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及其应用的供热供冷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766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及其应用的供热供冷系统,它包括风冷热泵,具有连接在制热制冷回路中的水热交换器;蓄能水箱,其内设有储水的内腔,所述蓄能水箱上连通有至少一个与末端装置进水端相连通的进水管,且蓄能水箱上连通有与末端装置排水端相连通的回水管;所述的水热交换器设置在蓄能水箱的内腔内。该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及其应用的供热供冷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耗低、热交换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及其应用的供热供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供热供冷系统
,具体讲是一种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及其应用的供热供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供热供冷系统一般包括风冷热泵、储能机构和末端装置,风冷热泵提供热源或冷源,储能机构用于将风冷热泵提供的热源或冷源的热量进行存储,并通过水泵供给给末端装置,由末端装置给建筑内供热或供冷,所述的末端装置一般包括风机盘管、地暖、水暖气片和生活热水末端等。所述的风冷热泵也称室外机,其内部有空气压缩机、水热交换器、蒸发器、膨胀阀、四通换向阀、冷凝器和抽水水泵等;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凝器、膨胀阀、水热交换器、蒸发器等组成风冷热泵的冷媒循环制热制冷回路。储能机构一般为水箱或储液罐,储能机构上连通有进水管和回水管,进水管通过水泵与末端装置连通,末端装置的排水口与回水管连通,储能机构、进水管、末端装置和回水管组成供热供冷回路。储能机构与风冷热泵之间设有第一热交换管和第二热交换管,且水泵、水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管、储能机构、第二热交换管组成的换热储能回路,循环不断地将风冷热泵产生的热量存储在储能机构内,并经进水水泵、进水管供给给末端装置,实现室内的供热或供冷。该现有技术的储能机构与风冷热泵之间通过多个管道及阀体连接,其连接结构比较复杂、成本较高;另外,供热供冷系统中的储能机构在储能时,必须要利用水泵将储能机构内的水不断循环至水热交换器表面进行热量交换,其能耗较高、热交换效率较低,且水热交换器在温度较低的冬天容易被冻裂,导致压缩机损坏,使风冷热泵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耗低、热交换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的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它包括风冷热泵,具有连接在制热制冷回路中的水热交换器;蓄能水箱,其内设有储水的内腔,所述蓄能水箱上连通有至少一个与末端装置进水端相连通的进水管,且蓄能水箱上连通有与末端装置排水端相连通的回水管;所述的水热交换器设置在蓄能水箱的内腔内。作为改进,它还包括辅助供热机构,所述的辅助供热机构包括热水器、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的第一端与热水器的进水端连通,第一管件的第二端与回水管连通;第二管件的第一端与热水器的出水端连通,第二管件的第二端与回水管连通。作为优选,所述风冷热泵内设有蒸发器、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凝器和双向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端与蒸发器连通,压缩机的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与双向膨胀阀连通,双向膨胀阀与水热交换器的一端连通,水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四接口与蒸发器连通,所述的蒸发器、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凝器、双向膨胀阀和蓄能水箱的内腔中的水热交换器形成制热制冷回路。作为优选,所述蓄能水箱上设有与内腔相连通入水口,所述的入水口用于供自来水接头连接补水。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一种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该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将风冷热泵的制热制冷回路中的水热交换器直接设置在蓄能水箱内,冷媒在风冷热泵的压缩机的作用下沿制热制冷回路循环,使冷媒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直接通过水热交换器与蓄能水箱内的水发生热交换,这样减少了风冷热泵内水泵的设置,以及蓄能水箱与风冷热泵之间管道的连接,使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施工方便;水热交换器直接与蓄能水箱内的水发生热交换,避免热量损耗,热交换时能耗低、热交换效率高。再者将水热交换器直接设置在蓄能水箱内,避免外界温度过低将水热交换器冻裂以及避免导致压缩机损坏,使其使用寿命长。2、辅助供热机构的热水器通过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连通在与蓄能水箱相连通的回水管上,这样设置不影响回水管内的水流量,不增加回水管内的水流阻力。