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谱诱虫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638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害虫诱杀技术领域的一种光谱诱虫灯具,旨在解决现有诱虫灯存在害虫逃逸率高的技术问题,该灯具包括灯杆、灯杆顶端的太阳能发电板、灯杆底端的灯座,以及灯杆一侧的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不透明材质的诱虫筒和设置于诱虫筒内的引诱灯管,在所述诱虫筒内设有使诱虫筒内腔分割为若干诱杀区的静态捕杀板和绕诱虫筒轴线转动的动态捕杀板,所述静态捕杀板和动态捕杀板上设有通行间隙,在诱虫筒的侧壁上设有与诱杀区前端连通的引诱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诱杀的方式,通过引诱灯管发出的光亮将害虫引诱至诱虫筒内,然后通过朝向静态捕杀板转动的动态捕杀板将害虫挤压致死,可有效降低夜晚诱捕的害虫在白天的逃逸率。

A kind of spectrum lamp for luring ins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谱诱虫灯具
本技术涉及害虫诱杀
,具体涉及一种光谱诱虫灯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农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作物品质的提高,为满足农作物无公害生产的需要,降低农药施药量和农药残留,须大力提倡虫害的物理防治技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夏季成虫活动高峰期悬挂诱虫灯是最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且不会出现农药残留、抗药性、环境污染灯化学防治常见问题。公告号为CN2036186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诱虫灯》,包括灯杆、发光体、嵌入安装在灯杆内的蓄电池和顶端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发光体通过控制器连接蓄电池,在灯杆上设置有横杆,在横杆上设置有诱虫灯罩装置;所述的诱虫灯装置包括灯罩,所述的灯罩为圆柱形结构,在该灯罩的底端设置有锥台形的诱虫口,所述的发光体设置在灯罩顶端;所述的灯罩的圆柱壁上具有一层隔光膜。该诱虫灯通过亮光引诱害虫进入灯罩内,并通过灯罩上的锥台形的诱虫口防止害虫的逃逸,进而实现对害虫的诱捕作业。但是该类结构的诱虫灯存在其不可克服的缺陷,那就是只能实现害虫的诱捕,而不是诱杀,在晚上,害虫在趋光性的作用下进入诱虫灯而完成诱捕,然而在白天,具有活动能力的害虫在趋光性的作用下很容易找到诱虫口并逃逸,进而影响诱虫灯对害虫的诱捕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谱诱虫灯具,以解决现有诱虫灯存在害虫逃逸率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光谱诱虫灯具,包括灯杆、设置于灯杆顶端的太阳能发电板、设置于灯杆底端的灯座,以及设置于灯杆一侧的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不透明材质的诱虫筒和同轴设置于诱虫筒内的引诱灯管,在所述诱虫筒内设有使诱虫筒内腔分割为至少两个诱杀区的静态捕杀板和绕诱虫筒轴线转动的动态捕杀板,所述静态捕杀板上设有用于动态捕杀板穿过的通行间隙,所述动态捕杀板上设有用于静态捕杀板穿过的通行间隙,在诱虫筒的侧壁上设有与诱杀区前端连通的引诱口。优选的,所述静态捕杀板和动态捕杀板均由“[”型框架和捕杀杆组成,若干所述捕杀杆平行设置于“[”型框架内,且相邻两捕杀杆之间形成通行间隙。优选的,所述诱虫筒的底部螺纹连接有集虫筒,且在诱虫筒底壁上设有使诱虫筒内腔与集虫筒内腔连通的连通口。优选的,所述诱虫筒内腔顶部设有灯管座,所述引诱灯管的顶端与灯管座电连接,所述集虫筒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诱虫筒底壁上,且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传动轴的一端相连,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向上贯穿诱虫筒底壁后与动态捕杀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动态捕杀板的顶端通过轴承与灯管座转动连接,所述静态捕杀板的顶端与顶管座固定连接、底端通过轴承与传动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静态捕杀板有2-3个,且所述连通口设置于诱杀区后端。