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邻两室都能使用的两侧进排风道置换空调器室内机。采用卧式。两侧设进排风道、风口。风道内装活动、固定置换挡板,活动置换挡板的位移,实现两侧进排风道置换。多节叶片变角风叶轮,由风力及砣轮的作用,叶轮片角度的变化,使风向符合两侧排风口的需要。后中间板换风口,装吸风电机,换气时,回收外散冷热能。顺淋器、排水槽构成排水结构,以半圆状罩在风叶轮正上方。冷热源蒸发器装在顺淋器上方,辅加热悬装在风叶轮与底板间。变档连杆驱动双片扫风板。风道置换及两侧扫风的三组动力,由一只正逆转电机,在活动中间轮转换下,一机三用。内外机结合设定的各功能,均由摇控器操作,电脑板接收信号,并下达其它电器工作的指令。(*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装置,尤其是一台相邻两室都能使用的两侧进排风道置换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空调器室内机,设置有进排风道、风口,以辅加热、蒸发器为冷热源,安装在风道内,电动风叶轮为驱风工具,安装在进排风道分界处,排风口装有扫风板,攻能设置以内外机结合,用摇控器操作,由电脑板接收信号,并处理下达其它电器工作的指令。除中央空调外,都是一室一机。就相邻两室都使用空调而言,两台、一拖二及中央空调也能满足要求,但它们的制造和消费成本都相对较高。而用一台内机解决这一问题还是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相邻两室用一台内机使用空调,而制造和消费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为了填补相邻两室用一台内机使用空调的空白,本技术采用新的设计构思,提供一种两侧进排风道置换空调器室内机。该机能使相邻两室单独或间隙使用,达到两室都能使用空调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卧式,前端为传动结构室,后端为温电器件管线接出口室,中部为进排风道,两侧为进排风口。以辅加热、蒸发器为冷热源,安置在风道中。在进排风道中设置了活动、固定置换挡板,由动力使活动置换挡板位移,与固定置换挡板及底板离合,使风道与一侧进排风口隔开,另一侧进排风口开启,反之,亦然,完成了两侧进排风道的置换。同时还设计了正逆转电机带动滚桶式多节叶片变角风叶轮,风叶轮的上、下部分别处在进、排风道内风道隔板间,叶轮片角度的变化,满足两侧排风口各所需要的风向。在后中间板上有吸风口,口内装吸风电机,吸风管套在高、低压管保温套外,吸风换气,回收外散冷热能。辅加热散热片安置在风叶轮与底板间,固定在底板上,蒸发器在顺淋器上方,顺淋器有数道加强筋,在加强筋处与走水槽桩槽插接,罩在风叶轮正上方,以利冷热源的利用及排水方便。在两侧排风口设置了组合导风片及由变档连杆驱动的双片扫风板,使两侧的使用都能风感宜人、自然均匀,并有效地扫风及关闭扫风板。在风道置换及扫风板动力结构上,设置了一带三转换装置。即正逆转电机带动减速传动装置,其活动中间轮经齿桥,由挣脱簧片及止前桩的作用,分别与三对接轮离合,一机三用。本技术由(一)壳体结构。(二)两侧进排风道置换结构。(三)电动滚桶式多节叶片变角风叶轮结构。(四)吸风换气回收冷热能结构。(五)辅加热、蒸发器及排水结构。(六)扫导风结构。(七)一带三转换结构。(八)温、电、摇控及指显示系统八部分结构。其中(一)壳体结构有机体、端壳、侧罩、过滤网及装饰边组成。机体为组合式,由顶(1)、底(2)板(此二板长度一样,等于机体长度减去二只端壳的壁厚)和前(3)、后(54)中间板,用螺杆与板内螺母对接组成,此对接在中部进排风道内的活动、固定置换挡板、风道隔板、顺淋器、蒸发器、组合导风片、扫风板、风叶轮都安置后进行,前、后中间板分别为传动结构室、温电器件管线接出口室与中部的进排风道隔板;端壳二只,前后二室两侧的正面,与扫风板相水平与侧罩对接的面与端壳一体,后端壳面两边有可拆孔,供管线进出;侧罩是进风口,为网状,在传动结构室的一端两侧都设置镶嵌式电子钟,钟体凹入传动结构室内,上部挂在两中间板上,下部勾住两中间板外侧的棱型桩点(36),两端与端壳的对接面在棱角上,过滤网(5)装在侧罩(4)内侧的抽框内;装饰边套住机体掩饰与墙体的缝隙。(二)两侧进排风道置换结构是本技术就相邻两室共用一台空调成为现实的主要结构,此结构虽简单却十分有效。