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装配的半自动多自由度翻转架,所述翻转架包括旋转动力单元(1)、液压升降调整机构(2)、转向及行走单元(3)、液压支护机构(4)、辅助及连接装置(5)。所述翻转架的多自由度:是由所述旋转动力单元(1)实现绕Y轴的旋转;由所述液压升降调整机构(2)提供相对于地面并垂直于地面的Z轴方向上的位移;由所述转向及行走单元(3)提供地面上沿X、Y轴的平移及绕Z轴自由转动的自由度,所述液压支护机构(4)实现整个翻转架相对于地面的支撑和固定,所述辅助及连接装置(5)用于组成及连接整个翻转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自由移动,并可实现发动机在翻转架上翻转、起动并运转,同时还能适应多种发动机的装配并达到清洁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发动机装配的半自动多自由度翻转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现代机械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装配的半自动多自由度翻转架。
技术介绍
发动机翻转架是发动机拆装修理的最基本工具,目前看来,国内外生产发动机翻转架的厂家很多,生产的翻转架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发动机翻转架,发动机能够在翻转架上翻转、起动并运转,但需浇注混凝土固定时耗费大量时间和工序,不能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且不能移动。另外,油、水、工件、工具易落地,达不到卫生清洁的要求,也不便于检测和排除故障。移动式发动机翻转架,虽然能够移动,但发动机只能在翻转架上翻转,无法起动、运转,导致无法对发动机进行故障检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装配的半自动多自由度翻转架,具备以往固定式和移动式翻转架的优点的同时还能适应多种发动机的装配并达到清洁要求。本专利技术结构轻巧、便于移动、可靠性强、适用性广,有效的解决了多种发动机装配难、拆卸复杂、台架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装配的半自动多自由度翻转架。本实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发动机装配的半自动多自由度翻转架,包括旋转动力单元(1)、液压升降调整机构(2)、转向及行走单元(3)、液压支护机构(4)、辅助连接装置(5)。所述旋转动力单元包括:主动支架(1.1)、主动小齿轮(1.2)、大齿圈(1.3)、轮盘(1.4)、横梁(1.5)、滚子支撑架(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小齿(1.2)由所述主动支架(1.1)支撑,旋转运动的动力由所述主动小齿轮(1.2)传入,带动所述大齿圈(1.3)旋转,所述大齿圈与所述轮盘(1.4)由螺栓固定,从而带动所述轮盘(1.4)旋转,所述两轮盘(1.4)通过所述横梁(1.5)相固定实现同步,并由所述滚子支撑架(1.6)约束在所述底座块(5.1)上。所述液压升降调整机构(2)包括:直线导轨(2.1)、导轨滑块(2.2)、锁止夹板(2.3)、装配方钢(2.4)、轮盘液压缸(2.5)、液压缸支座(2.6)、限位孔(2.7);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滑块(2.2)与所述锁止夹板(2.3)固定在一起,所述导轨滑块(2.2)与所述直线导轨(2.1)相配合,实现所述装配方钢(2.4)沿Z轴方向的自由移动。Z轴方向的动力来源于所述液压支座(2.6)上的所述轮盘液压缸(2.5),通过所述限位孔(2.7)实现所述液压升降调整机构(2)的固定。所述转向及行走单元(3)包括:底座转盘(3.1)、前轮(3.2)、后轮(3.3);其特征在于:前后四个轮均采用万向轮,所述前轮(3.2)通过所述底座转盘(3.1)与所述底座梁(5.2)相连接,所述后轮(3.3)直接与所述底座梁(20)相连接。所述液压支护机构(4)包括:底座块大导轨(4.1)、底座块小导轨(4.2)、液压缸架(4.3)、支撑液压缸(4.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块大导轨(4.1)与所述底座块小导轨(4.2)配合,所述液压缸架(4.3)与所述底座块(5.1)上的小导轨(4.2)固定,所述支撑液压缸(4.4)与所述液压缸架(4.3)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旋转动力单元(1)只有一组齿轮啮合,所述主动小齿轮(1.2)带动所述大齿圈(1.3),所述大齿圈、所述轮盘(1.4)、所述横梁(1.5)三者固定实现绕Y轴旋转,其中所述大齿圈(1.3)固定在一个所述轮盘(1.4)上,两个所述轮盘(1.4)由四个所述滚子支撑架(1.6)提供约束。一方面避免差速造成的齿面损伤,另一方面简化了结构便于维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液压调整机构(2)中所述锁止夹板(2.3)上的所述限位孔(2.7)采用对称分布的长通孔,使得装配方钢移动方便,可用于不同长度发动机的装配。所述直线导轨(2.1)配有多个所述限位孔(2.7),用来提供沿Z轴方向的粗调。