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冰蓄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767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态冰蓄冷系统,包括蒸发器保温外壳,蒸发器保温外壳上安装有制冷剂进管和制冷剂出管,蒸发器保温外壳的内侧壁上固定有横杆,横杆的端部固定有钢管,钢管内开设有环形空腔,制冷剂进管和制冷剂出管均与环形空腔连通,钢管顶部固定有环形块,环形块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向环形凹槽内注入水之前,工作人员只需将气态制冷剂通入钢管内的环形空腔中,使得钢管的内侧壁与外侧壁的温度将至零下;随后,工作人员只需向环形凹槽内注入水流,水位没过环形块上表面后,沿环形块侧壁流出,同时沿钢管的内壁与外壁流动,并在钢管的内侧壁与外侧壁上凝结成冰晶,以此充分发挥了制冷剂的作用,从而使得冰晶的产出速率大幅提升。

A dynamic ice stora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态冰蓄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动态冰蓄冷系统。
技术介绍
冰蓄冷空调系统,即冷源配设有冰蓄冷的空调系统,在夜间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制冰机满负荷制冰,以冰为蓄冷介质,利用其相变潜热来蓄存冷量,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再将冷量释放出来为空调供冷。这类系统可以减少电网负荷高峰时段中央空调冷机的用电负荷。目前,国内应用的冰蓄冷技术主要有静态冰蓄冷系统和动态冰蓄冷系统。动态冰蓄冷系统中,指冰的制备和储存不在同一位置,制冰机和蓄冰槽相对独立。公告号为CN106288572B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动态冰蓄冷技术的制冰装置,该制冰装置由制冷系统、外筒、不锈钢内筒、进水管、布水盘、出冰口、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压缩空气进口、中心管和喷口组成,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进口进入外桶壁与不锈钢内筒之间,由于蒸发吸热使得不锈钢内筒壁温度降低,成气态后通过制冷剂出口回到制冷系统进行循环,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进口进入中心管,通过喷口喷射出,形成紧贴不锈钢内筒壁的向下旋转的低温空气膜,水通过进水管通过布水盘均匀的分布在不锈钢内筒桶壁,凝结成均匀的冰晶。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冰装置,能够在不锈钢内筒桶壁上凝结成均匀的冰晶。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冰装置,在外筒与不锈钢内筒之间通入制冷剂,而水流仅沿不锈钢内筒桶壁流动,靠近外筒外侧壁处的制冷剂与外界环境接触,未能充分发挥制冷剂的制冷效果,降低了冰晶的产出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态冰蓄冷系统,该动态冰蓄冷系统能够使得制冷剂充分发挥制冷效果,使得冰晶产出速率大幅提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动态冰蓄冷系统,包括蒸发器保温外壳,所述蒸发器保温外壳侧壁上安装有制冷剂进管和制冷剂出管,所述蒸发器保温外壳顶部固定有压缩空气进管,所述压缩空气进管上固定有与其连通的第一支管以及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上固定有与其连通的第一喷管,所述第二支管上固定有与其连通的第二喷管,所述蒸发器保温外壳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多个横杆,多个所述横杆远离蒸发器保温外壳内侧壁的一端共同固定有钢管,所述钢管内开设有环形空腔,所述制冷剂进管和制冷剂出管均贯穿蒸发器保温外壳的侧壁并与环形空腔连通,所述蒸发器保温外壳顶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安装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的下表面与钢管的上端固定,且所述环形块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支管的轴线与钢管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支管内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一喷管的喷口喷向钢管内侧壁;所述第二支管的轴线位于钢管的外壁与蒸发器保温外壳的内壁之间,且所述第二支管内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二喷管的喷口喷向钢管外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环形凹槽内注入水之前,工作人员只需将气态制冷剂从制冷剂进管通入钢管内的环形空腔中,环形空腔内充满气态制冷剂后,制冷剂气流从制冷剂出管回到制冷系统进行循环,并使得钢管的内侧弧形表面与外侧弧形表面处的温度将至零下,此时,工作人员需将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进管、第一支管以及第二支管通入蒸发器保温外壳内,并分别由第一喷管以及第二喷管喷向钢管的内侧壁以及钢管的外侧壁,以在钢管的内、外侧壁上均形成一层低温空气膜;随后,工作人员只需向环形凹槽内注入水流,当环形凹槽内的水位没过环形块上表面后,水流沿环形块侧壁流出,同时沿钢管的内侧壁与外侧壁流动,空气膜使得水流与钢管的内、外侧壁分隔开,使得水流在钢管的内、外侧壁上均凝结成冰晶,以此充分发挥了制冷剂的制冷作用,使得冰晶的产出速率大幅提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块的内径与钢管的内径相等,所述环形块的外径与钢管的外径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环形凹槽内的水位没过环形块上表面后,水流沿环形块侧壁流出,并直接沿钢管的内壁与外壁流动,以在钢管侧壁上形成稳定的水流,有利于冰晶的形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管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的外侧壁与钢管的内侧壁贴合并固定,所述钢管的外侧壁上套设有与钢管固定的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远离钢管内侧壁的一侧以及第二环体远离钢管外侧壁的一侧均呈弧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环体以及第二环体的表面均为弧形,水流沿第一环体以及第二环体的弧形表面流动,以此降低了水流流速,使得水流与钢管内侧壁与外侧壁充分接触,从而增强了水流的结晶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