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效防流感的医用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387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效防流感的医用口罩,该口罩通过特制的抗病毒层,能够有效的抑制病毒的存活和传播,从而有效的抗流感病毒;同时,在制备透气孔时候,层间空隙并不直接对应,从而有效的隔离气流直接穿过口罩层,有利于口罩的安全性。透气孔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促进呼吸气流的内外流通,减少呼吸的憋闷感觉。

A long-term anti influenza medical m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效防流感的医用口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口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长效防流感的医用口罩。
技术介绍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是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的代表种,简称流感病毒,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例如1918~1919年的大流行中,全世界至少有2000万~4000万人死于流感;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也比较强,但是人们还没有发现乙型流感病毒引起过世界性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甲型流感病毒于1933年分离成功,乙型流感病毒于1940年获得,丙型流感病毒直到1949年才成功分离。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B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C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近些年来,流感病毒时长肆虐,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危害。虽然现在治疗技术在不断提高,但是如何有效的预防流感也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口罩能拦截流感病毒从患者嘴里向外扩散是已广为熟知的。20世纪中后期,口罩在预防、阻断病毒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口罩的身影。当然,只拦截患者嘴里的病毒,不是我们期待的目标,把外界环境的病毒挡在嘴外,才能真正实现防止“空气传染”。CN104757710A公开了一种家用PM2.5防护口罩的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吸附性强的抗病毒口罩:其方法是在口罩过滤网的最外层放置两层无纺布,该无纺布起到第一重过滤作用;在无纺布上放置两层活性炭过滤纸,由于活性炭过滤纸的吸附效果强,且吸附作用具有选择性,非极性物质比极性物质更易于吸附,因此可以显著增强本口罩的过滤效果:在两层活性炭过滤纸之间放置一层PM2.5等级防护层Xinothermal保暖透气聚丙烯纤维,兼顾到了口罩的过滤效果和舒适性,但是该该口罩本身并不具有杀灭病毒功能,虽然具有一定的隔离病毒作用,也仅能部分满足一般家用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高效的隔离并且杀灭流感病毒的长效新型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抗流感病毒和杀流感病毒的长效的口罩及其的制造方法。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抗流感病毒和杀流感病毒的长效口罩,其由面部遮挡部分和耳绳组成;面部遮挡部分由层叠有基材层和纳米纤维层的层叠片材构成,层叠片材为2-3个重复;并且基材层层叠于纳米纤维层的两面,并且具有规则地形成的贯通孔,贯通孔为交错配置,避免气流直接穿透,贯通孔的直径为小于1μm;纳米纤维层含有纤维直径为50nm以下的纳米纤维,且基重为0.50g/m2以下。所述纳米纤维层含有抗病毒层,能够有效的吸附及抑制病毒的传播。所述第一层位于与人体贴合的表面上涂覆有消灭及抑制白色念球菌等细菌的天然抗菌涂层。所述的基材层是无纺布片材,其构成材料没有特别地限定,但从佩戴者的皮肤接触感等的观点出发,可以将PE、PP等的聚烯烃纤维、PET等的聚酯纤维单独用作芯鞘型的复合纤维等。纳米纤维的纤维直径没有特别的下限,从现实中以纤维的形式制成的观点出发,纳米纤维的纤维直径优选为10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nm。