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装置(1),其中设置在阳极(16)和阴极(11)之间的蓝色发光层(13b)包含通过电致发光发出第一蓝色光(Lb)的蓝色QD荧光体粒子(130b)。发光装置(1)还包括蓝色荧光体层(19b),其接收第一蓝色光(Lb),以发出第二蓝色光(Lb2),该第二蓝色光是峰值波长比该第一蓝色光(Lb)长的蓝色光。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包括量子点(QD:QuantumDot)荧光体粒子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例如使用一种包括QD荧光体粒子(也称为半导体纳米粒子荧光体)的发光装置作为显示装置的光源。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专利文献1中的显示装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6-142894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如下所述,用于提高显示装置的色彩再现性的发光装置的配置还存在改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色彩再现性优异的显示装置的发光装置。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是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第一发光层的发光装置,上述第一发光层包含通过电致发光发出第一光的量子点荧光体粒子,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波长转换构件,其接收上述第一光,以发出第二光,该第二光是峰值波长比该第一光长的蓝色光。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色彩再现性优异的显示装置的发光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发光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了比较例涉及的发光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图3是示出了实施方式二涉及的发光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图4是示出了实施方式三涉及的发光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图5是示出了实施方式四涉及的发光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图6是示出了实施方式四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另一示例的图。图7是示出了实施方式四涉及的发光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再一示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图1示出了实施方式一的发光装置1的概略结构。发光装置1被用作显示装置100的光源。也就是说,显示装置100包括作为光源的发光装置1。对于发光装置1具有的各构件中的、与实施方式一无关的构件省略描述。这些省略描述的构件可以理解为与公知的构件相同。此外,应当注意,每个附图概略地描述了每个构件的形状、结构以及位置关系,并且不一定按比例描绘。(发光装置1的结构)发光装置1是使显示装置100的各像素亮灯的光源。在实施方式一中,显示装置100通过RGB(Red、Green、Blue)的多个像素来表现图像。下面,将红色像素(R像素)称为Pr,将绿色像素(G像素)称为Pg,将蓝色像素(B像素)称为Pb。在发光装置1中,红色像素Pr、绿色像素Pg、以及蓝色像素Pb分别由遮光构件99(例如,黑矩阵)隔开。通过利用遮光构件99将每个像素隔开,强调每个像素的轮廓。因此,提高了显示在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未示出)上的图像的对比度。发光装置1包括QD荧光体粒子,该QD荧光体粒子伴随由阳极16(正极,第二电极)供给的空穴(孔)与由阴极11(负极,第一电极)供给的电子(自由电子)的结合而发光。更具体而言,QD荧光体粒子包含在被设置于阳极16和阴极11之间的发光层13(QD荧光体层)中。下面将从阳极16朝向阴极11的方向称为上方向。此外,将与上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下方向。发光装置1从上方向向下方向按以下顺序包括阴极11、电子输送层(ETL:ElectronTransportationLayer)12、发光层13、空穴输送层(HTL:HoleTransportationLayer)14、空穴注入层(HIL:HoleInjectionLayer)15、阴极16以及基板17。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电极是指夹着发光层13的2个电极中的上侧电极。对此,第二电极是指夹着发光层13的2个电极中的下侧电极。在实施方式一中,阴极11是第一电极,阳极16是第二电极。阴极11~阳极16由设置在阳极16下方的基板17支撑。作为一个示例,在制造发光装置1的情况下,在基板17上依次形成(成膜)有阳极16、空穴注入层15、空穴输送层14、发光层13、电子输送层12、以及阴极11。