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型运输车,该运输车包括底部移动平台和竖直控制台,所述竖直控制台和底部移动平台构成“L”型,所述底部移动平台的底部设有三组全向轮;所述底部移动平台的顶面设有牵引机构;所述底部移动平台两侧均设有防撞机构;所述竖直控制台前侧与底部移动平台的后侧分别设有对该运输车前后方进行监测的避障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运输车可实现对盛装有货物的小车等装置进行自动搬运,保证货物的稳定平衡,且做到对周围障碍物的有效避让,保证运输车及货物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型运输车
本技术属于搬运运输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型运输车。
技术介绍
运输车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主要由机械身体、记忆或程序功能和核心零件等组成,它既可以接收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运输车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货物和仿生学的产物,包括家务型、操作型、数控型、搜救类、平台型和学习控制型等几大类,现目前,运输车在工业、医学、农业甚至军事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在传统的酒店或工厂对小车或大型行李车进行搬运时,通常是人工手动将小车或行李车进行搬运,大大浪费了人力资源,耗费人工。现如今在物流领域、机械制造领域等虽然已经有了对货物进行搬运的运输车,但是现如今的运输车在进行货物搬运过程中,需要人工将所生产的货物进行抬起放置在货物搬运运输车的货物支板的顶部,搬运运输车在进行搬运过程中,也容易与外界障碍物发生碰撞,不仅易造成运输车的损坏,也影响搬运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L”型运输车,该运输车可实现对盛装有货物的小车等装置进行自动搬运,保证货物的稳定平衡,且做到对周围障碍物的有效避让,保证运输车及货物的安全。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型运输车,该运输车包括底部移动平台和竖直控制台,所述竖直控制台固定在底部移动平台上,该运输车的竖直控制台和底部移动平台构成“L”型;所述底部移动平台的底部设有三组全向轮。进一步的是,所述底部移动平台的顶面设有可升降的用于对待运输的物料小车进行牵引的牵引机构;该运输车可通过升降牵引机构达到对物料小车的牵引目的。进一步的是,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升降销;通过升降销的升起,可对物料小车进行牵引,优选升降销有两个。进一步的是,为了便于对物料小车进行定位,所述底部移动平台的顶面安装有对物料小车进行定位的顶相机,优选顶相机位于两个升降销的中间且位于底部移动平台的顶部中间。进一步的是,所述底部移动平台的底部设有对地面标识进行驱动导航的底相机;通过底相机对地面的标识进行导航,避免发生碰撞,优选底相机位于底部移动平台的底部中间。进一步的是,为了便于人们的控制,所述竖直控制台的前侧顶部设有方便进行控制人机交互界面。进一步的是,所述竖直控制台前侧与底部移动平台的后侧分别设有对该运输车前后方进行监测的避障传感器,优选避障传感器的监测角度为150°-270°。进一步的是,为了避免运输车因碰撞产生较大的偏移,所述底部移动平台两侧均设有防撞机构。进一步的是,所述底部移动平台两侧的防撞机构均包括防撞传感器和防撞胶条,所述防撞胶条位于底部移动平台侧壁底部,所述防撞传感器位于底部移动平台侧壁且位于防撞胶条的上方;通过防撞传感器对两侧的物体进行监控,减少发生碰撞的可能,若发生碰撞,防撞胶条可减少碰撞给该运输车带来的震动等情况,保证运输的稳定。进一步的是,为了保证该运输车的安全,所述竖直控制台的顶部设有监测角度为360°的激光导航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提出的“L”型运输车,竖直控制台便于与人交互,底部移动平台便于插入物料小车中对物料小车进行自动搬运与运输,替代了传统人工手动拖动小车,实现了对酒店、工厂、车间内的小车的自动搬运,免去了人工耗力,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且该运输车可反复对不同的小车进行搬运,避免在各个小车上均安装驱动装置,大大节约了资源与成本;该运输车底部采用三组90度全向轮,移动十分灵活,定位方便,并且三轮结构也十分稳定,避免了四轮或多轮中易出现的轮系不共面的问题;(2)采用潜伏牵引的方式,可避免全向轮的震动传递到物料小车上,从而减小工件的振动;(3)该运输车在对物料小车或货物小车进行运输时,通过前后的避障传感器对前后的障碍物进行监测,通过障碍物对路径进行规划与改变,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4)通过激光导航传感器及底相机对该运输车的顶部待移动区域以及地面待移动区域进行监测,保证该运输车在移动时,避免运输车顶部与障碍物相撞,也能保证该运输机选择更好的地面行走,减少在复杂路面行走的可能,也降低了碰撞的几率;(5)通过顶相机便于对升降销与物料小车进行定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7是升降销未升起的示意图;图8是该运输车在使用时的示意图。