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建筑围护板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13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建筑围护板墙,属于建筑安装领域,包括墙架和镶嵌在墙架内的墙面,所述墙架包括垂向设置在地面上的多根立柱,相邻两根所述立柱之间沿竖直方向架设有多根横梁,所述墙面由多块墙板组成,每块所述墙板对应镶嵌在相邻两根横梁之间,所述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立柱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供定位组件插设的定位孔,所述横梁靠近墙板的一侧开设有供墙板安放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抵紧墙板的抵紧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拆装围护板墙以便于材料重复利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装的建筑围护板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安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建筑围护板墙。
技术介绍
国家一直严厉禁止生产和使用粘土砖,大力提倡、鼓励和推广使用各种节能减排,利废、绿色环保的新型复合型墙材。特别是目前我国已把围护墙结构列入装配式建筑部品评判项目,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和减税政策,目前搭建建筑围护板墙的方法多采用彩钢板利用铆钉连接,这种方式往往不利于彩钢板的重复使用及快速拆装,致使安装工期长、操作强度高、不符合绿色环保要求;耗时耗材,不符合快速、实用的要求,并且在建筑围护板墙需要转移时不便于拆卸,给运输造成障碍。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74992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层外围护系统墙板,包括保温层及砂浆混凝土层,所述保温层内与砂浆混凝土板层内均设置有一层钢筋网,两层钢筋网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保温层与砂浆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龙骨,所述龙骨的一端位于保温层内,另一端位于砂浆混凝土层内。上述的双层外围护系统墙板具有如下有益之处:只需将两层板浇筑固定在一起,制造程序简单,保温效果好,且质量相对较轻,运输与安装方便。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上述技术方案的维护墙板为浇筑成型,成型过程复杂且在建筑围护板墙需要转移时无法进行拆卸,不便于材料的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建筑围护板墙,具有方便拆装围护板墙以便于材料重复利用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建筑围护板墙,包括墙架和镶嵌在墙架内的墙面,所述墙架包括垂向设置在地面上的多根立柱,相邻两根所述立柱之间沿竖直方向架设有多根横梁,所述墙面由多块墙板组成,每块所述墙板对应镶嵌在相邻两根横梁之间,所述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立柱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供定位组件插设的定位孔,所述横梁靠近墙板的一侧开设有供墙板安放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抵紧墙板的抵紧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建筑围护板墙时,先将立柱固定在地面上,将第一根横梁两端的定位组件安装到两侧的立柱最下端的定位孔内,将第一块墙板安装到第一根横梁上的放置槽内;安装第二根横梁时,将第二根横梁底部的放置槽对准墙板,再将第二根横梁两端的定位组件安装到两侧的立柱对应的定位孔内,将第二块墙板安装到第二根横梁上的放置槽内;重复上述步骤至最顶部的横梁安装到立柱顶部的定位孔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杆,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复位弹簧远离安装孔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插设在定位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横梁时,将定位杆收入安装孔内,沿立柱的长度方向向下移动横梁,在立柱的抵触作用下定位杆位于安装孔内,当移动至定位杆对准立柱上的定位孔后,由于定位杆不再受立柱的抵触,在复位弹簧的推动下定位杆伸入定位孔内,实现对横梁的定位,通过设置定位组件方便了定位过程的进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上垂向设置有复位杆,所述横梁上靠近复位杆的一侧沿定位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复位杆移动的条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横梁从立柱上拆除时,向远离定位孔的方向拨动复位杆,在复位杆的拉动下,定位杆移出定位孔,通过设置复位杆方便了对横梁进行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杆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在定位杆上,所述转动部转动设置在固定部上,所述转动部向靠近条形槽的方向转动至水平状态时,转动部位于条形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横梁时,将复位杆的转动部转动至竖直状态,以便于定位杆在横梁沿竖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收缩至安装孔内;安装完成后,将复位杆的转动部转动至水平状态,并收纳在条形槽内;需移出横梁时,将复位杆的转动部转动至竖直状态,拨动复位杆将定位杆移出定位孔,通过将复位杆设置为固定部和转动部,使用时方便拨动复位杆从而移出定位杆,不使用时方便对复位杆进行收纳,方便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板包括框体和镶嵌在框体内的彩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彩钢板可重复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在彩钢板的外部设置框体提高了墙板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包括位于立柱顶部的顶梁、位于立柱底部的底梁和位于