本技术的另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供热供冷系统:它包括储能装置和末端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的进水管与末端装置进水端相连通,且进水管上连接有进水水泵,储能装置的回水管与末端装置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的储能装置为上述所述的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作为优选,每个进水管对应一个建筑楼层,且每个进水管的出水端与该建筑楼层的末端装置的进水端连通。作为优选,每个进水管与末端装置的进水端之间均通过进水软管连通;每个末端装置的出水端与回水管之间均通过排水软管连通。作为优选,所述进水软管与进水管之间以及排水软管与回水管之间均通过顺水接头连通。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一种供热供冷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该供热供冷系统的蓄能水箱上连通有回水管和与建筑楼层相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进水管,每个进水管上连接有进水水泵;这样设置,使每建筑楼层的末端装置都通过一个独立的进水管与蓄能装置连通,或者说,每建筑楼层的末端装置配合一个直接与蓄能装置连通的进水管,换句话说,每个进水管对应一个建筑楼层,且每个进水管的出水端与该建筑楼层的末端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每个进水管上的进水水泵均可独立工作,这样在保证每组末端装置供水压力的前提下,可采用功率较小的进水水泵,这样进水水泵在工作时,其能耗较小且噪音低;每个建筑楼层的末端装置适配一个独立的进水管,这样不仅使用户可分层控制末端装置的工作,避免能源浪费,而且减少蓄能水箱与末端装置之间进水管上接头或转接头的数量,降低了水流阻力,提高了供热供冷的运行效率,且使接头处可能形成水流漏点数量减少,为后期维护提供了方便;另外,进水管通过进水软管与末端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末端装置的出水端通过排水软管与回水管连通,这样设置,不仅便于施工安装,而且可减少墙壁钻孔的数量,保护墙体承重,安装施工难度较低,安装方便。2、该供热供冷系统采用将风冷热泵的制热制冷回路中的水热交换器直接设置在蓄能水箱内,冷媒在风冷热泵的压缩机的作用下沿制热制冷回路循环,使冷媒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直接通过水热交换器与蓄能水箱内的水发生热交换,这样减少了风冷热泵内水泵的设置,以及蓄能水箱与风冷热泵之间管道的连接,使整个供热供冷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施工方便;水热交换器直接与蓄能水箱内的水发生热交换,避免热量损耗,热交换时能耗低、热交换效率高,从而使供热供冷系统的运行效率高,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的风冷热泵的制热制冷回路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供热供冷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供热供冷系统的末端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供热供冷系统的顺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风冷热泵,100、蒸发器,101、压缩机,102、四通换向阀,103、水热交换器,104、冷凝器,105、双向膨胀阀,2、蓄能装置,200、内腔,201、入水口,3、进水管,300、进水水泵,301、顺水接头,302、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风冷热泵,具有连接在制热制冷回路中的水热交换器;/n蓄能水箱,其内设有储水的内腔,所述蓄能水箱上连通有至少一个与末端装置进水端相连通的进水管,且蓄能水箱上连通有与末端装置排水端相连通的回水管;所述的水热交换器设置在蓄能水箱的内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风冷热泵,具有连接在制热制冷回路中的水热交换器;
蓄能水箱,其内设有储水的内腔,所述蓄能水箱上连通有至少一个与末端装置进水端相连通的进水管,且蓄能水箱上连通有与末端装置排水端相连通的回水管;所述的水热交换器设置在蓄能水箱的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辅助供热机构,所述的辅助供热机构包括热水器、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的第一端与热水器的进水端连通,第一管件的第二端与回水管连通;第二管件的第一端与热水器的出水端连通,第二管件的第二端与回水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风冷热泵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热泵内设有蒸发器、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冷凝器和双向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端与蒸发器连通,压缩机的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与双向膨胀阀连通,双向膨胀阀与水热交换器的一端连通,水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四通换向阀的第四接口与蒸发器连通,所述的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徐增
申请(专利权)人:瑞弗德宁波暖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