优选的,所述灯杆为可伸缩灯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采用诱杀的方式,通过引诱灯管发出的亮光将害虫引诱至诱虫筒内,然后通过朝向静态捕杀板转动的动态捕杀板将害虫挤压致死,并将害虫尸体收集于集虫筒内,可有效降低夜晚诱捕的害虫在白天的逃逸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视图;1为灯杆,2为太阳能发电板,3为灯座,4为诱捕器,5为诱虫筒,6为引诱灯管,7为集虫筒,8为连通口,9为诱杀区,10为静态捕杀板,11为动态捕杀板,12为通行间隙,13为灯管座,14为驱动电机,15为轴承,16为“[”型框架,17为捕杀杆,18为引诱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零部件、结构、机构或传感器等器件,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光谱诱虫灯具,包括灯杆1、太阳能发电板2、灯座3和诱捕器4,太阳能发电板2设置于灯杆1的顶端,灯座3设置于灯杆的底端,诱捕器4设置于灯杆的一侧;诱捕器4包括同轴设置的诱虫筒5、引诱灯管6和集虫筒7,集虫筒7的顶端与诱虫筒5的底端螺纹连接,且在诱虫筒5底壁上设有使诱虫筒5内腔与集虫筒7内腔连通的连通口8,诱虫筒5采用不透明材质制成,并在诱虫筒5内设有使诱虫筒5内腔分割为至少两个诱杀区9的静态捕杀板10和绕诱虫筒5轴线转动的动态捕杀板11,静态捕杀板10上设有若干用于动态捕杀板11穿过的通行间隙12,动态捕杀板11上设有若干用于静态捕杀板10穿过的通行间隙12,在诱虫筒5的侧壁上设有与诱杀区9前端连通的引诱口18。在诱虫筒5顶壁内侧设有灯管座13,引诱灯管6的顶端与灯管座13电连接,集虫筒7内设有驱动电机14,该驱动电机14固定设置于诱虫筒5底壁上,且驱动电机14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19的一端相连,传动轴19的另一端向上贯穿诱虫筒5底壁后与动态捕杀板11的底端固定连接,动态捕杀板11的顶端通过轴承15与灯管座13转动连接,静态捕杀板10的顶端与灯管座13固定连接、底端通过轴承15与传动轴19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静态捕杀板10和动态捕杀板11均由“[”型框架16和捕杀杆17组成,若干捕杀杆17平行设置于“[”型框架16内,且相邻两捕杀杆17之间形成通行间隙12。在本实施例中,静态捕杀板10有2-3个,且连通口8设置于诱杀区9后端。在本实施例中,灯杆1为可伸缩灯杆。在本实施例中,引诱灯管6的控制电路上串联有光控开关;驱动电机14的控制电路上串联有光控开关和计时器,用以控制驱动电机14在夜晚间歇式通电。在本实施例中,诱杀区9前端与后端是这样定义的:沿动态捕杀板11前进方向(此时动态捕杀板11运动至诱杀区9内),诱杀区9位于动态捕杀板11后侧的一端为前端,诱杀区9位于动态捕杀板11前侧的一端为后端。上述诱虫灯具的操作使用方法如下:在夜晚,引诱灯管6发出的亮光将附近的害虫引诱至诱捕器4外侧,然后害虫由引诱口18进入诱杀区9内,动态捕杀板11绕诱虫筒5轴线向静态捕杀板10转动,这样诱杀区9内的害虫被动态捕杀板11挤压到静态捕杀板10上而死去,然后害虫的尸体在动态捕杀板11的推动下,经连通口8进入集虫筒7内进行收集。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谱诱虫灯具,包括灯杆、设置于灯杆顶端的太阳能发电板、设置于灯杆底端的灯座,以及设置于灯杆一侧的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器包括不透明材质的诱虫筒和同轴设置于诱虫筒内的引诱灯管,在所述诱虫筒内设有使诱虫筒内腔分割为至少两个诱杀区的静态捕杀板和绕诱虫筒轴线转动的动态捕杀板,所述静态捕杀板上设有用于动态捕杀板穿过的通行间隙,所述动态捕杀板上设有用于静态捕杀板穿过的通行间隙,在诱虫筒的侧壁上设有与诱杀区前端连通的引诱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谱诱虫灯具,包括灯杆、设置于灯杆顶端的太阳能发电板、设置于灯杆底端的灯座,以及设置于灯杆一侧的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器包括不透明材质的诱虫筒和同轴设置于诱虫筒内的引诱灯管,在所述诱虫筒内设有使诱虫筒内腔分割为至少两个诱杀区的静态捕杀板和绕诱虫筒轴线转动的动态捕杀板,所述静态捕杀板上设有用于动态捕杀板穿过的通行间隙,所述动态捕杀板上设有用于静态捕杀板穿过的通行间隙,在诱虫筒的侧壁上设有与诱杀区前端连通的引诱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谱诱虫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捕杀板和动态捕杀板均由“[”型框架和捕杀杆组成,若干所述捕杀杆平行设置于“[”型框架内,且相邻两捕杀杆之间形成通行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光谱诱虫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筒的底部螺纹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华陈保胜郭雁茹王文玉刘丽颖郑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胜源农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