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液压支护机构(4)中所述支撑液压缸(4.4)缩至最小,所述转向及行走单元(3)和地面接触,实现自由移动;所述支撑液压缸(4.4)最大伸长可支撑起整个翻转架并且实现Z轴方向的微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转向及行走单元(3)中两个所述前轮(3.2)通过所述底座转盘(3.1)与所述底座梁(5.2)固定,所述底座转盘(3.1)可自由转动,实现整个设备的灵活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旋转动力单元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可调安装横梁机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辅助转向及行走单元示意图;图中:1、旋转动力单元:1.1、主动支架;1.2主动小齿轮;1.3、大齿圈;1.4、轮盘;1.5、横梁;1.6、滚子支撑架;2、液压升降调整机构:2.1、直线导轨;2.2、导轨滑块;2.3、锁止夹板;2.4、装配方钢;2.5轮盘液压缸;2.6、液压缸支座;2.7、限位孔;3、转向及行走单元:3.1、底座转盘;3.2、前轮;3.3、后轮;4、液压支护机构:4.1、底座块大导轨;4.2、底座块小导轨;4.3、液压缸架;4.4、支撑液压缸;5、辅助连接装置:5.1、底座块;5.2、底座梁;5.3、接油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发动机装配的半自动多自由度翻转架包括旋转动力单元(1)、液压升降调整机构(2)、转向及行走单元(3)、液压支护机构(4)、辅助连接装置(5)。所述翻转架的多自由度:是由所述旋转动力单元(1)实现绕Y轴的旋转;由所述液压升降调整机构(2)提供相对于地面并垂直于地面的Z轴方向上的位移;由所述转向及行走单元(3)提供地面上沿X、Y轴的平移及绕Z轴自由转动的自由度,所述液压支护机构(4)实现整个翻转架相对于地面的支撑和固定,所述辅助及连接装置(5)用于组成及连接整个翻转架。所述旋转动力单元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绕Y轴的旋转:所述主动小齿(1.2)由所述主动支架(1.1)支撑,旋转运动的动力由主动小齿轮(1.2)传入,带动所述大齿圈(1.3)旋转,大齿圈与所述轮盘(1.4)由螺栓固定,从而带动轮盘(1.4)旋转,两轮盘通过所述横梁(1.5)相固定实现同步,轮盘通过固定在所述底座块(5.1)上的所述滚子支撑架(1.6)约束X、Y、Z方向的移动与X、Z方向的旋转。所述旋转动力单元(1)与所述液压升降调整机构(2)是通过所述直线导轨(2.1)与所述导轨滑块(2.2)连接在一起。所述液压升降调整机构(2)通过以下方式实现Z轴方向上的位移:Z轴方向运动的动力来源于固定在所述液压缸支座(2.6)上的轮盘液压缸(2.5),通过所述直线导轨(2.1)和所述导轨滑块(2.2)的配合,使得所述装配方钢(2.4)和所述锁止夹板(2.3)实现Z轴方向的上下移动。所述转向及行走单元(3)通过以下方式提供地面上沿X、Y轴的平移及绕Z轴自由转动的自由度:所述转向及行走单元(3)的后轮(3.3)直接与所述底座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发动机装配的半自动多自由度翻转架,包括旋转动力单元(1)、液压升降调整机构(2)、转向及行走单元(3)、液压支护机构(4)、辅助连接装置(5)。所述旋转动力单元(1)由主动支架(1.1)、主动小齿轮(1.2)、大齿圈(1.3)、轮盘(1.4)、横梁(1.5)、滚子支撑架(1.6)构成;所述液压升降调整机构(2)由直线导轨(2.1)、导轨滑块(2.2)、锁止夹板(2.3)、装配方钢(2.4)、轮盘液压缸(2.5)、液压缸支座(2.6)、限位孔(2.7)构成;所述转向及行走单元(3)由底座转盘(3.1)、前轮(3.2)、后轮(3.3)构成;所述液压支护机构(4)由底座大导轨(4.1)、底座块小导轨(4.2)、液压缸架(4.3)、支撑液压缸(4.4)构成;所述辅助连接装置(5)由底座块(5.1)、底座梁(5.2)、接油盘(5.3)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动机装配的半自动多自由度翻转架,包括旋转动力单元(1)、液压升降调整机构(2)、转向及行走单元(3)、液压支护机构(4)、辅助连接装置(5)。所述旋转动力单元(1)由主动支架(1.1)、主动小齿轮(1.2)、大齿圈(1.3)、轮盘(1.4)、横梁(1.5)、滚子支撑架(1.6)构成;所述液压升降调整机构(2)由直线导轨(2.1)、导轨滑块(2.2)、锁止夹板(2.3)、装配方钢(2.4)、轮盘液压缸(2.5)、液压缸支座(2.6)、限位孔(2.7)构成;所述转向及行走单元(3)由底座转盘(3.1)、前轮(3.2)、后轮(3.3)构成;所述液压支护机构(4)由底座大导轨(4.1)、底座块小导轨(4.2)、液压缸架(4.3)、支撑液压缸(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苗,毕俊喜,秦开胜,陈金金,管虎,常桂龙,黄帅鑫,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沃尔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