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环式焙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725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石墨电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环式焙烧炉,包括多个炉室单元,分别为首端炉室单元、第二炉室单元至末端炉室单元,炉室单元包括由炉墙隔开的多个放置石墨电极的炉箱,首端炉室单元、第二炉室单元至末端炉室单元的炉墙内部依次连通,炉墙包括围成炉火通道的上顶盖、四个侧墙及下底板,四个侧墙位于上顶盖下方成方形垒砌,所述的上顶盖下表面上固定垒砌有多个上截流墙,下底板上表面上固定垒砌有多个下截流墙,每个所述的上截流墙上部设置有水平的烟气流通口,所有的烟气流通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形成烟气通道。该环式焙烧炉在炉火通道中增加烟气通道,减少烟气流通阻力,燃气燃烧充分,热量散失减小。

A ring type baking furnace for graphite electrod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环式焙烧炉
本技术属于石墨电极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环式焙烧炉。
技术介绍
目前,碳素产品的石墨电极主要以石油焦、针状焦为原料,煤沥青作结合剂,经煅烧、配料、混捏、压型、焙烧、石墨化、机加工而制成。广泛用于铸造、高端精密热交换器、保温套、电子及纳米技术。目前我国广泛用于焙烧工序的炉窑有:倒焰窑、隧道窑、电气焙烧炉和环式焙烧炉等,其中最典型的是环式焙烧炉。环式焙烧炉是一种由若干个结构相同的炉室首尾相连组合成的连续循环的焙烧炉,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炭素焙烧炉,其特点是炉室是固定的,而对炉室供热的燃烧加热设备则是周期性地从一个炉室移动到下一个炉室。制造石墨的原料压制成圆柱体后放入炉室的炉底上,随着燃烧加热设备的移动,炉室及其中需要进行焙烧的产品逐渐完成从低温到高温然后冷却的整个焙烧过程。环式焙烧炉每个炉室都与其上一个和下一个的炉室相连通,每个炉室的四壁中有两面是与相邻炉室公用的隔墙,另外两面是不与其它炉室公用的外墙。敞开式环式焙烧炉燃料燃烧和烟气流动在密闭的火道内进行由炉箱、炉墙和炉顶构成,炉墙夹层内走火焰,在炉箱内形成高温。在炉墙的顶部通常设置有多个火道口和烟道口,火道挡墙上设置有溢流口,供氧走直通,热电偶和燃烧器烧损较大;火道墙和预制块局部烧损影响炉窑寿命。公告号为CN20893676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节能环式焙烧炉,包括焙烧炉墙,焙烧炉墙包括墙体、火焰通道、空气隔热层,墙体下部均匀设置有多个且并列的拱形腔;火焰通道呈连续城墙垛口形状,火焰通道包括垂直通道水平通道,垂直通道设置有高温结构陶瓷层。该环式焙烧炉烟气通道和火焰通道为同一通道,长期使用过程中造成火焰通道变形增加烟气流通阻力,热量散失严重,增加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环式焙烧炉,该环式焙烧炉在炉火通道中增加烟气通道,减少烟气流通阻力,燃气燃烧充分,热量散失减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环式焙烧炉,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炉室单元,分别为首端炉室单元、第二炉室单元至末端炉室单元,首端炉室单元、第二炉室单元至末端炉室单元的炉墙内部依次连通,所述的炉室单元包括由炉墙隔开的多个放置石墨电极的炉箱,所述的炉墙分为侧边炉墙一、连接炉墙和侧边炉墙二,相邻炉箱具有共用炉墙,相邻的所述的炉室单元的侧边炉墙一的内部依次连通,相邻的所述的炉室单元的共用炉墙的内部依次连通,相邻的所述的炉室单元的侧边炉墙二内部分别依次连通,末端炉室单元与负压抽烟机构连接。每个围成所述的炉箱的炉墙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点火口、温度测量口一、温度测量口二和第二点火口,末端炉室单元与负压抽烟机构连接,所述的第一点火口、温度测量口一、温度测量口二和第二点火口处分别设置有盖体。所述的炉墙包括围成炉火通道的上顶盖、四个侧墙及下底板,所述的四个侧墙位于上顶盖下方成方形垒砌,所述的上顶盖下表面上固定垒砌有多个上截流墙,所述的下底板上表面上固定垒砌有多个下截流墙,每个所述的上截流墙上部设置有水平的烟气流通口,所有的烟气流通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形成烟气通道。具体的,所述的每个炉室单元内的炉箱数量至少为四个。具体的,所述的炉室单元最多为七个。具体的,所述的上截流墙和下截流墙分别由多层炉砖层堆叠砌筑而成。具体的,所述的上截流墙和下截流墙的高度相等,分别小于等于炉墙内炉火通道高度的一半。具体的,所述的上顶盖包括以耐火纤维和硅酸铝板做隔热层的内衬、由不锈钢制成的外壳、位于内衬和外壳中间的多块咬合连接的板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炉墙包括围成炉火通道的上顶盖、四个侧墙及下底板,所述的四个侧墙位于上顶盖下方成方形垒砌,所述的上顶盖下表面上固定垒砌有多个上截流墙,所述的下底板上表面上固定垒砌有多个下截流墙,每个所述的上截流墙上部设置有水平的烟气流通口,所有的烟气流通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形成烟气通道,该设置方式是在上截流墙上开设烟气通道,使得炉火从首端炉室单元依次循环加热每个炉室单元,前一个炉室单元处于加热状态时,其相邻的后一个炉室单元处于预热状态,前一个炉室单元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后一个炉室单元,对后一个炉室单元进行预热,利用前一个炉室单元的热烟进行预热,流动到末端炉室单元的烟气经负压抽烟机构抽出进行处理运用,炉室单元的炉火通道和烟气通道相互连通,最大限度的燃烧生制品中排除的挥发份,使燃料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不浪费资源,从而节约了能源,由于热量运用充分使得炉箱温度可控且温定,所以该环式焙烧炉的炉箱可加宽,从放置一排石墨电极增大到可放置两排石墨电极,从而减少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出量。