够确保车顶边梁(11)的必需的闭合截面积而维持强度及刚性,且抑制上下方向尺寸,并且能够在侧面碰撞的碰撞负重输入时,通过与横构件(13)的协作来阻止车顶边梁(11)的弯曲而提高耐侧面碰撞性能,且在车顶板(15)的下表面紧凑地配置遮阳装置(16)而确保车室的高度。而且,可利用将车顶板(15)的车宽方向外端部以及车顶边梁(11)的上表面覆盖的车顶侧装饰(34),来进一步提高车顶边梁(11)的刚性、强度。

Car bod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的车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其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边梁(roofsiderail)间以车顶板(roofpanel)来连接。
技术介绍
在将左右一对车顶边梁间加以连接的透明的全景车顶板(panoramaroofpanel)的下方配置有遮阳(sunshade)装置的结构中,如下结构通过下述专利文献1而公知,此结构将车顶边梁与外板(outerpanel)、内板(innerpanel)及加强件(reinforcement)加以结合而构成为闭合截面,使支撑于外板、内板及加强件的重叠凸缘部的全景车顶板的上表面与外板的上端部连续,并且将遮阳装置的遮荫罩构件(shadecovermember)支撑于内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190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所述现有结构的车顶边梁由于相对于与全景车顶板的上表面连续的外板的上端部,支撑全景车顶板的下表面的重叠凸缘部经由台阶而低一级,故而若欲确保全景车顶板与遮阳装置的遮荫罩构件之间的上下方向间隔,则相对于车顶边梁的外板的上端部而言的遮阳装置的遮荫罩构件的高度仅与所述台阶的程度相应地降低,存在导致压迫车室的上下方向高度的问题。为了确保车室的上下方向高度,只要减小车顶边梁的上下方向尺寸即可,但若仅仅减小车顶边梁的上下方向尺寸,则当对中柱(centerpillar)输入侧面碰撞的碰撞负重时,车顶边梁的刚性、强度下降,中柱向车宽方向内侧倾倒,存在耐侧面碰撞性能下降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形成,目的在于确保耐侧面碰撞性能,并且在车顶板的下表面紧凑地配置遮阳装置。[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所述目的,依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其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边梁间以车顶板来连接,所述车顶边梁将上部构件及下部构件结合而构成为在车宽方向长的矩形状闭合截面,在所述上部构件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支撑所述车顶板,并且在所述下部构件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支撑将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间加以连接的横构件(crossmember),在由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及所述横构件所包围的位置配置遮阳装置,且将所述车顶板的车宽方向的外端部及所述车顶边梁的上表面以车顶侧装饰(roofsidegarnish)来覆盖。另外,依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1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将中柱的上端部及所述车顶边梁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经由托架(bracket)而与所述横构件连接,由将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的前端间加以连接的前拱顶(frontroofarch)、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以及所述横构件来形成收纳所述遮阳装置的车顶开口部,使所述横构件相对于所述中柱的上端部而向后方偏移,使所述中柱、所述托架以及所述横构件的棱线连续。另外,依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2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所述遮阳装置包括导架、以及滑动自如地支撑于所述导架的板状遮荫构件,所述横构件包括下表面、一对侧面及一对凸缘而形成为向上开口的帽(hat)状截面,所述横构件的下表面、所述托架的下表面以及所述中柱的车宽方向内面构成连续面,将所述导架支撑于所述横构件的凸缘。另外,依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3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在所述托架及所述横构件的连接部,所述横构件的前后方向宽度大于所述托架的前后方向宽度。另外,依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4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所述托架及所述横构件形成为向上开口的帽状截面。另外,依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1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所述横构件在前侧包括车顶内衬的安装孔,并且在后侧包括向车宽方向延伸的胎圈。另外,依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1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所述横构件在车宽方向外侧位置包括向上凸起地弯曲的弯曲部。另外,依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1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所述托架固定于所述车顶边梁的车宽方向内壁及下壁。另外,依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1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所述车顶板为黑色的透明构件。