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疫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77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乙型肝炎疫苗,其包含仅乙型肝炎病毒的L蛋白或其突变体在脂质膜上聚集而形成的表面抗原粒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乙型肝炎疫苗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了HBs-L抗原的乙型肝炎疫苗。
技术介绍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表面抗原存在L抗原(由Pre-S1、Pre-S2及S区域形成)、M抗原(由Pre-S2及S区域形成)及S抗原(仅由S区域形成)这3种(这些抗原分别被称为HBs-L抗原、HBs-M抗原、HBs-S抗原)。乙型肝炎用的疫苗主要使用S抗原,一部分也使用了M抗原。在作为HBV的表面抗原发挥功能的蛋白质中,Pre-S1区域是HBV病毒识别人肝细胞并进行结合的传感器。因此,对Pre-S1区域的功能进行中和的抗体不仅有希望作为对乙型肝炎的预防疫苗,而且在阻止体内HBV病毒扩散的意义上,作为治疗疫苗也是很重要的。编码L蛋白的基因(称为L抗原基因)具有3个翻译起始位点和共同的终止密码子。因此,在使L抗原基因在CHO细胞等动物细胞中表达时,形成L、M及S这3种蛋白质。通过将这3种蛋白质提呈至一个脂质粒子,可形成混合有L、M及S蛋白的抗原粒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知有利用了3种抗原L抗原、M抗原及S抗原的混合物的疫苗(例如,作为市售的预防疫苗的Sci-B-VacTM(VBIVaccinesInc.以色列)。另外,也可以考虑将3种抗原的混合物作为乙型肝炎的治疗疫苗来利用(HBV疫苗及其制造方法:日本特表2010-516807)。然而,这些抗原是L抗原、M抗原及S抗原的混合物,尚不知晓仅利用L抗原的疫苗开发。另外,推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性感染者世界上约有4亿人,日本的HBV感染率高达1.5%。在日本,HBV母婴感染预防、输血筛查、对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选择性疫苗接种)等各种预防策起到效果,HBV感染者数量具有减少的倾向。另一方面,许多不是这些预防措施的对象的人对HBV没有免疫,处于对HBV没有防备的状态,因此,即使是现在,也会有一定数量的因水平初次传播导致的B型急性肝炎、暴发性肝炎的患者。为了预防水平传播,日本从今年开始进行对HBV的普遍疫苗接种。如上所述,HBV的病毒粒子表面存在HBs-L抗原、HBs-M抗原、HBs-S抗原这3种蛋白质(图1)。在日本,虽然使用2种HBV预防疫苗,但均使用了HBs-S抗原,而约10%的人对任一疫苗均未发现产生HBs抗体(HB疫苗无反应者),无法在HBV疫苗接种中受益。因此,根除HBV水平传播需要HBV疫苗无反应者少的更强力的疫苗。另外,虽然尝试了使用HBs-S抗原对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但没有获得足够的治疗效果,要求更加强力的免疫治疗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16807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AverhoffF,etal.AmJPrevMed.1998;15:1-8.非专利文献2:HoriikeN,etal.HepatolRes.2002;23:38-47.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从制造上的简便性出发,目前的疫苗使用了HBs-S抗原。但是,在吸附于肝细胞时,使用了L蛋白的N末端,希望诱导对该区域的抗体或细胞免疫。另外,如果在感染后病毒的活动性持续,则会由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肝衰竭。现在,在乙型肝炎治疗中使用了PEG化IFN(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及作为核酸类似物的恩替卡韦。PEG化IFN具有免疫激活作用、抗病毒作用,在血清转换例中,虽然效率高且效果持续,但高频率且多种副作用是严重的问题。另外,恩替卡韦虽然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而使HBVDNA量减少,但其药效随给药中止而迅速消失,肝炎复发。由于这些问题,强烈希望开发与现有方法不同机理的新治疗方法。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乙型肝炎的新型治疗疫苗。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是,通过对Beacle公司开发制造的HBs-L抗原(图2)进行免疫,尝试开发比现有疫苗显示出更强力的感染发病预防效果的疫苗,成功地通过使用HBs-L抗原解决了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解决课题的方法即,本专利技术如下所述。(1)一种乙型肝炎疫苗,其包含仅乙型肝炎病毒的L蛋白或其突变体在脂质膜上聚集而形成的表面抗原粒子。(2)根据(1)或(2)所述的疫苗,其中,L蛋白或其突变体是以下的(a)或(b)蛋白质。(a)由序列号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蛋白质(b)由在序列号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第6位~第113位的Pre-S1区域内6个以下、第114位~第162位的Pre-S2区域内6个以下、第163位~第385位的S区域内13个以下、且总计为16个以下的氨基酸发生缺失或取代而得到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蛋白质(3)根据(1)或(2)所述的疫苗,其中,L蛋白或其突变体通过酵母表达。(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其通过对受试者给药而产生对L蛋白的Pre-S1和/或PreS2区域的抗体。(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其通过对受试者给药而诱导对L蛋白的Pre-S1和/或PreS2区域的细胞免疫。(6)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其还包含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7)根据(6)所述的疫苗,其通过对受试者给药而进一步诱导对核心蛋白的抗体。(8)根据(6)或(7)所述的疫苗,其通过对受试者给药而进一步诱导对核心蛋白的细胞免疫。(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其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中和抗体效价至少为2~1000。(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其对乙型肝炎病毒与人肝细胞结合的抑制效果至少为50~100%。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乙型肝炎疫苗。通过本专利技术,首次可以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中和抗体效价进行定量分析·提示,明确显示出其抗乙型肝炎病毒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HBV的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L抗原的图。图3是示出L抗原的银染色、以及利用对L抗原的S、Pre-S1及Pre-S2的抗体进行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的图。图4是示出对树鼩的HBV抗原的免疫方法的图。图5是示出对兔的HBV抗原的免疫方法的图。图6是示出由抗HBs-L抗体的ELISA得到的检测结果的图。图7是示出由抗HBs-S抗体的ELISA得到的检测结果的图。图8是示出由兔抗体(HBs-S抗原、HBs-L抗原免疫)的ELISA得到的检测结果的图。图9是示出树鼩免疫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的图。图10是示出抗HBs-L抗体及抗HBs-S抗体的HBV的肝细胞结合抑制活性的图。图11是示出纯化后的HbcAg的电泳结果的图。图12是示出小鼠抗体检测ELISA的结果的图。图13是示出通过给药HBs-L及HBc抗原进行的细胞免疫活性化试验的结果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L蛋白是指构成L抗原的蛋白质,M蛋白是指构成M抗原的蛋白质,S蛋白是指构成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乙型肝炎疫苗,其包含仅乙型肝炎病毒的L蛋白或其突变体在脂质膜上聚集而形成的表面抗原粒子。/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14 JP 2017-1380471.一种乙型肝炎疫苗,其包含仅乙型肝炎病毒的L蛋白或其突变体在脂质膜上聚集而形成的表面抗原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疫苗,其中,L蛋白或其突变体是以下的(a)或(b)蛋白质:
(a)由序列号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蛋白质;
(b)由在序列号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第6位~第113位的Pre-S1区域内6个以下、第114位~第162位的Pre-S2区域内6个以下、第163位~第385位的S区域内13个以下、且总计为16个以下的氨基酸发生缺失或取代而得到的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蛋白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疫苗,其中,L蛋白或其突变体通过酵母表达。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疫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原道法真田崇弘日浅阳一小原恭子乡保正织田康则
申请(专利权)人:公益财团法人东京都医学总合研究所国立大学法人爱媛大学国立大学法人鹿儿岛大学比科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