顶梁和底梁之间的中间梁,所述放置槽分别开设在顶梁的底面、底梁的顶面和中间梁的上下两面,所述框体的上下两端均位于放置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顶梁的底面、底梁的顶面和中间梁的上下两面设置放置槽,方便了对墙板的定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槽两侧的侧壁上均沿放置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抵紧弹簧,所述抵紧片与抵紧弹簧的自有端固定连接,所述抵紧片远离抵紧弹簧的一端与框体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框体放入放置槽,两侧的抵紧片在抵紧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对框体施加抵触作用,使框体卡紧在放置槽内,抵紧片和抵紧弹簧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放置槽的宽度与框体的厚度不匹配导致不可安装或安装不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彩钢板为岩棉彩钢夹芯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岩棉彩钢夹芯板的质量轻,便于安装,隔热、防火性能好,且可重复利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膨胀螺栓,所述立柱的一侧设置有斜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膨胀螺栓和斜撑,进一步提高了立柱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立柱受外力而倾倒。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墙架设置为可拆卸结构,并将墙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墙架上,方便了对围护板墙所采用的材料进行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横梁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横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墙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墙架;11、立柱;111、膨胀螺栓;112、斜撑;12、横梁;121、放置槽;122、抵紧片;1221、抵紧弹簧;123、条形槽;124、顶梁;125、底梁;126、中间梁;13、定位组件;131、定位杆;132、复位弹簧;133、复位杆;1331、固定部;1332、转动部;2、墙板;21、框体;22、彩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便于拆装的建筑围护板墙,包括墙架1和镶嵌在墙架1内的墙面,墙架1包括垂向设置在地面上的多根立柱11,立柱11通过底部的膨胀螺栓111安装在地面上,立柱11的一侧设置有斜撑112对立柱11进行支撑,以提高立柱11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立柱11受外力而倾倒。相邻两根立柱11之间沿竖直方向架设有多根横梁12,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装的建筑围护板墙,包括墙架(1)和镶嵌在墙架(1)内的墙面,所述墙架(1)包括垂向设置在地面上的多根立柱(11),相邻两根所述立柱(11)之间沿竖直方向架设有多根横梁(12),所述墙面由多块墙板(2)组成,每块所述墙板(2)对应镶嵌在相邻两根横梁(1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2)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组件(13),所述立柱(11)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供定位组件(13)插设的定位孔,所述横梁(12)靠近墙板(2)的一侧开设有供墙板(2)安放的放置槽(121),所述放置槽(121)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抵紧墙板(2)的抵紧片(1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装的建筑围护板墙,包括墙架(1)和镶嵌在墙架(1)内的墙面,所述墙架(1)包括垂向设置在地面上的多根立柱(11),相邻两根所述立柱(11)之间沿竖直方向架设有多根横梁(12),所述墙面由多块墙板(2)组成,每块所述墙板(2)对应镶嵌在相邻两根横梁(1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2)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组件(13),所述立柱(11)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供定位组件(13)插设的定位孔,所述横梁(12)靠近墙板(2)的一侧开设有供墙板(2)安放的放置槽(121),所述放置槽(121)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抵紧墙板(2)的抵紧片(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建筑围护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13)包括定位杆(131),所述横梁(12)的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132),所述定位杆(131)的一端与复位弹簧(132)远离安装孔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131)的另一端插设在定位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建筑围护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31)上垂向设置有复位杆(133),所述横梁(12)上靠近复位杆(133)的一侧沿定位杆(13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复位杆(133)移动的条形槽(1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建筑围护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杆(133)包括固定部(1331)和转动部(1332),所述固定部(1331)固定设置在定位杆(1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迪赵善伟李育会赵福光
申请(专利权)人:银广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