本技术充分利用降温炉室来预热空气作为助燃空气,用升温炉室所产生的烟气对刚进入加热炉室的低温炉室进行低温预热,增加焙烧炉墙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热量流失,减少了能源消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炉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为炉火通道中炉火运行方向。1炉室单元、2侧边炉墙一、3炉箱、4第一点火口、5温度测量口一、6第二点火口、7上顶盖、8上截流墙、9下截流墙、10烟气流通口、11负压抽烟机构、12侧墙、13共用炉墙、14侧边炉墙二、15连接炉墙、16第二炉室单元、17末端炉室单元、18下底板、19温度测量口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环式焙烧炉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的是炉火通道中炉火运行方向,该环式焙烧炉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多个炉室单元,所述的炉室单元最多为七个,分别为首端炉室单元1、第二炉室单元16、第三炉室单元、第四炉室单元、第五炉室单元、第六炉室单元和末端炉室单元17,末端炉室单元17与负压抽烟机构连接,首端炉室单元1、第二炉室单元16至末端炉室单元17的炉墙内部依次连通,所述的炉室单元包括由炉墙隔开的多个放置石墨电极的炉箱3,所述的每个炉室单元内的炉箱数量为四个,所述的炉墙分为侧边炉墙一2、连接炉墙15和侧边炉墙二14,相邻炉箱3具有共用炉墙13,相邻的所述的炉室单元的侧边炉墙一2的内部依次连通,相邻的所述的炉室单元的共用炉墙13的内部依次连通,相邻的所述的炉室单元的侧边炉墙二14内部分别依次连通。每个围成所述的炉箱3的炉墙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点火口4、温度测量口一5、温度测量口二19和第二点火口6,末端炉室单元17与负压抽烟机构连接,所述的第一点火口4、温度测量口一5、温度测量口二19和第二点火口6处分别设置有盖体。末端炉室单元17与负压抽烟机构连接。通过增加第一点火口4的燃气嘴数量来控制加热系统的炉室单元的数量,通入燃气升温的炉室单元,可充分利用降温炉室来预热空气作为助燃空气,用升温炉室单元所产生的烟气对刚进入加热系统的低温的末端炉室单元进行低温预热。所述的炉墙包括围成炉火通道的上顶盖7、四个侧墙12及下底板18,所述的四个侧墙12位于上顶盖7下方成方形垒砌,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环式焙烧炉,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炉室单元,分别为首端炉室单元(1)、第二炉室单元(16)至末端炉室单元(17),首端炉室单元(1)、第二炉室单元(16)至末端炉室单元(17)的炉墙内部依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室单元包括由炉墙隔开的多个放置石墨电极的炉箱(3),所述的炉墙分为侧边炉墙一(2)、连接炉墙(15)和侧边炉墙二(14),相邻炉箱(3)具有共用炉墙(13),相邻的所述的炉室单元的侧边炉墙一(2)的内部依次连通,相邻的所述的炉室单元的共用炉墙(13)的内部依次连通,相邻的所述的炉室单元的侧边炉墙二(14)内部分别依次连通,末端炉室单元(17)每个围成所述的炉箱(3)的炉墙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点火口(4)、温度测量口一(5)、温度测量口二(19)和第二点火口(6),末端炉室单元(17)与负压抽烟机构连接,所述的第一点火口(4)、温度测量口一(5)、温度测量口二(19)和第二点火口(6)处分别设置有盖体;/n所述的炉墙包括围成炉火通道的上顶盖(7)、四个侧墙(12)及下底板(18),所述的四个侧墙(12)位于上顶盖(7)下方成方形垒砌,所述的上顶盖(7)下表面上固定垒砌有多个上截流墙(8),所述的下底板(18)上表面上固定垒砌有多个下截流墙(9),每个所述的上截流墙(8)上部设置有水平的烟气流通口(10),所有的烟气流通口(10)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形成烟气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电极生产用环式焙烧炉,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炉室单元,分别为首端炉室单元(1)、第二炉室单元(16)至末端炉室单元(17),首端炉室单元(1)、第二炉室单元(16)至末端炉室单元(17)的炉墙内部依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室单元包括由炉墙隔开的多个放置石墨电极的炉箱(3),所述的炉墙分为侧边炉墙一(2)、连接炉墙(15)和侧边炉墙二(14),相邻炉箱(3)具有共用炉墙(13),相邻的所述的炉室单元的侧边炉墙一(2)的内部依次连通,相邻的所述的炉室单元的共用炉墙(13)的内部依次连通,相邻的所述的炉室单元的侧边炉墙二(14)内部分别依次连通,末端炉室单元(17)每个围成所述的炉箱(3)的炉墙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点火口(4)、温度测量口一(5)、温度测量口二(19)和第二点火口(6),末端炉室单元(17)与负压抽烟机构连接,所述的第一点火口(4)、温度测量口一(5)、温度测量口二(19)和第二点火口(6)处分别设置有盖体;
所述的炉墙包括围成炉火通道的上顶盖(7)、四个侧墙(12)及下底板(18),所述的四个侧墙(12)位于上顶盖(7)下方成方形垒砌,所述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爱仓黄顺海郭富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红旗渠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