在发光装置1中,在形成阴极11之后,进行后述的蓝色荧光体层19b的形成。基板17可以是高透光性的基板(例如玻璃基板)、也可以是低透光性的基板(例如柔性基板)。发光装置1还包括密封玻璃170,其密封(保护)阴极11~阳极16和蓝色荧光体层19b(后述)。密封玻璃170由密封树脂171(例如粘着剤)固定至基板17上。阴极11~阳极16分别可单独设置在红色像素Pr、绿色像素Pg、以及蓝色像素Pb的每一个中。例如,阴极11包含被设置在红色像素Pr中的阴极11r、被设置在绿色像素Pg中的阴极11g、以及被设置在蓝色像素Pb中的阴极11b。如此,在图1中,标注下标“r、g、b”,以根据需要区分与红色像素Pr、绿色像素Pg和蓝色像素Pb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构件。这对电子输送层12(12r、12g、12b)、发光层13(13r、13g、13b)、空穴输送层14(14r、14g、14b)、空穴注入层15(15r、15g、15b)以及阳极16(16r、16g、16b)也一样。特别是,发光层13包括被设置在红色像素Pr中的红色发光层13r、被设置在绿色像素Pg中的绿色发光层13g、以及被设置在蓝色像素Pb中的蓝色发光层13b(第一发光层)。红色发光层13r包含发出红光Lr的红色QD荧光体粒子130r(红色量子点荧光体粒子)。绿色发光层13g包含发出绿光Lg的绿色QD荧光体粒子130g(绿色量子点荧光体粒子)。蓝色发光层13b包含发出第一蓝色光Lb(第一光)的蓝色QD荧光体粒子130b(蓝色量子点荧光体粒子、量子点荧光体粒子)。蓝色发光层13b是第一发光层的一个示例。第一蓝色光Lb是从第一发光层发出的光(第一光)的一个示例。在实施方式一中,为第一电极的阴极11(负极)例如由ITO(IndiumTinOxide:氧化铟锡)构成。也就是说,阴极11是透过从发光层13发出的光(红光Lr、绿光Lg以及第一蓝色光Lb)的透光性电极(光取出电极)。因此,发光装置1能够将从发光层13发出的光向上方向发射。即,发光装置1被配置为顶部发射型发光装置。对此,为第二电极的阳极16(正极)例如由AI(铝)构成。也就是说,阳极16是反射从发光层13发出的光的反射性电极。根据该配置,能够通过阳极16反射从发光层13发出的光中的、朝向下方向的光(图1中未图示)。其结果,能够使阳极16反射的光朝向阴极11(上方向)。因此,能够使从发光层13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提高。电子输送层12包含电子传输性优异的材料。根据电子输送层12,能够促进电子从阴极11供给到发光层13。电子输送层12可以兼具电子注入层(EIL:ElectronInjectionLayer)的作用。空穴注入层15是促进电子从阳极16注入到发光层13的层。空穴注入层15包含空穴注入性优异的材料。此外,空穴输送层14包含空穴输送层优异的材料。根据空穴注入层15和空穴输送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其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第一发光层,其特征在于,/n上述第一发光层包含通过电致发光发出第一光的量子点荧光体粒子,/n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波长转换构件,其接收第一光,以发出第二光,该第二光是峰值波长长于该第一光的蓝色光。/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发光装置,其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有第一发光层,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发光层包含通过电致发光发出第一光的量子点荧光体粒子,
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波长转换构件,其接收第一光,以发出第二光,该第二光是峰值波长长于该第一光的蓝色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是透光性电极,
上述波长转换构件配置在上述透光性电极的一侧,
在从上述透光性电极的法线方向观察时,
上述波长转换构件被配置为覆盖上述第一发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透光性电极的法线方向观察时,
上述波长转换构件的周向端部与上述第一发光层的周向端部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是峰值波长短于上述第二光的蓝色光或者近紫外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绿色发光层,其设置在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
红色发光层,其设置在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
上述绿色发光层包含通过电致发光发出绿光的绿色量子点荧光体粒子,
上述红色发光层包含通过电致发光发出红光的红色量子点荧光体粒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是透光性电极,
上述波长转换构件配置在上述透光性电极的一侧,
在从上述透光性电极的法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西洋平,兼弘昌行,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