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56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包括下层的不透气柔性薄膜以及密封罩在薄膜上的可折叠式盖仓,盖仓可由五块独立板构成,预先在内外侧贴有透明胶带,包装时折叠,体积小,使用时可迅速组装,形成手术操作空间;在柔性薄膜上开设有将手术创面外露在所述透明密封操作舱内的开口,且在柔性薄膜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圈靠近所述开口边缘的胶带;透明密封操作舱左右两侧开设有两个高度一致的操作口;透明密封操作舱通过设有进气口、排气口和进液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简易临床场景可迅速构建一个封闭的手术操作空间,有效地隔离气溶胶、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液等污染,同时可折叠的设计也便于疫情突发的迅速运输和启用。

A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invasive operation cabin for medical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防护用具,具体涉及到一种医用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
技术介绍
在高暴露风险的手术场景中(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气管切开、肺结核患者的胸部手术等),手术操作会带来气溶胶暴露或血液污染的风险。这种情况为手术操作的安全防护带来巨大的挑战,即使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设施,由于操作者需要佩戴防护镜或正压防护面罩,也会对手术视野造成明显的影响。在基层医院,生物安全防护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患者很可能因此失去有保护条件下进行手术的机会;而在不得不实施紧急手术时,医务人员面临巨大的感染风险。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救治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危重病人的应急措施,在切开气管并插入导气管的瞬时,产生气管刺激而易引发反射性呛咳,造成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血液等喷射状泄出,并产生包含潜在致病原的气溶胶,对近距离操作的医护人员产生很大的感染风险。目前临床上应对这类有创手术感染风险,主要的应对思路是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防护和对手术操作空间(包括病人和医护人员)的隔离,主要采取如下的几类防护措施:1)针对医护人员进行防护,使用N95口罩、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镜正压防护面罩等;2)针对手术操作空间的隔离,在负压病房内,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手术操作;3)在救治新冠肺炎(NCP)、萨斯(SARS)、开放性结核、多重耐药菌等高传染性病人的过程中,需要综合以上两种措施,包括使用负压病房、N95口罩、防护服、防护镜/正压防护面罩等,对医护人员进行全方位的防护。目前现有技术有一些是采取隔离罩的方式来进行防护,下面列举几个比较典型的现有技术来陈述:公开号CN2652372Y公开的防护隔离帐,其是采用一种薄膜帐罩,将病人全身置于其中,但搭建等较为复杂;公开号CN2621625Y公开的呼吸道飞沫播散防护装置,其是采用一种类似盖伞的设计,与抽排油烟机作用相似,在病人上方接上负压,将污染物抽吸走,但下方仍然是敞开的;公开号CN209899593U公开的体液防护罩,其是采用一个类似于六边形伞的结构,对手术区域(如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防护,减少喷溅污染;但该设计仍然是一个敞开的结构;公开号CN2659352Y公开的封闭式气管切开器,采用一个局限于病人喉部的较小透明罩子,插管装置从上方开口处垂直插下去,不利于手术操作和复杂情况的应对;公开号CN209696010U公开的一种气管切开术后防污罩,以及相似的气管切开术后防痰液喷溅防护罩(公开号为CN206587252U)采用透明罩子,有孔设计或带管子集液,都是用作术后防污作用,不适合术中使用。以上专利的防护罩由于没有造成局部负压的环境,不适用于高传染性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气管插入手术等高风险操作。此外,由于目前的防护罩体积较大,不好运输和集中存放,遇到大规模疫情时,很难迅速的运输到疫情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负压舱建立一个有效的密闭手术操作空间,防喷溅、防雾设计保障了手术视野的清晰,通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针对高暴露风险切口的安全防护工具,显著降低了手术过程中的感染暴露风险以及手术医师的安全防护要求,在临床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的为手术医师提供安全防护,提高手术的可操作性,减少院感风险,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使用。