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合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225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吸合锁,包括外壳、支撑架与设置在其内部的啮合机构,吸合机构,电动执行机构,信号机构,应急开启机构与应急复位机构几个组成部分。通过以上机构系统的组合,此款锁可以实现电动开启,电控雪载,电动吸合锁闭,应急开启,内部机构应急复位功能,且可以提供三个开关状态信号以便识别控制锁体状态。此款锁可以利用一个马达正的反转即可实现电动开启与电动吸合锁闭功能,同时具有开启速度较快,吸合密封力较大的优点,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多功能的电动开启吸合一体式单马达门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吸合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吸合锁,特别是一种用于汽车车门的电动吸合锁,属于汽车门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对汽车的要求是轻量化与低成本,以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能;通常汽车尾门锁仅仅有电动开启,而高级的则具有吸合功能,一般采用分体样式且具有两个马达,结构与工艺复杂,成本高;为了克服尾门锁密封反力通常吸合功能马达为大型马达,即便采用集成样式,也往往成本高、体积大、重量高,或存在维修不便的问题,不利于汽车发展趋势,需要开发新型锁体机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的电动吸合锁,该锁具采用集电动开启吸合为一体的单马达门锁;为实现以上优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动吸合锁,包括锁壳体,以及安装于锁壳体内部的电动执行机构5、吸合机构4及啮合机构3,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电动执行机构5由动力组件及齿轮传动组构成,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能够正反转的马达51,以及安装于马达51输出轴端的蜗杆52;所述齿轮传动组至少包括三个相互啮合传动的第一传动齿轮53、第二传动齿轮54和第三传动齿轮55;所述蜗杆52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设有开启输出部541,马达51正转时,第二传动齿轮54的开启输出部541驱动啮合机构4实现电动开启功能;所述第三传动齿轮55设有吸合输出部,马达51反转时,第三传动齿轮55的吸合输出部551驱动吸合机构4实现电动吸合锁闭功能。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和第二传动齿轮54均设计为一体双联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包括斜齿轮和直齿轮,所述斜齿轮与蜗杆52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包括大直径齿轮和小直径齿轮,所述大直径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53的直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的小直径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55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第二传动齿轮54和第三传动齿轮55分别转动安装于第一齿轮轴56、第二齿轮轴57和第三齿轮轴58上,所述第一齿轮轴56、第二齿轮轴57和第三齿轮轴58可以设计为锁壳体的一部分,或者是被锁壳体或锁壳体内其他零件固定的独立轴。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电动吸合锁还配置有应急复位机构8,当电动执行机构5的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入被切断时,蜗杆52与第一传动齿轮53啮合自锁,所述应急复位机构8包括齿轮拨叉81、齿轮复位弹簧82和拨叉复位弹簧13;所述齿轮拨叉10夹持在齿轮传动组的第一传动齿轮53上,且能够借助外力推动第一传动齿轮53沿轴向进行双向移动,以离合第一传动齿轮53与蜗杆52之间的啮合关系;所述齿轮复位弹簧82安装于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上,在受力时作用于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进而对整个齿轮传动组蓄能;在外力撤除时对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提供复位力进而带动整个齿轮传动组复位;所述拨叉复位弹簧83的弹力作用于齿轮拨叉81上,在外力介入时能够蓄能并作用于齿轮拨叉81使其推动第一传动齿轮53与蜗杆52脱开啮合;在外力撤除时对齿轮拨叉81提供复位力使其带动第一传动齿轮53与蜗杆52重新啮合。