图中:1、激光导航传感器;2、轮系;3、底部移动平台;4、升降销;5、人机交互界面;6、示廓灯;7、防撞传感器;8、避障传感器;9、顶相机;10、底相机;11、防撞胶条;12、物料小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一种“L”型运输车,该运输车包括底部移动平台3和竖直控制台,所述竖直控制台固定在底部移动平台3上,该运输车的竖直控制台和底部移动平台3构成“L”型;所述底部移动平台3的底部设有三组90度全向轮2;所述底部移动平台3的顶面设有用于对待运输的物料小车12进行牵引的牵引机构;该运输车可通过牵引机构达到对物料小车12的牵引目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两个升降销4,通过升降销4的升起,可对物料小车12进行牵引;为了便于对物料小车12进行定位,所述底部移动平台3的顶面安装有对物料小车12进行定位的顶相机9,所述顶相机9位于两个升降销4的中间且位于底部移动平台3的顶部中间;所述底部移动平台3的底部设有对地面标识进行驱动导航的底相机10,所述底相机10位于底部移动平台3的底部中间;通过底相机10对地面的标识进行导航,避免发生碰撞;为了便于人们的控制,所述竖直控制台的前侧顶部设有方便进行控制人机交互界面5;所述竖直控制台前侧与底部移动平台3的后侧分别设有对该运输车前后方进行监测的避障传感器8,所述避障传感器8的监测角度为150°-270°;为了保证该运输车对物料小车12运输的稳定,所述底部移动平台3两侧均设有防撞机构;所述底部移动平台3两侧的防撞机构均包括防撞传感器7和防撞胶条11,所述防撞胶条11位于底部移动平台3侧壁底部,所述防撞传感器7位于底部移动平台3侧壁且位于防撞胶条11的上方;通过防撞传感器7对两侧的物体进行监控,减少发生碰撞的可能,若发生碰撞,防撞胶条11可减少碰撞给该运输车带来的震动等情况,保证运输的稳定;为了保证该运输车的安全,所述竖直控制台的顶部设有监测角度为360°的激光导航传感器1。作为本技术的优化方案,为了便于运输车进入小车的底部,所述底部移动平台3的后端的宽度小于底部移动平台的前端的宽度,所述底部移动平台3后端与两侧均呈圆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型运输车,该运输车包括底部移动平台(3)和竖直控制台,所述竖直控制台固定在底部移动平台(3)上,其特征在于:该运输车的竖直控制台和底部移动平台(3)构成“L”型;所述底部移动平台(3)的底部设有三组全向轮(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型运输车,该运输车包括底部移动平台(3)和竖直控制台,所述竖直控制台固定在底部移动平台(3)上,其特征在于:该运输车的竖直控制台和底部移动平台(3)构成“L”型;所述底部移动平台(3)的底部设有三组全向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型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移动平台(3)的顶面设有可升降的用于对待运输的物料小车(12)进行牵引的牵引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型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升降销(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型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控制台的前侧顶部设有方便进行控制人机交互界面(5)。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L”型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移动平台(3)的顶面安装有对物料小车(12)进行定位的顶相机(9)。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林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航发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