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745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容纳在壳体内,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于主体部的极耳;顶盖片,顶盖片连接于壳体;电极端子,电极端子位于顶盖片的外侧并具有贯通孔;集流构件,集流构件包括延伸部和连接于延伸部的连接部,连接部位于顶盖片的内侧并与极耳直接连接,延伸部朝靠近电极端子的方向延伸并伸入贯通孔,延伸部与电极端子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结构有利于提高能量密度。

Secondary battery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在广泛推广,但是要完全替代燃油汽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例如,汽车的行驶里程少,电池包成本高,电池包的可靠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基于上述的问题,对电动车的核心零件二次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需要二次电池达到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等。现有技术中,二次电池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与壳体相连接的顶盖片以及设置于顶盖片上的极柱。顶盖片上设置有安装孔并且极柱安装于安装孔,极柱的一部分位于顶盖片的外侧,一部分位于顶盖片的内侧。极柱位于顶盖片外侧的部分以及位于顶盖片内侧的部分均沿安装孔的径向突出于安装孔,以使极柱固定在顶盖片。此时,由于极柱有一部分位于顶盖片的内侧因此会占用壳体内的空间,从而使得电极组件和顶盖片之间的间距过大,导致壳体内的空间无法充分得到利用,进而导致二次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二次电池的结构有利于提高能量密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容纳在壳体内,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于主体部的极耳;顶盖片,顶盖片连接于壳体;电极端子,电极端子位于顶盖片的外侧并具有贯通孔;集流构件,集流构件包括延伸部和连接于延伸部的连接部,连接部位于顶盖片的内侧并与极耳直接连接,延伸部朝靠近电极端子的方向延伸并伸入贯通孔,延伸部与电极端子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延伸部包括凸部以及凹部,凸部连接于连接部,通过形成凸部而在凸部的远离电极端子的一侧形成凹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凸部包括基体部和侧部,侧部连接于连接部且朝靠近电极端子的方向延伸,基体部连接于侧部的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基体部伸入贯通孔并与电极端子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侧部为筒状,基体部与侧部密封连接,基体部与电极端子直接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基体部与电极端子焊接并形成环形焊缝,以使基体部和电极端子密封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基体部包括本体以及环形凸缘,环形凸缘连接于侧部和本体之间,本体伸入贯通孔并与电极端子直接连接,环形凸缘抵靠于电极端子。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延伸部还包括连接部件,基体部设有通孔,连接部件穿过通孔并与基体部连接,连接部件伸入贯通孔并与电极端子直接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连接部件包括承托部和连接于承托部的柱体,承托部容纳于凹部并且沿通孔的径向突出于通孔的内壁,柱体穿过通孔并且伸入贯通孔,柱体与电极端子直接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基体部与电极端子直接接触,基体部与承托部直接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柱体与电极端子焊接并形成环形焊缝,以使柱体和电极端子密封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连接部为片状结构,极耳与连接部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电极端子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极耳包括焊接部和弯折部,弯折部连接于主体部和焊接部之间,弯折部相对于焊接部向下弯折,电极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电极组件的每个焊接部均与连接部超声波焊接,并且一组电极组件的焊接部与另一组电极组件的焊接部朝相互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电极端子包括第二金属层以及层叠设置于第二金属层上方的第一金属层,贯通孔为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的阶梯孔,第一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孔的孔径,第一孔设置于第一金属层,第二孔设置于第二金属层,延伸部和第二金属层具有相同的材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材质不同,延伸部伸入第二孔并与第二金属层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贯通孔具有台阶面,延伸部的顶面与台阶面相平齐。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电极端子包括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的上表面设有凹槽,第二金属层设置于凹槽内且连接于第一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材质不同,延伸部与第二金属层连接,延伸部和第二金属层具有相同的材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金属层的材质为铝,第二金属层的材质为铜,延伸部的材质为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其包括顶盖片、位于顶盖片的外侧的电极端子以及与电极端子相连接的集流构件。集流构件通过自身的延伸部与电极端子相连接,通过连接部与电极组件的极耳相连接。这样,本实施例的电极端子不会占用壳体内的空间,有效提高壳体内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有利于提高二次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另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于主体部的极耳;提供集流构件,集流构件包括延伸部以及连接于延伸部的连接部,将极耳直接连接于连接部;提供顶盖片和电极端子,电极端子设置于顶盖片的外侧且具有贯通孔,将延伸部从顶盖片的内侧伸入贯通孔;提供壳体,将电极组件装入壳体,然后在顶盖片的外侧进行激光焊接,以将延伸部和电极端子连接。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流程图。在附图中,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标记说明:10、二次电池;20、壳体;30、电极组件;301、主体部;302、极耳;302a、焊接部;302b、弯折部;40、顶盖组件;50、顶盖片;501、电极引出孔;60、电极端子;601、贯通孔;601a、第一孔;601b、第二孔;602、第二金属层;603、第一金属层;70、集流构件;70a、延伸部;70b、连接部;701、凸部;701a、基体部;7011、本体;7012、环形凸缘;701b、侧部;702、凹部;703、连接部件;703a、承托部;703b、柱体;704、环体;80、绝缘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n壳体;/n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容纳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极耳;/n顶盖片,所述顶盖片连接于所述壳体;/n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位于所述顶盖片的外侧并具有贯通孔;/n集流构件,所述集流构件包括延伸部和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顶盖片的内侧并与所述极耳直接连接,所述延伸部朝靠近所述电极端子的方向延伸并伸入所述贯通孔,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壳体;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容纳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极耳;
顶盖片,所述顶盖片连接于所述壳体;
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位于所述顶盖片的外侧并具有贯通孔;
集流构件,所述集流构件包括延伸部和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顶盖片的内侧并与所述极耳直接连接,所述延伸部朝靠近所述电极端子的方向延伸并伸入所述贯通孔,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凸部以及凹部,所述凸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通过形成所述凸部而在所述凸部的远离所述电极端子的一侧形成所述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包括基体部和侧部,所述侧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且朝靠近所述电极端子的方向延伸,所述基体部连接于所述侧部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基体部伸入所述贯通孔并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为筒状,所述基体部密封所述侧部,所述基体部与所述电极端子直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与所述电极端子焊接并形成环形焊缝,以使所述基体部和所述电极端子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包括本体以及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连接于所述侧部和所述本体之间,所述本体伸入所述贯通孔并与所述电极端子直接连接,所述环形凸缘抵靠于所述电极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还包括连接部件,所述基体部设有通孔,所述连接部件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基体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伸入所述贯通孔并与所述电极端子直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承托部和连接于所述承托部的柱体,所述承托部容纳于所述凹部并且沿所述通孔的径向突出于所述通孔的内壁,所述柱体穿过所述通孔并且伸入所述贯通孔,所述柱体与所述电极端子直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部与所述电极端子直接接触,所述基体部与所述承托部直接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毓群赵丰刚周勇郭志君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