所述齿轮拨叉81具有两个相向的夹持臂,所述两夹持臂对应开设有与第一齿轮轴56间隙配合的通孔,所述两夹持臂分别通过其各自通孔贯穿所述第一齿轮轴56并夹持于与其同轴的第一传动齿轮53的两端面。所述两夹持臂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两端面之间预留有给定的间隙,所述给定的间隙用以保证第一传动齿轮53在执行机构动作过程中能够绕所述第一齿轮轴56转动,而不受齿轮拨叉81的干涉。所述齿轮拨叉81上设有提供外力介入的拨叉轴84,外力首先作用于拨叉轴84,并通过拨叉轴84传递给齿轮拨叉81,所述拨叉轴84可以通过安装的方式与齿轮拨叉81固定,亦或属于齿轮拨叉81的一部分结构。所述齿轮复位弹簧82的主体套装于第二齿轮轴57或第三齿轮轴58上,所述齿轮复位弹簧82的两个扭臂之间呈预定的夹角,且在两扭臂之间同时夹持有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的齿轮突出部和锁壳体的锁壳体突出部;当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在自由状态下,所述齿轮复位弹簧82不受力,两个扭臂之间夹角为初始角度;当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相对于锁壳体发生转动时,所述齿轮复位弹簧82受力蓄能,两个扭臂之间夹角张大,产生复位回弹力。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啮合机构3至少包括转动安装于锁体内的卡板31和止动爪32;所述止动爪32设有开启输入部322,所述开启输入部322与第二传动齿轮54上的开启输出部541相互配合,以实现通过电动执行机构5的第二传动齿轮54驱动控制啮合机构3实现电动开启功能。所述止动爪32上设有止动爪啮合部321,所述卡板31上至少设有卡板全锁啮合部311和卡板第二啮合部312;所述止动爪啮合部321可以分别与卡板全锁啮合部311和卡板第二啮合部312的啮合,进而锁定卡板32至卡板全锁位置或卡板第二锁定位置。所述止动爪32转动至锁定卡板31的位置被设定为止动爪锁定位置,所述止动爪32在自由状态下会转动至止动爪开启位置,从而卡板31也转动复位至卡板开启位置。所述卡板31通过卡板弹簧33转动安装于卡板轴35上,所述止动爪32通过止动爪弹簧34转动安装于止动爪轴36上;所述卡板轴35和止动爪轴36固定于锁壳体上或属于锁壳体的一部分结构。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吸合机构4配置于第三传动齿轮55与卡板31之间,通过电动执行机构5的驱动控制来实现电动吸合锁闭功能;包括转动安装于锁壳体内的吸合臂42和连杆41;所述吸合臂42一端设有由第三传动齿轮55的吸合输出部驱动控制的吸合输入部421,所述吸合臂42的另一端联动有连杆41,所述连杆41的一端与吸合臂42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突出部411与卡板31开设的圆弧凹槽313相配合。所述吸合机构4还包括与吸合臂42配合使用的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当吸合机构4执行吸合动作时能够蓄能,执行吸合动作的过程是指促使卡板31运动到卡板全锁位置的过程,所述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受力蓄能;当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在自由状态下则会将弹簧作用力释放,从而带动吸合臂42旋转复位到初始状态,同时吸合臂42带动连杆41,连杆41的突出部411沿着卡板31上的圆弧凹槽313滑动复位至初始位置。所述吸合臂42通过吸合机构复位弹簧43转动安装于吸合臂轴44上,所述吸合臂轴44固定于锁壳体上或属于锁壳体的一部分结构所述连杆41通过铰接轴转动安装于吸合臂42的一端,所述铰接轴固定于吸合臂42上或属于吸合臂42的一部分结构。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电动吸合锁还配置有信号机构6,所述信号机构6包括安装在锁壳体内部预定位置的用于传递锁体锁闭状态信号的止动爪开关61、用于传递锁体开启状态信号的卡板开关62,以及用于识别锁体电动执行机构是否在中位位置的齿轮开关63;所述止动爪开关61用于识别止动爪32的位置,由止动爪32的开关突出部323触发控制;二者的设计位置应当满足:当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动吸合锁,包括锁壳体,以及安装于锁壳体内部的电动执行机构(5)、吸合机构(4)及啮合机构(3),其特征在于:/n所述电动执行机构(5)由动力组件及齿轮传动组构成,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能够正反转的马达(51),以及安装于马达(51)输出轴端的蜗杆(52);所述齿轮传动组至少包括三个相互啮合传动的第一传动齿轮(53)、第二传动齿轮(54)和第三传动齿轮(55);所述蜗杆(52)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