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梁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618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2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梁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技术领域。预制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预制部分包括钢桁架和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形成有凹槽。钢桁架的下部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内。现浇部分包括第一现浇混凝土和现浇翼缘板。第一现浇混凝土填充于凹槽内,现浇翼缘板设置于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钢桁架的上部埋设于现浇翼缘板内。施工方法包括预制步骤和现浇步骤,预制步骤包括将钢桁架置于模具中,向模具中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顶部有凹槽的预制混凝土梁。现浇步骤包括使混凝土填充预制混凝土梁的凹槽并在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形成现浇翼缘板。预制叠合梁的梁与楼板可以使用不同的混凝土浇筑,节约了成本。施工方法的施工成本低。

A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bea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叠合梁及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梁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梁与楼板一起浇筑,即梁中混凝土和楼板中混凝土必须为同一品种和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例如,跨度较大的型钢混凝土梁多采用高强混凝土,楼板也必须采用高强混凝土,从而致使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梁,其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梁与楼板必须采用同一种混凝土浇筑,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梁,该预制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预制部分包括钢桁架和预制混凝土梁,钢桁架的长度方向与预制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平行。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形成有凹槽,凹槽沿预制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延伸。钢桁架的下部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内。现浇部分包括第一现浇混凝土和现浇翼缘板。第一现浇混凝土填充于凹槽内,现浇翼缘板设置于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钢桁架的上部埋设于现浇翼缘板内。通过将预制叠合梁分为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制造时,先预制预制部分,再现场浇筑现浇部分,实现了梁与楼板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种类的混凝土,节约了生产成本。预制部分包括钢桁架和预制混凝土梁,其中,钢桁架预埋于预制混凝土梁中,且预制混凝土梁上开设有凹槽,以便于在现浇时将预制混凝土梁和现浇翼缘板连接在一起。通过预埋部分钢桁架,保证了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另外,凹槽的设置,便于现浇翼缘板的浇筑,现场不用绑扎钢筋、支模、拆模和架设梁下临时支撑,施工较为方便。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钢桁架包括两个纵向上弦杆、两个纵向下弦杆、若干横向上弦杆、若干横向下弦杆、若干第一腹杆、若干第二腹杆、若干上纵筋和若干下纵筋。两个纵向上弦杆通过若干横向上弦杆相连,两个纵向下弦杆通过若干横向下弦杆相连。位于一侧的纵向上弦杆和纵向下弦杆通过若干第一腹杆相连,位于另一侧的纵向上弦杆和纵向下弦杆通过若干第二腹杆相连。上纵筋设置在两个纵向上弦杆之间并与若干横向上弦杆相连,下纵筋设置在两个纵向下弦杆之间并与若干横向下弦杆相连。纵向下弦杆和下纵筋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内,纵向上弦杆和上纵筋埋设于现浇翼缘板内。第一腹杆的下部和第二腹杆的下部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内,第一腹杆的上部和第二腹杆的上部埋设于现浇翼缘板内。凹槽位于第一腹杆和第二腹杆之间。通过将钢桁架设置为包括两个纵向上弦杆、两个纵向下弦杆、若干横向上弦杆、若干横向下弦杆、若干第一腹杆、若干第二腹杆、若干上纵筋和若干下纵筋,并使得上述各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将纵向下弦杆和下纵筋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内,纵向上弦杆和上纵筋埋设于现浇翼缘板内,第一腹杆的下部和第二腹杆的下部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内,第一腹杆的上部和第二腹杆的上部埋设于现浇翼缘板内,使得预制混凝土梁和现浇翼缘板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连接稳定性。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预制部分还包括用于穿设预应力筋的上波纹管和下波纹管,上波纹管和下波纹管预埋于预制混凝土梁内。通过预埋上波纹管和下波纹管,便于穿设预应力筋,便于对预制混凝土梁进行部分预张拉,省去了现场张拉复杂的工序,便于施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下波纹管内张拉有下部预应力筋,上波纹管被用于在现浇时张拉上部预应力筋。通过预先张拉下部预应力筋,保证了预制混凝土梁在运输和施工时不会因受力而出现开裂变形的现象,并且预先张拉下部预应力筋,在现场施工时,可以减少施工的工序,提高施工的效率。上部预应力筋在现浇时进行张拉,便于保证预制混凝土梁和立柱的整体性。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下部预应力筋为直线型,上部预应力筋为曲线型。将下部预应力筋设置为直线型,上部预应力筋设置为曲线型,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现浇混凝土和现浇翼缘板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低于预制混凝土梁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将预制混凝土梁采用强度较好高的混凝土,而将现浇翼缘板采用普通混凝土,在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现浇翼缘板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或叠合楼板。