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音频处理系统,包括音频接入端、隔直模块、偏置电压模块、信号放大模块;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音频接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偏置电压模块连接;所述隔直模块包括多个隔直电路,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隔直电路设置在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如此,通过隔直电路对音频信号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滤除,通过信号放大模块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音频处理系统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提高了音频信号的音质。
An audio process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音频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音频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音频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安防
的前端网络摄像机中,其硬件结构通常包含音频输出接口电路,而现有的音频输出接口为了节约成本通常使用控制器直接输出,即控制器的输出端经过简单的防护之后直接和外部接口相连接,如此,会出现音质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处理系统,用于解决音质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音频处理系统,包括音频接入端、隔直模块、偏置电压模块、信号放大模块;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音频接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偏置电压模块连接;所述隔直模块包括多个隔直电路,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隔直电路设置在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可选的,所述偏置电压模块包括:偏置电压产生电路和用于降噪的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偏置电压产生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第二输入端连接。可选的,所述偏置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可选的,所述的音频处理系统,还包括补偿模块,所述补偿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补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可选的,所述补偿模块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可选的,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放大器;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直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连接,所述放大器的第四端连接第二控制信号;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可选的,所述隔直模块包括第一隔直电路和第二隔直电路;所述第一隔直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音频接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隔直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直模块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可选的,所述的音频处理系统,还包括低通滤波模块,所述低通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可选的,所述隔直模块还包括第三隔直电路,所述第三隔直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低通滤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直电路包括第一隔直电容,所述第二隔直电路包括用于释放直流分量的电阻器件,所述第二隔直电路包括第二隔直电容可选的,所述的音频处理系统,还包括电路保护模块,所述电路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隔直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隔直电路的输出端与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路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与地信号连接。可选的,所述的音频处理系统,还包括电路保护模块,所述电路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可选的,所述电路保护模块包括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音频处理系统,包括音频接入端、隔直模块、偏置电压模块、信号放大模块;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音频接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偏置电压模块连接;所述隔直模块包括多个隔直电路,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隔直电路设置在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如此,通过隔直电路对音频信号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滤除,通过信号放大模块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经本技术音频处理系统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提高了音频信号的音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音频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音频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音频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元件标号说明音频接入端10、偏置电压模块20、偏置电压产生电路21、第一滤波电路22、隔直模块30、第一隔直电路31、第二隔直电路32、第三隔直电路33、信号放大模块40、补偿模块50、低通滤波模块60、电路保护模块70、音频输出端80、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隔直电容Cin、第二隔直电容Cout、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3,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音频处理系统,包括音频接入端10、隔直模块30、偏置电压模块20、信号放大模块40;所述信号放大模块40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音频接入端10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40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偏置电压模块20连接;所述隔直模块30包括多个隔直电路,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隔直电路设置在所述信号放大模块40的第一输入端。可以理解的,音频信号通过音频接入端10输入到本技术的音频处理系统,通过隔直模块30对音频信号中的直流分量进行滤除,通过偏置电压模块20向信号放大模块40提供偏置电压,以驱动整个音频处理系统进行工作,音频信号通过隔直模块30、信号放大模块40等的处理从信号放大模块40的输出端输出,信号放大模块40的输出端可以与音频外放设备连接,如此,音频经过本技术的音频处理系统的处理后,提高了音质效果。请参阅图2-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偏置电压模块20包括:偏置电压产生电路21和用于降噪的第一滤波电路22,所述第一滤波电路22的输入端与所述偏置电压产生电路21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22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40第二输入端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偏置电压产生电路2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滤波电路22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请参阅图3,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音频接入端、隔直模块、偏置电压模块、信号放大模块;/n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音频接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偏置电压模块连接;/n所述隔直模块包括多个隔直电路,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隔直电路设置在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音频接入端、隔直模块、偏置电压模块、信号放大模块;
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音频接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偏置电压模块连接;
所述隔直模块包括多个隔直电路,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隔直电路设置在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电压模块包括:偏置电压产生电路和用于降噪的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偏置电压产生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第二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偿模块,所述补偿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补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模块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频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放大器;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隔直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泽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