设有开启输出部(541),马达(51)正转时,第二传动齿轮(54)的开启输出部(541)驱动吸合机构(4)实现电动开启功能;所述第三传动齿轮(55)设有吸合输出部,马达(51)反转时,第三传动齿轮(55)的吸合输出部(551)驱动吸合机构(4)实现电动吸合锁闭功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吸合锁,包括锁壳体,以及安装于锁壳体内部的电动执行机构(5)、吸合机构(4)及啮合机构(3),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执行机构(5)由动力组件及齿轮传动组构成,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能够正反转的马达(51),以及安装于马达(51)输出轴端的蜗杆(52);所述齿轮传动组至少包括三个相互啮合传动的第一传动齿轮(53)、第二传动齿轮(54)和第三传动齿轮(55);所述蜗杆(52)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设有开启输出部(541),马达(51)正转时,第二传动齿轮(54)的开启输出部(541)驱动吸合机构(4)实现电动开启功能;所述第三传动齿轮(55)设有吸合输出部,马达(51)反转时,第三传动齿轮(55)的吸合输出部(551)驱动吸合机构(4)实现电动吸合锁闭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合锁,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和第二传动齿轮(54)均设计为一体双联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53)包括斜齿轮和直齿轮,所述斜齿轮与蜗杆(52)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包括大直径齿轮和小直径齿轮,所述大直径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53)的直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4)的小直径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55)相互啮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合锁,其特征是:
还配置有应急复位机构(8),当电动执行机构(5)的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入被切断时,蜗杆(52)与第一传动齿轮(53)啮合自锁,所述应急复位机构(8)包括齿轮拨叉(81)、齿轮复位弹簧(82)和拨叉复位弹簧(83);
所述齿轮拨叉(81)夹持在齿轮传动组的第一传动齿轮(53)上,且能够借助外力推动第一传动齿轮(53)沿轴向进行双向移动,以离合第一传动齿轮(53)与蜗杆(52)之间的啮合关系;
所述齿轮复位弹簧(82)安装于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上,在受力时作用于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进而对整个齿轮传动组蓄能;在外力撤除时对第二传动齿轮(54)或第三传动齿轮(55)提供复位力进而带动整个齿轮传动组复位;
所述拨叉复位弹簧(83)的弹力作用于齿轮拨叉(81)上,在外力介入时能够蓄能并作用于齿轮拨叉(81)使其推动第一传动齿轮(53)与蜗杆(52)脱开啮合;在外力撤除时对齿轮拨叉(81)提供复位力使其带动第一传动齿轮(53)与蜗杆(52)重新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合锁,其特征是:
所述啮合机构(3)至少包括转动安装于锁体内的卡板(31)和止动爪(32);所述止动爪(32)设有开启输入部(322),所述开启输入部(322)与第二传动齿轮(54)上的开启输出部(541)相互配合,以实现通过电动执行机构(5)的第二传动齿轮(54)驱动控制啮合机构(3)实现电动开启功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吸合锁,其特征是:
所述止动爪(32)上设有止动爪啮合部(321),所述卡板(31)上至少设有卡板全锁啮合部(311)和卡板第二啮合部(312);所述止动爪啮合部(321)可以分别与卡板全锁啮合部(311)和卡板第二啮合部(312)的啮合,进而锁定卡板(31)至卡板全锁位置或卡板第二锁定位置;
所述止动爪(32)转动至锁定卡板(31)的位置被设定为止动爪锁定位置,所述止动爪(32)在自由状态下会转动至止动爪开启位置,从而卡板(31)也转动复位至卡板开启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合锁,其特征是: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锋张振海宋连和林振庆苑桂娜宫俊胜高魁发张振梅杨震周峰安道圣岳希霆朱保瑞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三环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