另外,依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2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所述横构件与所述托架连接的横构件连接部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使所述第一固定部向非偏移侧且车宽方向外侧延长的第二固定部,并且在至少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两处固定于所述托架。另外,依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2的构成以外,还提出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所述托架被夹持于所述车顶边梁的下部构件与所述中柱的内部构件之间。[专利技术的效果]依据技术方案1的构成,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边梁间以车顶板来连接。车顶边梁将上部构件及下部构件结合而构成为在车宽方向长的大致矩形状闭合截面,在上部构件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内侧部分支撑车顶板,并且在下部构件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内侧部分支撑将左右一对车顶边梁间加以连接的横构件,在由左右一对车顶边梁以及横构件所包围的位置配置遮阳装置,将车顶板的车宽方向外端部以及车顶边梁的上表面以车顶侧装饰来覆盖,因此确保横构件的必需的闭合截面积而维持强度及刚性,且抑制上下方向尺寸,并且当侧面碰撞的碰撞负重输入时,能够通过与横构件的协作来阻止车顶边梁的弯曲而提高耐侧面碰撞性能,且在车顶板的下表面紧凑地配置遮阳装置而确保车室的高度,而且,能够利用将车顶板的车宽方向外端部以及车顶边梁的上表面覆盖的车顶侧装饰,来进一步提高车顶边梁的刚性、强度。另外,依据技术方案2的构成,将中柱的上端部及车顶边梁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经由托架而连接于横构件,由将左右一对车顶边梁的前端间加以连接的前拱顶、左右一对车顶边梁以及横构件来形成收纳遮阳装置的车顶开口部,使横构件相对于中柱的上端部而向后方偏移,使中柱、托架及横构件的棱线连续,因此不仅能够扩大车顶开口部的面积而有效率地进行车室的采光,而且能够利用中柱、托架及横构件的连续的棱线,来补充由横构件的偏移所造成的耐侧面碰撞性能的下降,防止由碰撞负重所造成的中柱向车室侧的倾倒。另外,依据技术方案3的构成,遮阳装置包括导架、以及滑动自如地支撑于导架的板状遮荫构件,横构件包括下表面、一对侧面及一对凸缘而形成为向上开口的帽状截面,横构件的下表面、托架的下表面及中柱的车宽方向内面构成连续面,将导架支撑于横构件的凸缘,因此,当对中柱输入侧面碰撞的碰撞负重时,将碰撞负重从中柱,经由所述连续面而确实地传递至横构件,且在形成为向上开口的帽状截面的横构件的凸缘,支撑遮阳装置的导架,由此,即便为了确保车室的高度而将车顶板与横构件的下表面的上下方向距离设定为小,也能够确保配置遮阳装置的导架的空间。另外,依据技术方案4的构成,在托架及横构件的连接部,横构件的前后方向宽度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其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边梁(11)间以车顶板(15)来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车顶边梁(11)将上部构件(22)及下部构件(23)结合而构成为在车宽方向上长的矩形状闭合截面,在所述上部构件(22)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支撑所述车顶板(15),并且在所述下部构件(23)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支撑将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11)间加以连接的横构件(13),在由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11)及所述横构件(13)所包围的位置配置遮阳装置(16),将所述车顶板(15)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及所述车顶边梁(11)的上表面由车顶侧装饰(34)来覆盖。/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12 JP 2018-2119431.一种汽车的车体结构,其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边梁(11)间以车顶板(15)来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顶边梁(11)将上部构件(22)及下部构件(23)结合而构成为在车宽方向上长的矩形状闭合截面,在所述上部构件(22)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支撑所述车顶板(15),并且在所述下部构件(23)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支撑将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11)间加以连接的横构件(13),在由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11)及所述横构件(13)所包围的位置配置遮阳装置(16),将所述车顶板(15)的车宽方向外端部及所述车顶边梁(11)的上表面由车顶侧装饰(34)来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中柱(24)的上端部及所述车顶边梁(11)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经由托架(25)而与所述横构件(13)连接,由将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11)的前端间加以连接的前拱顶(12)、左右一对所述车顶边梁(11)以及所述横构件(13)来形成收纳所述遮阳装置(16)的车顶开口部(35),使所述横构件(13)相对于所述中柱(24)的上端部而向后方偏移,使所述中柱(24)、所述托架(25)及所述横构件(13)的棱线(40)连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阳装置(16)包括导架(17)、以及滑动自如地支撑于所述导架(17)的板状的遮荫构件(20),所述横构件(13)包括下表面(a)、一对侧面(b)及一对凸缘(c)而形成为向上开口的帽状截面,所述横构件(13)的下表面(a)、所述托架(25)的下表面及所述中柱(24)的车宽方向内面构成连续面(39),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露崎匠室庆子仲岭徳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