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医用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所述医用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包括下层的不透气柔性薄膜以及密封罩在薄膜上的可折叠式盖仓,所述可折叠式盖仓包括有中间的矩形第一硬质透明板以及与第一硬质透明板至少两个对边密封转动连接的矩形第二硬质透明板,且当第一硬质透明板仅有其中两对边设置有第二硬质透明板时则在柔性薄膜的两侧密封转动连接有两块矩形硬质透明侧板,所述第二硬质透明板和/或透明侧板的侧边设置有胶带,将第一硬质透明板上的第二硬质透明板和/或柔性薄膜上的透明侧板向上或者向下翻折并且侧边用胶带粘连后,形成一倒扣在柔性薄膜上的透明密封操作舱;在柔性薄膜上开设有将手术创面外露在所述透明密封操作舱内的开口,且在柔性薄膜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圈靠近所述开口边缘的胶带;透明密封操作舱左右两侧的第二硬质透明板上或者透明侧板上开设有两个高度一致的操作口;所述透明密封操作舱的侧壁上设有包含进气口、排气口、进液口和排液口的若干接口,所述进气口与输送管路相连,所述排气口与负压装置或者消杀装置相连,所述排液口设置在所述透明密封操作舱的底部。进一步的,第一硬质透明板、第二硬质透明板、透明侧板为亚克力材质的透明板。进一步的,透明密封操作舱前侧的第二硬质透明板的下侧边设置有与颈部轮廓相贴合的拱形缺口,在拱形缺口的外侧设有向操作舱外侧延伸的并与颈部轮廓贴合的柔性密封件,在密封件的边缘设置有粘性胶条;所述柔性密封件为软橡胶或者硅胶。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密封操作舱的高度至少为45厘米。进一步的,在第二硬质透明板内侧的操作口处设置有手套和袖套,袖套一端与手套相连,另一端与操作口边缘的第二硬质透明板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为V型或者U型开口,且所述开口的前端开口宽度与拱形缺口的宽度相当。进一步的,柔性薄膜为橡胶垫。进一步的,在所述透明密封操作舱的外侧壁的接口处设置有用于密封和固定进出管路的自粘性软膜。本专利技术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采用可折叠设计,使用时可迅速组装,形成手术操作空间,便于疫情突发的迅速运输和启用。本专利技术通过下层密封设计的塑料薄膜层等方法,在病人和医务人员之间构造出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对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源如气溶胶、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液污染等通过负压进行收集,降低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此外,本专利技术结合了负压、进气口、冲洗、废液收集等功能,结构虽简单但是功能齐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医用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的组装完成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操作舱的盖仓展开图;图3-4为另一实施例中操作舱两个部分的展开图;图5为薄膜上的透明侧板向上翻折后的示意图;图6-8为三个实施例中柔性薄膜的开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专利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如图1所示,所述医用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包括下层的不透气柔性薄膜20以及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包括下层的不透气柔性薄膜以及密封罩在薄膜上的可折叠式盖仓,/n所述可折叠式盖仓包括有中间的矩形第一硬质透明板以及与第一硬质透明板至少两个对边密封转动连接的矩形第二硬质透明板,且当第一硬质透明板仅有其中两对边设置有第二硬质透明板时则在柔性薄膜的两侧密封转动连接有两块矩形硬质透明侧板,所述第二硬质透明板和/或透明侧板的侧边设置有胶带,将第一硬质透明板上的第二硬质透明板和/或柔性薄膜上的透明侧板向上或者向下翻折并且侧边用胶带粘连后,形成一倒扣在柔性薄膜上的透明密封操作舱;/n在柔性薄膜上开设有将手术创面外露在所述透明密封操作舱内的开口,且在柔性薄膜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圈靠近所述开口边缘的胶带;/n透明密封操作舱左右两侧的第二硬质透明板上或者透明侧板上开设有两个高度一致的操作口;/n所述透明密封操作舱的侧壁上设有包含进气口、排气口、进液口和排液口的若干接口,所述进气口与输送管路相连,所述排气口与负压装置或者消杀装置相连,所述排液口设置在所述透明密封操作舱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包括下层的不透气柔性薄膜以及密封罩在薄膜上的可折叠式盖仓,
所述可折叠式盖仓包括有中间的矩形第一硬质透明板以及与第一硬质透明板至少两个对边密封转动连接的矩形第二硬质透明板,且当第一硬质透明板仅有其中两对边设置有第二硬质透明板时则在柔性薄膜的两侧密封转动连接有两块矩形硬质透明侧板,所述第二硬质透明板和/或透明侧板的侧边设置有胶带,将第一硬质透明板上的第二硬质透明板和/或柔性薄膜上的透明侧板向上或者向下翻折并且侧边用胶带粘连后,形成一倒扣在柔性薄膜上的透明密封操作舱;
在柔性薄膜上开设有将手术创面外露在所述透明密封操作舱内的开口,且在柔性薄膜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圈靠近所述开口边缘的胶带;
透明密封操作舱左右两侧的第二硬质透明板上或者透明侧板上开设有两个高度一致的操作口;
所述透明密封操作舱的侧壁上设有包含进气口、排气口、进液口和排液口的若干接口,所述进气口与输送管路相连,所述排气口与负压装置或者消杀装置相连,所述排液口设置在所述透明密封操作舱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的密闭式负压有创操作舱,其特征在于,第一硬质透明板、第二硬质透明板、透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嘉骏夏伟梁盖东海汤文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