即是在风道的中部两侧装两块进排风道隔板(8),此板为进排风道分界处,上、中部两侧装四块固定置换挡板(9)、(10),顶部和中部两侧装三块活动置换挡板(6)、(7),在与活动置换挡板有接触或离合点上,都装上软条垫(11),以更好地密封,活动置换挡板(6)、(7)两端为轴型,顶活动置换挡板(6)面与顶活动置换挡板轴相错位,以压缩顶部空间,一端装进后中间板内,在传动结构室一端的轴略长,板内部分细,板外有一圆型坐与轴一体,圆型坐有二、三刺状点,以防日久错位,坐外轴为丝,配有螺母,坐、丝及螺母固定齿轮用,用半圆夹套夹住板内部分,一同装入前中间板内,半圆夹套内圆为耐磨套,半圆夹套外边高出圆型坐,在传动结构室内的三活动置换挡板轴,装置齿轮,此三轮的固定,是在链式状态下,风道与风口,一侧打开,一侧关闭时,拧紧固定螺丝的,其顶、中活动置换挡板轮的直径比与顶、中活动置换挡板活动夹角比成反比,与两只变向轮(29)及置换驱动轮(25)用链条(26)链接,由正逆转电机(52)带动减速传动装置,使活动置换挡板与固定置换挡板及底板离合,完成两侧进排风道的置换,电机电线由顶部引出至温电器件管线接出口室,与电脑板有效连接,在进排风道一侧关闭,一侧开启时,关闭的一侧,顶活动置动挡板(6)与上固定置换挡板(9)、中活动置换挡板(7)及底板(2)依次互为对接闭合,将整个一侧与风道隔开,并与风道隔板(8)闭合,开启的一侧,则由同侧的中活动置换挡板(7)与中固定置换挡板(10)对接闭合,同进排风道隔板(8)组合,将进排风道隔开,同时,中活动置换挡板(7)的另一边靠近风叶轮(12),反之,一样,两侧进排风道不能同时工作,即风道置换。(三)电动滚桶式多节叶片变角风叶轮结构安装在进排风道内,两进排风道隔板(8)间,轮的上部在进风道,下部在排风道,两端的轴插进前、后中间板的轴承内,风叶轮(12)由多节叶轮组成,叶轮片(46)悬于叶片架轮(41)、(44)上,可改变角度,并装有砣轮(42),在温电器件管线接出口室内的轴,与正逆转电机以对接套对接,电机用三颗长螺丝及厚硬橡胶垫固定在后中间板上,电机电线与电脑板有效连接,在电机正逆转时,风叶轮(12)上叶轮片(46)都会因叶片架轮的牵引、风力及砣轮(42)的作用,按设定的角度在风叶轮上转动,而满足两侧排风口各所需要的风向。(四)吸风换气回收冷热能结构是在后中间板(54)上,顶活动置换挡板(6)下的位置,有一换气口,在口内装吸风电机(53),电机电线与电脑板连接,吸风管套在外机电线、滴水管及高、低压管保温套外,吸风管两头分别有软接头,在外机一端的软接头,一端与吸风管对接,一端将高、低压管接头、电线及滴水管裹罩住,并在下方有滤网式进气口,在内机一端的软接头为片状,包裹外机电线、滴水管及高、低压管后用拉链对接,一端与吸风管对接,一端将外机电线、滴水管及高、低压管密封与进风吸口对接。(五)辅加热、蒸发器及排水结构辅加热、蒸发器(14)为冷热源,辅加热散热片(17)安装在风叶轮(12)与底板(2)间,固定在底板上,辅加热电线与电脑板连接,蒸发器为四段,安装在风道隔板(8)与顺淋器(13)上,与高、低压管的接口在温电器件管线接出口室内,四段蒸发器接头管在后中间板相应位置有向上的开口槽,供组装时插入,组装后用橡胶条密封,排水结构下部两侧为走水槽,槽与进排风道隔板(8)为一体,在后中间板(54)一端有软管接水口,后中间板相应位置有圆孔供其穿过,在温电器件管线接出口室有三通式接水管连接,上部为顺淋器(13),顺淋器有数道加强筋,走水槽与顺淋器在加强筋处以桩槽插接,顺淋器以半圆状罩住风叶轮正上方,进排风道隔板与顺淋器的水滴经水槽流向接水口。(六)扫导风结构是在两侧排风口装双片扫风板(15),扫风板(15)内侧的中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侧进排风道置换空调器室内机,以辅加热、蒸发器为冷热源,安置在风道中;风叶轮装在进排风道分界处;排风口安置扫风板,扫风板一端的轴由动力驱动;探头、显示器、接收器、指示灯、接触开关、吸风电机、风叶轮电机、一带三电机、辅加热散热片各电器件与电脑板有效连接,定时及温控各功能,由摇控器、电脑板系统及各电器件相结合实现;其特征是:卧式,机体组合式,前中间板与前端壳间为传动结构室,后中间板与后端壳间为温电器件管线接出口室,前后中间板间为进排风道,前后中间板间两侧为进排风口,面板安置电子钟,两侧外套装饰边;风道内安置活动、固定置换挡板及风道隔板,动力作用下,活动置换挡板的位移,置换两侧进排风道;多节叶片变角风叶轮,由正逆转电机驱动;进风道吸风换气,回收外散冷热能;顺淋器与走水槽组合,罩在风叶轮正上方;冷热源蒸发器装在顺淋器上方,辅加热散热片安置在风叶轮与底板间;双片扫风板由变档连杆驱动;风道置换、两侧扫风三组传动装置,由一只正逆转电机,带动减速传动装置,转换驱动,一机三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从宝,
申请(专利权)人:仲从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