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吊装中心空孔预制桩的吊装器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571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心空孔预制桩吊装的吊装器,包括骨架机构和容纳于其的承重机构,所述骨架机构包括第一护套、第二护套、至少三个支撑杆,至少三个支撑杆均插入并固设在所述第一护套上,所述第二护套固定套设在至少三个支撑杆的外周;承重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承重杆、至少三个斜撑杆、至少三个尾片,一个承重杆上设置一个斜撑杆和一个尾片,解决了长度为1.0~3.0m的具有中心空孔的混合土挤压固化预制桩的吊装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所述吊装器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所述吊装器穿过中心空孔并托住预制桩、起吊所述吊装器、下放所述吊装器、所述吊装器与预制桩脱离、取出所述吊装器,具有操作方便,保证预制桩对接质量,提高施工质量的有益效果。

Hoisting devic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hoisting center hole prefabricated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吊装中心空孔预制桩的吊装器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桩吊装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中心空孔预制桩吊装的吊装器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混合土挤压固化预制桩是用于软基处理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利用泥土桩挤压机对拌和均匀的混合土料压制成型,再养护成单节桩。专利CN205475211《一种用于软基处理的混合土挤压固化预制桩》和专利CN105421446A《一种用于软基处理的混合土挤压固化预制桩及施工方法》对混合土挤压固化预制桩软基处理原理和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传统的预制管桩预制长度较长,吊装一般提前设置起吊点,采用吊绳进行吊装。但是混合土挤压固化预制桩桩节长度设置在1.0~3.0m之间,长度远小于传统的预制桩,一根完整的桩需要多根预制桩桩节拼装而成,因此需要专门的吊装器进行吊装。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长度为1.0~3.0m的混合土挤压固化预制桩的吊装问题,且同样适用于合适长度的具有中心空孔的其他类型的预制桩的吊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中心空孔预制桩吊装的吊装器,解决了长度为1.0~3.0m的具有中心空孔的混合土挤压固化预制桩的吊装问题,还提供了一种吊装器的施工方法,操作方便,保证了预制桩的对接质量,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中心空孔预制桩吊装的吊装器,包括:骨架机构,其包括第一护套、第二护套、至少三个支撑杆,所述第一护套上设有吊环,至少三个支撑杆的一端均插入所述第一护套并固设在所述第一护套上,至少三个支撑杆的另一端合并固接于一点,所述第二护套固定套设在至少三个支撑杆的外周且靠近至少三个支撑杆的另一端;承重机构,其容纳于所述骨架机构内,包括至少三个承重杆、至少三个斜撑杆、至少三个尾片,所述尾片为一体成型的短片和长片形成的弯折片体,一个承重杆上设置一个斜撑杆和一个尾片,其中,一个承重杆的一端与一个尾片的短片固接,一个斜撑杆的一端固接在该一个承重杆上、另一端固接在该一个尾片的长片上,至少三个承重杆的另一端合并固接于一点并固设在所述第一护套上,至少三个斜撑杆关于所述第一护套的轴向呈发散状分布并位于所述第二护套远离所述第一护套的一端,且至少三个尾片的长片均朝向所述第一护套的轴向收拢,每个尾片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当所述吊装器吊装所述中心空孔预制桩时,至少三个尾片的短片与所述中心空孔预制桩的端部边缘接触。优选的是,还包括:尾部机构,其包括圆筒、第一连接杆、螺纹套管,所述圆筒一端封闭且设有通孔、另一端敞开朝向所述第二护套,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设有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螺纹套管连接、另一端从所述通孔穿出并采用螺母固定;其中,至少三个支撑杆的另一端均连接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螺纹并与所述螺纹套管连接,所述圆筒的外径小于所述中心空孔预制桩的内径,所述圆筒的内径小于至少三个尾片的短片形成的最大圆的直径,且所述圆筒的内径大于至少三个尾片的长片形成的最小圆的直径。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护套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二护套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第一护套的内径与所述第二护套的内径相等。优选的是,至少三个支撑杆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护套的周向均匀分布、另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护套的轴线上,所述圆筒、所述通孔的轴线均位于所述第一护套的轴线上。优选的是,至少三个支撑杆的一端、至少三个承重杆的另一端均固接于所述第一护套的封闭端,所述吊环设于所述第一护套的封闭端外侧的中心。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杆、所述承重杆、所述斜撑杆均为带肋钢筋。优选的是,所述尾片的短片与其连接的所述支撑杆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0°。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为1.2~1.5m。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吊装器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套管内已有一节以上中心空孔预制桩,所述吊环上固定吊绳,所述吊绳连接起重设备,将所述吊装器从预吊装的预制桩一端的空孔穿入,直至至少三个尾片的短片从预吊装的预制桩另一端穿出并与该端部接触,起重设备通过所述吊绳起吊所述吊装器,保持预吊装的预制桩处于竖直状态;步骤二、起重设备控制所述吊装器向下运动至预吊装的预制桩插入所述套管内,当至少三个尾片的长片插入所述套管内已有的中心空孔预制桩的空孔后,至少三个尾片向中心收拢,预吊装的预制桩由于自重下落并与下方已有的中心空孔预制桩对接,同时与所述吊装器脱离,完成吊装。