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现实设备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019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增强现实设备散热结构,包括:上壳体;与上壳体可拆卸装配的透明罩;设于上壳体与透明罩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光机组件,光机组件包括:增强现实显示模组,以及固定设于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前侧且用于驱动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工作的光驱动板;用于将光驱动板的热量传输到增强现实显示模组上方的导热件;连接在光驱动板和导热件之间的导热剂;以及设于上壳体的顶部且用于将导热件的热量导出外界环境置的散热部。通过导热剂将光驱动板的热量传输到导热件,再通过导热件将光驱动板的热量传导到增强现实显示模组上方,最后通过导热部将热量导出外界环境中。本实施例有效地将光驱动板的热量传到出外界环境中。散热效果好。

An augmented reality device cool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现实设备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增强现实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增强现实设备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也被称为扩增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是促使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内容之间综合在一起的较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其将原本在现实世界的空间范围中比较难以进行体验的实体信息在电脑等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实施模拟仿真处理,叠加将虚拟信息内容在真实世界中加以有效应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真实环境和虚拟物体之间重叠之后,能够在同一个画面以及空间中同时存在。增强现实设备是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现有的头戴式增强现实设备由于机身体积小,且整机零部件设置紧凑,普遍出现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的头戴式增强现实设备由于机身体积小,且整机零部件设置紧凑,普遍出现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头戴式增强现实设备。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增强现实设备散热结构,进一步地,包括:上壳体;与前述上壳体可拆卸装配的透明罩;设于前述上壳体与前述透明罩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光机组件,前述光机组件包括:增强现实显示模组,以及固定设于前述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前侧且用于驱动前述增强现实显示模组工作的光驱动板;用于将光驱动板的热量传输到前述增强现实显示模组上方的导热件;连接在前述光驱动板和导热件之间的导热剂;以及设于前述上壳体的顶部且用于将导热件的热量导出外界环境置的散热部。进一步地,前述导热件包括设于前述光驱动板前侧的第一导热部,以及设于前述增强现实显示模组顶部的第二导热部,前述第一导热部与前述第二导热部相连接且相互垂直。进一步地,前述散热部设于前述第二导热部的上方且与前述第二导热部相对设置。进一步地,前述散热部包括多个散热孔,前述多个散热孔分别沿着横向及纵向等距排列呈阵列布设,前述散热孔形成阵列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前述第二导热部的面积。进一步地,前述导热剂为导热胶或导热硅脂。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导热剂将光驱动板的热量传输到导热件,再通过导热件将光驱动板的热量传导到增强现实显示模组上方,最后通过导热部将热量导出外界环境中。本实施例有效地将光驱动板的热量传到出外界环境中,散热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圆圈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上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圆圈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透明罩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光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光机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光机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分体式增强现实设备-1000;增强现实设备主体-100;第一接口-101;上壳体-10;第一容置腔-11;头戴环-12;缓冲垫-121;凸台部-13;定位柱-14;过音孔-15;透明罩-20;卡扣部-21;第二容置腔-22;观测凸部-23;光机组件-30;增强现实显示模组-31;光驱动板-32;导热件-33;安装架-311;双目光学镜头-312;光机-313;定位孔-3111;第一导热部-331;第二导热部-332;散热部-34;散热孔-341;控制盒-200;第二接口-201;充电接口-202;USB接口-203;存储卡接口-204;RGB摄像头-40;环境光传感器-50;距离传感器-60;闪光灯-70;咪头-80;耳机插口-90;数据线-3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中为便于表述各部件的位置关系,所述第一容置腔11内的横方向为图示中的左右方向,所述第一容置腔11内的纵方向为图示中的前后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容置腔11内的横方向和纵方向并不是限定于图示中的方向,当增强现实设备主体100的安装方向发生改变时相应的横方向和纵方向也会发生改变。请参照图1,一种分体式增强现实设备1000,包括:增强现实设备主体100,与所述增强现实设备主体100分开设置的控制盒200,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增强现实设备主体100与所述控制盒200的数据线300。所述控制盒200内设有处理器以及与电性连接的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充电,或者通过数据线300向所述增强现实设备主体100供电。所述增强现实设备主体100上设有第一接口101,所述控制盒200的后侧设有第二接口201,所述数据线3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101电连接,所述数据线30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20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线300为双向TYPE-C数据线。【控制盒200】请参照图1,所述控制盒200用于给所述增强现实设备主体100供电,接受来自增强现实设备主体100的数据以及向增强现实设备主体100传输视频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盒200的前侧还设置有充电接口202,USB接口203,以及存储卡接口204。所述充电接口202,所述USB接口203,以及所述存储卡接口204分别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202为输入功率为10W的TYPE-C接口,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现实设备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壳体(10);/n与所述上壳体(10)可拆卸装配的透明罩(20);/n设于所述上壳体(10)与所述透明罩(20)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光机组件(30),所述光机组件(30)包括:/n增强现实显示模组(31),以及固定设于所述增强现实显示模组(31)前侧且用于驱动所述增强现实显示模组(31)工作的光驱动板(32);/n用于将光驱动板(32)的热量传输到所述增强现实显示模组(31)上方的导热件(33);/n连接在所述光驱动板(32)和导热件(33)之间的导热剂;以及/n设于所述上壳体(10)的顶部且用于将导热件(33)的热量导出至外界环境的散热部(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现实设备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壳体(10);
与所述上壳体(10)可拆卸装配的透明罩(20);
设于所述上壳体(10)与所述透明罩(20)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光机组件(30),所述光机组件(30)包括:
增强现实显示模组(31),以及固定设于所述增强现实显示模组(31)前侧且用于驱动所述增强现实显示模组(31)工作的光驱动板(32);
用于将光驱动板(32)的热量传输到所述增强现实显示模组(31)上方的导热件(33);
连接在所述光驱动板(32)和导热件(33)之间的导热剂;以及
设于所述上壳体(10)的顶部且用于将导热件(33)的热量导出至外界环境的散热部(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现实设备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爱国吴雄峰张斌李发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晨芯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