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轮件挤切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78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棘轮件挤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置有第一定位冲子、第二定位冲子、第一挤切冲子和第二挤切冲子,所述第一定位冲子和所述第二定位冲子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挤切冲子和所述第二挤切冲子分别与所述第一棘轮件和所述第二棘轮件的外轮廓相配合,所述下模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一挤切冲子配合的第一入子和与所述第二挤切冲子配合的第二入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挤切模具的第一挤切冲子和第二挤切冲子能够同时对第一棘轮件和第二棘轮件进行挤切,挤切时材料表面的拉力小,从而能够减小塌角,切断面更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棘轮件挤切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挤切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棘轮件挤切模具。
技术介绍
棘轮件在冲压成型过程中,由于冲压材料较厚,冲压后棘轮件四周切断面不均匀,形成的塌角大。由于生产过程中对棘轮件外形有着严格的要求,即产品切断面要分布均匀,产品切断正面的塌角要小,如果要达到产品的要求,只能用CNC加工后再人工倒毛边,采用上述方法加工繁琐,效率低,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棘轮件挤切模具,棘轮件挤切后切断面塌角小,刃口均匀,能够有效代替CNC加工和人工倒毛边,提高加工效率。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棘轮件挤切模具,棘轮件毛坯料包括第一棘轮件和第二棘轮件,所述第一棘轮件和第二棘轮件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挤切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置有第一定位冲子、第二定位冲子、第一挤切冲子和第二挤切冲子,所述第一定位冲子和所述第二定位冲子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挤切冲子和所述第二挤切冲子分别与所述第一棘轮件和所述第二棘轮件的外轮廓相配合,所述下模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一挤切冲子配合的第一入子和与所述第二挤切冲子配合的第二入子。此外,本技术还提出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挤切冲子和所述第一入子的冲裁间隙为单边0.02mm,所述第二挤切冲子和所述第二入子的冲裁间隙为单边0.02mm。所述上模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以及脱料板,所述第一定位冲子、第二定位冲子、第一挤切冲子和第二挤切冲子均固定在所述上夹板上。所述下模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下托板、下垫脚、下模座、下垫板以及下模板,所述第一入子和所述第二入子固定在所述下模板上。所述下托板与所述下模座间设有用于缓冲的优力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挤切模具通过反方向挤切棘轮件毛坯料,挤切时材料表面的拉力小,从而能够减小塌角,切断面更均匀;2.本技术挤切模具上设有第一挤切冲子、第二挤切冲子以及配合第一挤切冲子和第二挤切冲子的第一入子和第二入子,能够同时对棘轮件毛坯料的第一棘轮件和第二棘轮件进行挤切,提高挤切效率;3.本技术挤切模具上模设有第一定位冲子和第二定位冲子,定位棘轮件的同时能够限制孔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冲切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挤切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挤切模具的第一入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挤切模具的第二入子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棘轮件毛坯料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棘轮件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先通过冲切模具冲切出棘轮件毛坯料3使挤切余量变小,再通过挤切模具反方向挤切棘轮件毛坯料3,从而使挤切对材料表面的拉力变小,减小塌角,最后震动研磨挤切后的棘轮件切断面,达到符合要求的光亮带。如图1和图5所示,冲切模具包括冲压上模1和冲压下模2,冲压上模1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冲压上模座11、冲压上打板12、冲压上垫板13、冲压上夹板14以及母模板15,冲压上模座11与冲压上垫板13之间固定连接有冲压上垫脚16,冲压母模板15内设有上内脱17。冲压上打板12通过螺栓固定在冲压上垫板13上且可沿垂直方向上下活动,其上端与冲压上模座11间设有优力胶18,冲压上打板12下端中部设有用于传递压力至上内脱17的打杆19,冲压打杆19贯穿套接于冲压上垫板13与冲压上夹板14之间,其长度长于冲压上垫板13及冲压上夹板14间的总厚度。通过冲压上打板12,可以把优力胶18的脱料力通过打杆19传送到冲压上内脱17。冲压下模2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冲压下垫脚21、冲压下模座22、冲压下夹板23以及外脱板25,冲压下夹板23与冲压外托板25内设有公模24,公模24与母模板15共同配合冲裁棘轮件毛坯料3。