优选的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套管内无预制桩,然后装设预吊装的预制桩使至少三个尾片的短片与预吊装的预制桩的端部接触后,起重设备通过所述吊绳起吊所述吊装器,保持预吊装的预制桩处于竖直状态,所述吊装器连接尾部机构;步骤二、起重设备控制所述吊装器向下运动至预吊装的预制桩以及尾部机构均插入所述套管内,且尾部机构与所述套管内下端的表面接触,当至少三个尾片的长片插入所述圆筒后,至少三个尾片向中心收拢,预吊装的预制桩由于自重下落至所述套管内下端的表面上,同时与所述吊装器脱离,完成吊装。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解决了长度为1.0~3.0m的具有中心空孔的混合土挤压固化预制桩的吊装问题,且同样适用于合适长度的具有中心空孔的其它类型的预制桩的吊装作业;二、本专利技术设置了尾部机构,尾部机构与骨架机构上的第二连接杆通过螺纹连接,具有可装卸的功能,根据施工要求可选择是否连接尾部机构,实现两用;三、不连接尾部机构的吊装器只适用于套管中已有一节以上中心空孔预制桩的吊装作业,连接尾部机构的吊装器适用于套管中无预制桩的吊装作业;四、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操作方便,完成中心空孔预制桩吊装作业的同时可取出吊装器,保证了套管内预制桩的对接质量,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吊装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骨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承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尾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中心空孔预制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中心空孔预制桩吊装的吊装器,包括:骨架机构,其包括第一护套1、第二护套2、至少三个支撑杆3,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中心空孔预制桩吊装的吊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骨架机构,其包括第一护套、第二护套、至少三个支撑杆,所述第一护套上设有吊环,至少三个支撑杆的一端均插入所述第一护套并固设在所述第一护套上,至少三个支撑杆的另一端合并固接于一点,所述第二护套固定套设在至少三个支撑杆的外周且靠近至少三个支撑杆的另一端;/n承重机构,其容纳于所述骨架机构内,包括至少三个承重杆、至少三个斜撑杆、至少三个尾片,所述尾片为一体成型的短片和长片形成的弯折片体,一个承重杆上设置一个斜撑杆和一个尾片,其中,一个承重杆的一端与一个尾片的短片固接,一个斜撑杆的一端固接在该一个承重杆上、另一端固接在该一个尾片的长片上,至少三个承重杆的另一端合并固接于一点并固设在所述第一护套上,至少三个斜撑杆关于所述第一护套的轴向呈发散状分布并位于所述第二护套远离所述第一护套的一端,且至少三个尾片的长片均朝向所述第一护套的轴向收拢,每个尾片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n当所述吊装器吊装所述中心空孔预制桩时,至少三个尾片的短片与所述中心空孔预制桩的端部边缘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中心空孔预制桩吊装的吊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架机构,其包括第一护套、第二护套、至少三个支撑杆,所述第一护套上设有吊环,至少三个支撑杆的一端均插入所述第一护套并固设在所述第一护套上,至少三个支撑杆的另一端合并固接于一点,所述第二护套固定套设在至少三个支撑杆的外周且靠近至少三个支撑杆的另一端;
承重机构,其容纳于所述骨架机构内,包括至少三个承重杆、至少三个斜撑杆、至少三个尾片,所述尾片为一体成型的短片和长片形成的弯折片体,一个承重杆上设置一个斜撑杆和一个尾片,其中,一个承重杆的一端与一个尾片的短片固接,一个斜撑杆的一端固接在该一个承重杆上、另一端固接在该一个尾片的长片上,至少三个承重杆的另一端合并固接于一点并固设在所述第一护套上,至少三个斜撑杆关于所述第一护套的轴向呈发散状分布并位于所述第二护套远离所述第一护套的一端,且至少三个尾片的长片均朝向所述第一护套的轴向收拢,每个尾片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
当所述吊装器吊装所述中心空孔预制桩时,至少三个尾片的短片与所述中心空孔预制桩的端部边缘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心空孔预制桩吊装的吊装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尾部机构,其包括圆筒、第一连接杆、螺纹套管,所述圆筒一端封闭且设有通孔、另一端敞开朝向所述第二护套,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设有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螺纹套管连接、另一端从所述通孔穿出并采用螺母固定;
其中,至少三个支撑杆的另一端均连接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螺纹并与所述螺纹套管连接,所述圆筒的外径小于所述中心空孔预制桩的内径,所述圆筒的内径小于至少三个尾片的短片形成的最大圆的直径,且所述圆筒的内径大于至少三个尾片的长片形成的最小圆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心空孔预制桩吊装的吊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套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二护套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第一护套的内径与所述第二护套的内径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中心空孔预制桩吊装的吊装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支撑杆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护套的周向均匀分布、另一端均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计薛若璞邓冰杰雷美清胡鹏姜志全张旺兴魏明利周龙杜魁杨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