空腔内固定有呈螺旋状的导向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状的导向板对气态制冷剂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避免了气态制冷剂从制冷剂进管进入环形空腔后立即从制冷剂出管排出的情况发生,使得气流沿导向板流动并充满环形空腔,以此使得钢管的内侧壁与外侧壁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冰晶的形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凹槽内固定有用于过滤杂物的环形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过滤网对没过环形块上表面的水流起到了良好的过滤作用,避免了水中杂物随水流流至钢管的内侧壁与外侧壁上的情况发生,从而减少了凝结后冰晶中的杂物,提高了冰晶的纯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过滤网表面均匀涂覆有由防锈油固化形成的防锈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锈层起到了良好的防锈蚀作用,减少了环形过滤网锈蚀的可能性,从而延长了环形过滤网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发器保温外壳底部固定有与其连通的出冰管,所述出冰管上固定有用于控制出冰管通断的电磁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在钢管内侧壁与外侧壁上凝结成冰晶后,在自重作用下掉落,随后进入出冰管中,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启闭可控制出冰管的通断,从而卸出出冰管中的冰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发器保温外壳底部呈漏斗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发器保温外壳底部呈漏斗形,以此便于从钢管内侧壁与外侧壁上掉落的冰晶沿蒸发器保温外壳底部排至出冰管内,减少了冰晶在蒸发器保温外壳底部的残留。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方案在向环形凹槽内注入水之前,工作人员只需将气态制冷剂从制冷剂进管通入钢管内的环形空腔中,环形空腔内充满气态制冷剂后,制冷剂气流从制冷剂出管回到制冷系统进行循环,并使得钢管的内侧弧形表面与外侧弧形表面处的温度将至零下,此时,工作人员需将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进管、第一支管以及第二支管通入蒸发器保温外壳内,并分别由第一喷管以及第二喷管喷向钢管的内侧壁以及钢管的外侧壁,以在钢管的内、外侧壁上均形成一层低温空气膜;随后,工作人员只需向环形凹槽内注入水流,当环形凹槽内的水位没过环形块上表面后,水流沿环形块侧壁流出,同时沿钢管的内侧壁与外侧壁流动,空气膜使得水流与钢管的内、外侧壁分隔开,使得水流在钢管的内、外侧壁上均凝结成冰晶,以此充分发挥了制冷剂的制冷作用,使得冰晶的产出速率大幅提升;2.本方案中,螺旋状的导向板对气态制冷剂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避免了气态制冷剂从制冷剂进管进入环形空腔后立即从制冷剂出管排出的情况发生,使得气流沿导向板流动并充满环形空腔,以此使得钢管的内侧壁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态冰蓄冷系统,包括蒸发器保温外壳(1),所述蒸发器保温外壳(1)侧壁上安装有制冷剂进管(4)和制冷剂出管(5),所述蒸发器保温外壳(1)顶部固定有压缩空气进管(13),所述压缩空气进管(13)上固定有与其连通的第一支管(131)以及第二支管(132),所述第一支管(131)上固定有与其连通的第一喷管(1311),所述第二支管(132)上固定有与其连通的第二喷管(1321),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保温外壳(1)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多个横杆(12),多个所述横杆(12)远离蒸发器保温外壳(1)内侧壁的一端共同固定有钢管(2),所述钢管(2)内开设有环形空腔(21),所述制冷剂进管(4)和制冷剂出管(5)均贯穿蒸发器保温外壳(1)的侧壁并与环形空腔(21)连通,所述蒸发器保温外壳(1)顶部开设有圆形通孔(11),所述圆形通孔(11)内安装有环形块(3),所述环形块(3)的下表面与钢管(2)的上端固定,且所述环形块(3)上开设有环形凹槽(31),所述第一支管(131)的轴线与钢管(2)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支管(131)内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一喷管(1311)的喷口喷向钢管(2)内侧壁;所述第二支管(132)的轴线位于钢管(2)的外壁与蒸发器保温外壳(1)的内壁之间,且所述第二支管(132)内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二喷管(1321)的喷口喷向钢管(2)外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冰蓄冷系统,包括蒸发器保温外壳(1),所述蒸发器保温外壳(1)侧壁上安装有制冷剂进管(4)和制冷剂出管(5),所述蒸发器保温外壳(1)顶部固定有压缩空气进管(13),所述压缩空气进管(13)上固定有与其连通的第一支管(131)以及第二支管(132),所述第一支管(131)上固定有与其连通的第一喷管(1311),所述第二支管(132)上固定有与其连通的第二喷管(1321),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保温外壳(1)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多个横杆(12),多个所述横杆(12)远离蒸发器保温外壳(1)内侧壁的一端共同固定有钢管(2),所述钢管(2)内开设有环形空腔(21),所述制冷剂进管(4)和制冷剂出管(5)均贯穿蒸发器保温外壳(1)的侧壁并与环形空腔(21)连通,所述蒸发器保温外壳(1)顶部开设有圆形通孔(11),所述圆形通孔(11)内安装有环形块(3),所述环形块(3)的下表面与钢管(2)的上端固定,且所述环形块(3)上开设有环形凹槽(31),所述第一支管(131)的轴线与钢管(2)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支管(131)内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一喷管(1311)的喷口喷向钢管(2)内侧壁;所述第二支管(132)的轴线位于钢管(2)的外壁与蒸发器保温外壳(1)的内壁之间,且所述第二支管(132)内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二喷管(1321)的喷口喷向钢管(2)外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创和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