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种子活力的海藻酸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8305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藻酸处理提高种子萌发及活力的拌种方法,包括选种与预处理、拌种液的配制、种子处理、立播:选择无病虫危害、颗粒饱满、未破损的有生活力的种子,0.1‑0.5%的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浸泡12‑24h;将海藻酸纯品溶解在水中,其海藻酸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0g/L‑30g/L;将预处理过的种子浸没在拌种液中处理1‑12h,种子直接用玻璃棒搅拌,确保种子能充分并均匀的粘上药剂;将拌种后的种子立即播种。用本方法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简单方便、周期短、见效快,无论墒情好坏均能见效,不受地域和气候限制,可加快田间成苗、促早播,节约用种量,适合机械化播种,节省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对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A alginate treatment method for improving seed vig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种子活力的海藻酸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种子播种前的预处理方法,具体是有利于提高种子萌发及活力的拌种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资料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农业的增产、增收,种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活力的种子可加快田间成苗、促早播,节约用种量,适合机械化播种,节省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对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水稻、玉米是我国两种主要的粮食作物,这两种农作物的产量高低对我国粮食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藻酸(C14H22O13)是一种天然多糖,其化学组成为β-D-甘露醛酸和α-L-古罗糖醛酸经过1,4键合形成的线型共聚物。海藻酸可刺激植物体内非特异性活性因子的产生,调节内源激素的平衡,可高效的刺激作物代谢,补充营养,促进作物生长。众所周知,种子活力低,则会产生出苗率低、幼苗瘦弱,产量骤减等现象。如何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活力是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提高种子活力的海藻酸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提高种子活力的海藻酸处理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选种与预处理:选择无病虫危害、颗粒饱满、未破损的有生活力的种子,质量分数为0.1-0.5%的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浸泡12-24h,取出后用洁净水冲洗获得预处理的种子。(2)拌种液的配制:将海藻酸淡黄粉剂(C14H22O13)溶解在水中,其海藻酸与洁净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0-30g/L。(3)拌种:将步骤(1)获得的种子浸没在步骤(2)拌种液中处理1-12h。(4)立播:将步骤(3)拌种后的种子立即播种。进一步地,步骤(1)中,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的质量分数优选为0.2%,浸泡时间为24h。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作物种子为水稻、玉米种子。进一步地,步骤(3)中,水稻种子与拌种液的质量体积比为500g:100ml,玉米种子与拌种液的质量体积比为500g:600ml。进一步地,步骤(3)中,种子在拌种过程中直接用玻璃棒搅拌,确保种子能充分并均匀的粘上药剂。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拌种液中处理时间优选为12h。海藻酸(C14H22O13)是一种天然多糖,是化学组成为β-D-甘露醛酸和α-L-古罗糖醛酸经过1,4键合形成的线型共聚物。海藻酸可刺激植物体内非特异性活性因子的产生,调节内源激素的平衡,可高效的刺激作物代谢,补充营养,促进作物生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周期短、见效快,在不同种类的作物中均能取得显著的效果,推广应用价值大。本方法可以作为提高种子活力方法的一个补充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作物种子使用量,幼苗活力强,不受地域和气候的制约。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附表作进一步说明。为证实和确认本方法的可行性,申请人做了一系列对比试验,现介绍如下:本申请对玉米和水稻2个作物品种种子处理后进行发芽试验,发芽后每天统计发芽种子数,分别计算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长(地上部分)、活力指数、发芽速度(平均发芽天数)等指标。现将2个作物各5个品种(样品)的发芽试验结果总结分析如下。其中,从第2天起按标准发芽试验的发芽标准,每天记载发芽种子数,发芽试验结束时(玉米7d、水稻14d)。公式如下:(1)发芽势(GP)注:玉米初次计数时间为4天,水稻初次计数时间为5天。(2)发芽率(GR)注:玉米末次计数时间为7天,水稻末次计数时间为14天。(3)发芽指数(GI)式中:Dt—发芽天数,Gt—与Dt相对应的每天发芽种子数。(4)活力指数(VI)VI=GI×S式中:S—一定时期内正常幼苗地上部分单株长度(cm)。(5)平均发芽时间(MGT)MGT=∑(Gt.Dt)/∑Gt式中:Dt—发芽天数,Gt—与Dt相对应的每天发芽种子数。实施案例1:玉米发芽试验(1)选种与预处理:选择无病虫危害、颗粒饱满、未破损的‘济单16’、‘济单17’、‘丰乐17’、‘丰乐18’和‘浚单18’玉米种子,0.2%的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浸泡24h,取出后用洁净水冲洗获得预处理的各品种玉米种子。(2)拌种液的配制:将海藻酸淡黄粉剂(C14H22O13)溶解在水中,分别配置海藻酸与洁净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g/L、10g/L、15g/L、20g/L、25g/L、30g/L的6个浓度拌种液。(3)拌种:每个品种的玉米种子在6个浓度0g/L、10g/L、15g/L、20g/L、25g/L、30g/L中浸种12h,浸种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确保种子能充分并均匀的粘上药剂,每个梯度试验重复三次,每次重复50粒种子。(4)立播:玉米种子发芽试验采用发芽盒砂床发芽,发芽盒大小为13cmx19cmx10cm,砂粒直径在0.05~0.8mm范围内,砂床需预先在180℃下烘干1小时进行杀菌消毒。玉米种子发芽采用砂床砂中培养方法,将玉米种子平铺在4cm厚的砂床上,并在种子上加盖2cm厚土。后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培养环境为温度20℃时间16h光照度0%,温度30℃时间8h光照度80%。每天统计发芽种子数,直至第7天。计算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长(地上部分)、活力指数、平均发芽天数等指标。从表1的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海藻酸拌种对‘济单16’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长、活力指数、发芽速度(平均发芽天数)等指标都有明显的提高,尤以10g/L海藻酸拌种效果最为明显。与未处理(对照)相比,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长、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45.7%、19.3%、23.6%、33.3%、62.4%,平均发芽天数缩短了0.7天。表1不同浓度海藻酸拌种对‘济单16’玉米种子活力测定结果的方差分析浓度(g/L)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长(cm)活力指数平均发芽天数(天)024.7±3.1c76.0±6.8bc5.5±0.4bc7.8±1.2ab43.1±5.4bc3.9±0.6ab1036.0±2.0a90.7±5.6a6.8±0.7a10.4±3.3a70.0±11.8a3.3±0.2d1531.3±3.1ab81.3±5.1b6.5±0.6ab8.7±2.4ab56.0±8.7ab3.4±0.4cd2024.0±2.0c77.3±5.1bc5.6±0.3bc7.9±0.4ab44.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种子活力的海藻酸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进行:/n(1)选种与预处理:选择无病虫危害、颗粒饱满、未破损的有生活力的种子,质量分数为0.1-0.5%的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浸泡12-24h,取出后用洁净水冲洗获得预处理的种子。/n(2)拌种液的配制:将海藻酸淡黄粉剂(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种子活力的海藻酸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1)选种与预处理:选择无病虫危害、颗粒饱满、未破损的有生活力的种子,质量分数为0.1-0.5%的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浸泡12-24h,取出后用洁净水冲洗获得预处理的种子。
(2)拌种液的配制:将海藻酸淡黄粉剂(C14H22O13)溶解在水中,其海藻酸与洁净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0-30g/L。
(3)拌种:将步骤(1)获得的种子浸没在步骤(2)拌种液中处理1-12h。
(4)立播:将步骤(3)拌种后的种子立即播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拌种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三氯异氰尿酸消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光武李哲楠杨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