外脱板25通过弹簧26与冲压下模座22相接,对外脱板25起到支撑作用。冲压下模座22上设有贯通外脱板25和冲压下夹板23的导柱27,可使外脱板25和冲压下夹板23沿导柱27上下移动,防止出现偏离。模具合模冲切后公模24下移,棘轮件被外脱板25阻挡并从公模24上脱落,不需人工打落棘轮件。本技术棘轮件冲切模具工作时,在冲床力的作用下使冲压上模1和冲压下模2闭合,冲压上内脱17和冲压外脱板25同时作用压料,压紧棘轮件毛坯料3,冲床继续向下,由于冲压上内脱17和冲压外脱板25的行程余量,会同时向上和向下收缩,这时公模24和母模板15开始接触材料。当达到冲床行程时冲压上模1和冲压下模2开始会分开,上内脱17通过优力胶18的回弹作用力压向打板通过打杆传至上内,随后上内脱17将冲裁后的棘轮件毛坯料3从母模板15内分离开。外脱板25会在弹簧26的回弹力下向上移动,将套在公模24上的废料顶出。如图2至图4所示,挤切模具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上模10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上模座101、上垫板102、上夹板103、止挡板104以及脱料板105。下模20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下托板201、下垫脚202、下模座203、下垫板204以及下模板205。下托板201与下模座203之间设有用于缓冲的优力胶208,优选的,优力胶208也可替换成氮气弹簧。上模座101与下模座203之间设有外导柱100。进一步参照图5,棘轮件毛坯料包括第一棘轮件31和第二棘轮件32,第一棘轮件31和第二棘轮件32开设有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34。挤切模具包括固定在上夹板103上的第一定位冲子106和第二定位冲子107,第一定位冲子106和第二定位冲子107分别穿设在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34内,使得定位工件的同时限制孔变形。挤切模具还包括设置在上夹板103上配合棘轮件外轮廓的第一挤切冲子108和第二挤切冲子109,第一挤切冲子108和第二挤切冲子109对应设置在第一棘轮件31和第二棘轮件32上方位置。挤切模具还包括固定在下模板205上的第一入子206和第二入子207,第一入子206和第二入子207对应设置在第一棘轮件31和第二棘轮件32下方位置。挤切冲子与入子的冲裁间隙为单边0.02mm。由于产品的剪切力很大,第一入子26和第二入子27加工时做TD热处理,以保证材料的硬度。挤切时,第一挤切冲子108和第二挤切冲子109同时向下并分别配合第一入子206和第二入子207对第一棘轮件31和第二棘轮件32进行挤切,挤切时材料表面的拉力小,从而能够减小塌角,切断面更均匀。棘轮件具体加工过程如下,冲切模具公模24位于下模2上,母模板15位于上模1使用冲切模具进行粗冲切加工出棘轮件毛坯料3后,再使用挤切模具进行二次加工,二次挤切时,将棘轮件毛坯料3放在下模板205与脱料板105之间,由于挤切模具的冲头在上模上,入子在下模1上,从而使得挤切模具对棘轮件毛坯料3进行反方向挤切,反方向挤切棘轮件4,棘轮件4塌角变小,四周切断面刃口变的更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棘轮件挤切模具,棘轮件毛坯料(3)包括第一棘轮件(31)和第二棘轮件(32),所述第一棘轮件(31)和第二棘轮件(32)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34),挤切模具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0)设置有第一定位冲子(106)、第二定位冲子(107)、第一挤切冲子(108)和第二挤切冲子(109),所述第一定位冲子(106)和所述第二定位冲子(107)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33)和所述第二通孔(34)内,所述第一挤切冲子(108)和所述第二挤切冲子(109)分别与所述第一棘轮件(31)和所述第二棘轮件(32)的外轮廓相配合,所述下模(20)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一挤切冲子(108)配合的第一入子(206)和与所述第二挤切冲子(109)配合的第二入子(20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棘轮件挤切模具,棘轮件毛坯料(3)包括第一棘轮件(31)和第二棘轮件(32),所述第一棘轮件(31)和第二棘轮件(32)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34),挤切模具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0)设置有第一定位冲子(106)、第二定位冲子(107)、第一挤切冲子(108)和第二挤切冲子(109),所述第一定位冲子(106)和所述第二定位冲子(107)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33)和所述第二通孔(34)内,所述第一挤切冲子(108)和所述第二挤切冲子(109)分别与所述第一棘轮件(31)和所述第二棘轮件(32)的外轮廓相配合,所述下模(20)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一挤切冲子(108)配合的第一入子(206)和与所述第二挤切冲子(109)配合的第二入子(2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件挤切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切冲子(108)和所述第一入子(206)的冲裁间隙为单边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清波程华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恒全鑫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