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32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包括:盆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培养腔,所述培养腔为所述内壳体内部的腔体;输水腔,所述输水腔为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圆周方向之间形成的腔体;水处理腔,所述水处理腔为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底部之间形成的腔体;至少一个回水口,设于所述内壳体上部,且所述回水口连通所述输水腔和所述培养腔;水过滤装置,设于所述水处理腔,所述水过滤装置设有吸水口且通过所述吸水口从所述培养腔吸水,所述水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输水腔连通;曝气装置,设于所述水处理腔,用于所述盆体内的水的曝气。该花盆能够净化水质使水循环利用。

A self purification hydroponic pla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花盆
,尤其涉及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
技术介绍
水培植物作为一种方便、干净、价格低廉的植物栽培形式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土培植物进行水培驯化,使得水培植物在盆栽应用市场上有广阔的前景。水培植物,指不使用种植土,直接在水中种植的植物,是一种室内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其核心在于利用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改变植物的生长方式,将植物根系放置于营养液中,由营养液代替土壤向植物提供水分、养分等生长条件而使植物正常生长。现有的水培植物均利用一些结构的器皿,如:盆、瓶、缸等养殖,期间需不断换水。现有技术中的水培植物花盆如果长期不更换新鲜水,水质便会恶化,水中含氧量也会下降从而影响水培植物的生长,观赏价值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该花盆能够净化水质使水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包括:盆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培养腔,所述培养腔为所述内壳体内部的腔体;输水腔,所述输水腔为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圆周方向之间形成的腔体;水处理腔,所述水处理腔为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底部之间形成的腔体;至少一个回水口,设于所述内壳体上,且所述回水口连通所述输水腔和所述培养腔;水过滤装置,设于所述水处理腔,所述水过滤装置设有吸水口且通过所述吸水口从所述培养腔吸水,所述水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输水腔连通;曝气装置,设于所述水处理腔,用于所述盆体内的水的曝气。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水过滤装置包括活性炭和水泵,所述水处理腔包括过滤腔和动力腔,所述活性炭设于所述过滤腔,所述水泵设于所述动力腔,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为所述吸水口,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腔连通,所述过滤腔的出水口与所述输水腔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曝气装置通过吸气口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曝气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过滤腔、所述输水腔、所述培养腔中的一个或多个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微孔纳米增氧管和设于所述动力腔的气泵,所述微孔纳米增氧管设于所述过滤腔、所述输水腔、所述培养腔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内,所述气泵进气口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气泵出气口与所述微孔纳米增氧管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动力腔设有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水泵和气泵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活性炭为煤质柱状活性炭。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包括根系固定盘,所述内壳体内壁上设有若干牙槽,所述根系固定盘通过设在其圆周外侧的挂耳固定在所述牙槽上。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设置盆体、培养腔、输水腔、水处理腔、水过滤装置、曝气装置,使本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具备水循环能力。水过滤装置对培养腔中因植物新陈代谢产生产生的杂质和外界进入的杂质进行过滤处理;曝气装置一方面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提供植物必须的氧气以加快植物生长,另一方面加强池内有机物、无机物及微生物与溶解氧接触的目的,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加快分解水中的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等杂质,因为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所以设置曝气装置以分解这些有机物和无机物,进一步净化水质。(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水过滤装置包括活性炭和水泵,利用活性炭吸附去除因植物新陈代谢产生的腐败物质、色素、悬浮颗粒物、藻类及其产生的臭味和有机物;水处理腔包括过滤腔和动力腔,活性炭设于过滤腔,水泵设于动力腔,设置两腔使活性炭和水泵分离开来互相不干扰。(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曝气装置包括微孔纳米增氧管和气泵,微孔纳米增氧管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能加快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动力腔中设有电源使得本花盆增加了便携性。(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活性炭为煤质柱状活性炭,一方面柱状拥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可耐受一定程度的水力冲击,另一方面选用煤质活性炭相较于木质活性炭有较好的强度、发达的孔隙、大比表面积、大的微孔容积,可提供较好的吸附能力、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保证不产生二次污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水处理腔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过滤腔的出水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动力腔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根系固定盘正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根系固定盘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壳体;2:外壳体;3:培养腔;4:输水腔;5:水处理腔;6:回水口;7:活性炭;8:水泵;9:过滤腔;10:动力腔;11:吸水口;12:水泵的出水口;13:过滤腔的出水口;14:吸气口;15:气泵;16:气泵的出气口;17:根系固定盘;18:挂耳;19:牙槽;20:微孔纳米增氧管;21:植物;22:水位线;23:挂耳缺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参看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包括盆体、培养腔3、输水腔4、水处理腔5、至少一个回水口6、水过滤装置、曝气装置。通过水过滤装置过滤对培养腔3中因植物21新陈代谢产生产生的杂质和外界进入的杂质进行过滤处理;曝气装置一方面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加快植物21生长,另一方面可以加快氧化分解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因为在这些物质在氧化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所以设置曝气装置以加快分解这些有机物和无机物,通过上述设置使该花盆能够净化水质使水循环利用。参看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盆体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2,内壳体1和外壳体2的材料可以为塑料、金属等等;内壳体1和外壳体2之间中空,内壳体1内部的腔体为培养腔3,培养腔3中储有一定量的水,植物21培养于水中,且本实施例中植物21的种类不做限定,可以为各式各样具备水培能力的植物。在具体方案中,请参看图1、图2,盆体圆周方向上内壳体1和外壳体2之间形成的圆周中空腔体为输水腔4,输水腔4上的内壳体1上设有若干回水口6,且优选设于输水腔4的上部,回水口6呈环形格栅形状,回水口6连通输水腔4和培养腔3,回水口6可绕内壳体1圆周阵列布置,且回水口6位于培养腔3水位线22之上,净化后的水从输水腔4底部往上流动,直至到达回水口6流回培养腔3。在具体方案中,请参看图1、图2,盆体底部内壳体1和外壳体2之间形成的中空腔体为水处理腔5,水处理腔5中设置有水处理设备,本实施例中水处理设备包括水过滤装置和曝气装置;水过滤装置和曝气装置均设置于水处理腔5中,水过滤装置通过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n盆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n培养腔,所述培养腔为所述内壳体内部的腔体;/n输水腔,所述输水腔为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圆周方向之间形成的腔体;/n水处理腔,所述水处理腔为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底部之间形成的腔体;/n至少一个回水口,设于所述内壳体上,且所述回水口连通所述输水腔和所述培养腔;/n水过滤装置,设于所述水处理腔,所述水过滤装置设有吸水口且通过所述吸水口从所述培养腔吸水,所述水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输水腔连通;/n曝气装置,设于所述水处理腔,用于所述盆体内的水的曝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
盆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
培养腔,所述培养腔为所述内壳体内部的腔体;
输水腔,所述输水腔为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圆周方向之间形成的腔体;
水处理腔,所述水处理腔为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底部之间形成的腔体;
至少一个回水口,设于所述内壳体上,且所述回水口连通所述输水腔和所述培养腔;
水过滤装置,设于所述水处理腔,所述水过滤装置设有吸水口且通过所述吸水口从所述培养腔吸水,所述水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输水腔连通;
曝气装置,设于所述水处理腔,用于所述盆体内的水的曝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净化水培植物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过滤装置包括活性炭和水泵,所述水处理腔包括过滤腔和动力腔,所述活性炭设于所述过滤腔,所述水泵设于所述动力腔,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为所述吸水口,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腔连通,所述过滤腔的出水口与所述输水腔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家杰韩建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