但是,只要不损害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纳米纤维的纤维直径是将其细度以直径或圆当量直径表示,纳米纤维的细度例如可以通过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来进行测定。所述抗病毒层为浸入了浓度为330ppm或350ppm的纳米硝酸银以及抗病毒多肽的纱布层。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抗病毒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制造纱布的原料中添加1份(重量份数)多元胺与胍盐聚合物,4份(重量份数)聚丙烯专用料,95份(重量份数)丙纶乙烯树脂,通过500度高温混合链接45分钟通过打压造粒,成为抗病毒基体树脂,将所述树脂进行加工制备成为纳米纤维,随后在55摄氏度条件下浸入了浓度为330ppm或350ppm的纳米硝酸银1h,随后烘干,再在45摄氏度条件下浸入抗病毒多肽溶液中30min,烘干即可。本专利技术针对HA1抗原区中的颈部区设计一种新型仅包含25个氨基酸的具有免疫原性的抗病毒多肽,其序列为:QHHRYNSYRDDKDQPSPHPLSKQGS;其同时具有T/B细胞表位,能够诱导体液免疫,结合包括H1、H2、H3、H5、H7在内的多种亚型流感病毒,同时对各种毒株均具有中和活性,相比同样针对该抗原区的其他合成多肽,活性最高,具有高效价、高保守性和广谱性。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特制的抗病毒层,能够有效的抑制病毒的存活和传播,从而有效的抗流感病毒;同时,在制备透气孔时候,层间空隙并不直接对应,从而有效的隔离气流直接穿过口罩层,有利于口罩的安全性。透气孔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促进呼吸气流的内外流通,减少呼吸的憋闷感觉。附图说明图1口罩的层叠片材结构图;1是基材层,2是纳米纤维层;3是透气孔,其中两层基材层的透气孔不贯通对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多肽的合成采用9-芴甲氧羰基(Fmoc)合成策略,从C端向N端方向合成。用10mgRink-Amide-Resin树脂(AAPPTec,货号RRZ001)作为载体,依靠载体本身的活性基团与5mg被Fmoc进行氨基保护的第一个氨基酸(Fmoc-Q-NH2)的羧基相连。用N-甲基毗咯皖酣(NMP)冲洗树脂除去多余保护氨基酸,向反应器(固相合成器)中加入20%哌啶/NMP溶液(体积分数)脱除Fmoc基团,反应20min,排空反应器,用5mLNMP振荡冲洗树脂,重复3次,脱除第一个氨基酸残基的Fmoc保护;裸露出的活性氨基基团与下一个被Fmoc进行氨基保护的氨基酸(5mg)的羧基相连,形成第一个肽键(Q-H)。此段的以上步骤循环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只是每次需采用对应的被Fmoc进行氨基保护的氨基酸)直至多肽序列Ac-QHHRYNSYRDDKDQPSPHPLSKQGS-NH2合成完毕,得约20mg线性多肽。20mg线性多肽偶联完最后一个氨基酸后,配置0.1mol/L的I2溶液(I2溶于体积比1:1的甲醇:DMF混合溶液中),加入10mL至固相合成器中,氮气吹拂反应,约6小时。用50mL切肽试剂三氟乙酸:苯甲硫醚:苯酚:乙二硫醇:双蒸水(体积比8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效防流感的医用口罩,其由面部遮挡部分和耳绳组成;面部遮挡部分由层叠有基材层和纳米纤维层的层叠片材构成,层叠片材为2-3个重复;并且基材层层叠于纳米纤维层的两面,并且具有规则地形成的贯通孔,贯通孔为交错配置,避免气流直接穿透,贯通孔的直径为小于1μm;纳米纤维层含有纤维直径为50nm以下的纳米纤维,且基重为0.50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效防流感的医用口罩,其由面部遮挡部分和耳绳组成;面部遮挡部分由层叠有基材层和纳米纤维层的层叠片材构成,层叠片材为2-3个重复;并且基材层层叠于纳米纤维层的两面,并且具有规则地形成的贯通孔,贯通孔为交错配置,避免气流直接穿透,贯通孔的直径为小于1μm;纳米纤维层含有纤维直径为50nm以下的纳米纤维,且基重为0.50g/m2以下;所述纳米纤维层含有抗病毒层,所述抗病毒层为浸入了浓度为330ppm或350ppm的纳米硝酸银以及抗病毒多肽的纱布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中抗病毒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制造纱布的原料中添加1份(重量份数)多元胺与胍盐聚合物,4份(重量份数)聚丙烯专用料,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兵生朱猛
申请(专利权)人:宜春希宇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