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包括压型钢板或预制混凝土板和第二现浇混凝土,压型钢板或预制混凝土板与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连接。通过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或叠合楼板,则整个施工过程中均无需支模、拆模和设临时支撑,现场施工工序、施工材料和施工工时均将减小,施工效率将得以提高。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预制叠合梁包括波纹板和平板。凹槽包括第一槽壁、第二槽壁和第三槽壁。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相对设置,第二槽壁连接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波纹板设置于第一槽壁和第三槽壁,平板设置于第二槽壁。平板与波纹板连接。通过设置波纹板和平板,一方面加强了预制混凝土梁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波纹板和平板可以作为浇筑第一现浇混凝土的模具,方便现浇操作。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梁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预制步骤和现浇步骤。预制步骤包括将钢桁架、上波纹管和下波纹管置于模具中,向模具中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顶部有凹槽的预制混凝土梁。使钢桁架的下部、上波纹管和下波纹管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梁内。使钢桁架的上部从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露出。待预制混凝土梁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穿设于下波纹管的下部预应力筋,完成预制部分的制作。现浇步骤包括将预制部分运输至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填充预制混凝土梁的凹槽并在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形成现浇翼缘板。待现浇翼缘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穿设于上波纹管的上部预应力筋,完成预制叠合梁的制作。通过将施工方法分为预制步骤和现浇步骤,制造时,先在工厂进行预制步骤,再在施工现场实施现浇步骤,实现了梁与楼板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种类的混凝土,节约了生产成本。在工厂进行预制步骤,容易保证预制部分的质量,进而提升预制叠合梁的质量。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现浇步骤中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低于预制步骤中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在预制步骤中采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保证预制混凝土梁的强度,在现浇步骤中采用普通混凝土,在满足预制叠合梁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叠合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叠合梁的预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叠合梁(不包括曲线型预应力筋)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Ⅳ-Ⅳ位置的向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叠合梁(包括曲线型预应力筋)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Ⅵ-Ⅵ位置的向视图。图标:1-预制混凝土梁;2-凹槽;3-平板;4-纵向下弦杆;5-横向下弦杆;6-下纵筋;7-波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n所述预制部分包括钢桁架和预制混凝土梁,所述钢桁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钢桁架的下部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内;/n所述现浇部分包括第一现浇混凝土和现浇翼缘板,所述第一现浇混凝土填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现浇翼缘板设置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所述钢桁架的上部埋设于所述现浇翼缘板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
所述预制部分包括钢桁架和预制混凝土梁,所述钢桁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钢桁架的下部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内;
所述现浇部分包括第一现浇混凝土和现浇翼缘板,所述第一现浇混凝土填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现浇翼缘板设置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顶部,所述钢桁架的上部埋设于所述现浇翼缘板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包括两个纵向上弦杆、两个纵向下弦杆、若干横向上弦杆、若干横向下弦杆、若干第一腹杆、若干第二腹杆、若干上纵筋和若干下纵筋,两个所述纵向上弦杆通过若干所述横向上弦杆相连,两个所述纵向下弦杆通过若干所述横向下弦杆相连,位于一侧的所述纵向上弦杆和所述纵向下弦杆通过若干所述第一腹杆相连,位于另一侧的所述纵向上弦杆和所述纵向下弦杆通过若干所述第二腹杆相连,所述上纵筋设置在两个所述纵向上弦杆之间并与若干所述横向上弦杆相连,所述下纵筋设置在两个所述纵向下弦杆之间并与若干所述横向下弦杆相连;
所述纵向下弦杆和所述下纵筋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内,所述纵向上弦杆和所述上纵筋埋设于所述现浇翼缘板内,所述第一腹杆的下部和所述第二腹杆的下部埋设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内,所述第一腹杆的上部和所述第二腹杆的上部埋设于所述现浇翼缘板内,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腹杆和所述第二腹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部分还包括用于穿设预应力筋的上波纹管和下波纹管,所述上波纹管和所述下波纹管预埋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梁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预制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波纹管内张拉有下部预应力筋,所述上波纹管被用于在现浇时张拉上部预应力筋。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杨叶于云龙薛亦聪陈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